活有失道義的內容時,也都害怕觸及這個本來是最中心的問題—性欲問
題。同樣,那些神經科的醫生雖然在許多情況下清楚知道某些歇斯底裏病狀
的原因,但卻不敢說出真相。我們今天仍可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讀到,縱然
①
像他所尊敬的老師夏爾科這樣的人,也曾私下向他承認,他雖然知道某些病
人的真正病因,卻從未公諸於世。至於當時的所謂“美”文學,更是不敢作
如實的描寫,因為它是專以表現美學方麵的美為己任的。在我們之前的若幹
世紀裏,作家們並不怯於提供一幅真實而又廣闊的時代文化風貌的畫麵。我 ┅┅
② ③
們今天仍然可以在笛福、普雷沃神甫 、菲爾丁、雷蒂夫德拉布列塔尼
的作品中看到那種對真實情況不加歪曲的描寫。可是到了我們那個時代,隻
允許表現“充滿感悄”和“高尚”的事,不允許表現使人難堪而又真實的事。
因此,人們在十九世紀的文學中幾乎看不到對大城市青年一代的各種危險、
困惑、陰暗麵的反映。即使有一個作家大膽地祝到賣淫,他也必須把它精心
美化一番,把女主人公打扮成“茶花女”。所以我們今天麵臨這樣一種特殊
情況:當今天的一個年輕人為了要了解上一代和上上一代的青年人是怎樣奮
鬥終生而去翻閱縱然是那個時代的大師們的長篇小說,如,狄更斯、薩克雷、
①
戈特弗裏德凱勒、比昂遜 的作品—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除
外,他們身為俄國人是站在歐洲假理想主義的對立麵的—這時他就會發
現,書中描寫的盡是一些經過加工、理想化的、溫和適中的事件,因為那整
整一代人由於時代的壓力而不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解。而最能清楚說明
這一點的,倒還不是文學本身的這種克製態度,而是那個時代對祖先們的道
德觀念近乎歇斯底裏的迷戀,以及那種今天已難以想象的時代氣氛。要不,
人們怎麼還能理解,象《包法利夫人》這樣一部完全實事求是的小說竟會被
法國的一家法院視為淫書而公開加以禁止呢?怎麼還能理解。左拉的小說在
① 讓馬丹夏爾科 (Jean Martin Charcot ,一八二五—一八九三),法國著名神經病學家。
② A F普雷沃(Anfoine Francois Pr(vost一六九七—一七六三),十八世紀法國作家,文學史上通稱“普
雷沃神甫“,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曼儂萊斯戈》,描寫一對青年男女因熱戀而身敗名裂的故事。
③ 雷蒂夫德拉布列塔尼(R(tif de La Bretonne,一七三四一—一八○六),原名尼古拉愛德姆(Nicolas
Edme),十八世紀末葉法國作家,出身農民家庭,信奉啟蒙思想,鼓吹社會變革。作品甚多,近二百卷,
用大眾化的語 言廣泛表現下層人民的生活。其成就長期湮沒,近年來才引起法國文學界的重視,被看作
是“十八世紀的巴爾紮克和左拉”。其作品中的夢魔成分和唐璜主題則從另一角度引起西方學界的研究。
主要作品有《墮落的農夫》、《巴黎之夜》、《當代女流》等。
① 比昂斯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