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納馬利亞裏爾克二十三歲時,也就是說比奧地利的法定成人年齡

還要早,就已有了文學聲譽和狂熱的追隨者。在我們自己這座城市,一夜之

間出現了一個由阿圖爾施尼茨勒、赫爾曼巴爾、裏夏德貝爾一霍夫曼、

彼得阿爾滕貝格等人組成的“青年維也納”派。他們通過對各種藝術手段

的精心加工,使獨特的奧地利文化第一次在歐洲範圍內發生影響。不過,使

我們迷醉和不勝崇拜的,主要還是胡戈馮霍夫曼斯塔爾這個非同凡響的

人物。我們青年人不僅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抱的崇高誌向,而且也在這個

幾乎是同齡人的身上看見了一個完美的詩人。

年輕的霍夫曼斯塔爾的出現、作為早熟的偉大奇跡之一,今天和以後將

始終為人們所稱道。在世界文學中,除了濟慈和蘭波以外,我不知道還有別

的像他這樣了不起的天才,這麼輕的年紀就能駕馭如此完美無瑕的語言,想

象力如此豐富,即便是極為偶然寫成的一行詩,也都充滿詩意。他在十六七

歲時就已寫下了不朽的詩篇和一種至今尚未有人能夠企及的散文,從而使他

載入德語發展的史冊。他突然出現,並且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完全的成熟,這

種不尋常的現象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是絕無僅有的。因而,他的出現,簡直是

一件超乎自然、不可思議的事,使所有那些最早知道他的人無不為之驚歎。

赫爾曼巴爾常常向我講述他當時是怎樣的驚訝。有一次,他收到一篇投給

他的刊物的文章,而且就是從維也納寄出的,作者是他不認識的一個名叫“洛

裏斯“的人—當時不允許中學生用自己的名字公開發表作品。他在來自世

界各地的稿件中還從未收到過這樣一件作品:語言是那麼典雅而富於想象,

內蘊是那麼豐富,落筆又是那麼嫻熟飄逸。這位不相識的“洛裏斯”是誰呢,

他問自己。肯定是一位把自己的見解琢磨了多年並且在神秘的隱居中把最純

① 阿道夫馮維爾布蘭特(Adolf von Wilbrandt ,一八三七—一九一一),德國作家,一八八一—一

八八七任維也納城堡劇院院長。以寫影射慕尼黑藝術家的小說而著名。著有文學史、論文、詩歌、傳記多

種。

② 格奧爾格埃貝斯 (Georg Ebers,一八三七—一八九八),德國的埃及學研究者和作家。

③ 費利克斯達恩(Felix Dahn,一八三四—一九一二),德國作家、曆史學家、法學家,所著小說多

取材於大遷徙時代的民歌和神話。

④ 保爾海澤(Paul Heyse,一八三○—一九一四),德國作家,一九一○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

作有《特雷庇的姑娘》等。

⑤ 弗朗茨馮倫巴赫(Franz von Lenbach,一八三六—一九○四),德國寫實主義肖像畫家。

----------------------- 頁麵34-----------------------

正精微的語言冶煉成一種幾乎是勉力無窮的享受的老人。這樣一位智者,這

樣一位天才詩人,就住在同一座城市裏,而他卻從未聽說過!巴爾立刻給這

位不相識的人寫了一封信,並且約定在一家咖啡館—著名的格林斯坦特爾

咖啡館、青年文學的大本營—裏會麵。突然,一名穿著童裝短褲、身材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