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新世紀:非議之中備受關注(2 / 2)

2005年,電視劇《紅色娘子軍》先後在南方電視台、湖南電視台、齊魯電視台等多家電視台黃金強檔隆重上映。電視劇播出之後,許多觀眾在電視台網站留言。有的觀眾說她和女兒每晚準點守在電視機旁,一集不落地把它看完;有的觀眾希望電視台調整播出時間,照顧那些經常不能準時回家的加班族;還有觀眾說看一遍似乎不過癮,經常第二天看重播……簡短而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對電視劇《紅色娘子軍》的喜愛之情。當然在觀眾留言中,也有他們對電視劇《紅色娘子軍》的個人評價。有的觀眾認為它有吸引力,能使人體會到做人的誌氣;有的觀眾則認為它充滿革命精神,具有教育意義;也有觀眾認為它沒有當年電影的味道,怎麼都感覺不出瓊花的仇恨,洪常青還湊合,南霸天也不夠陰狠。的確,相對謝晉導演的電影而言,殷桃版的瓊花更加楚楚動人,更有女人味,王偉版的洪常青則更有文人氣質,更具浪漫色彩和理想情懷,而劉佩琦版的南霸天則更顯人性化。這種改變既是編劇者有意為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的時代心理。該劇的改編者之一曉劍曾直言不諱地指出:“電視劇版的《紅色娘子軍》最大的特點就是一部倡導女性主義的作品,劇中的每個女人都有迫切改變自己生存狀態的衝動,這與當代女性的追求不謀而合,可以說是‘借古寓今’。”①鐵岩:《〈紅色娘子軍〉顛覆劇情女人和性成說事關鍵》,2004年3月25日北方網。電視劇增加吳瓊花和洪常青之間的情感糾葛,固然彌補了嚴酷的政治氛圍所造成的情感缺失,但是吳瓊華、洪常青和南洋女的三角戀愛關係,則毋庸置疑地反映出新時代人們情感的迷茫狀態和尷尬處境。南霸天的人性化則毫無疑問地迎合了發掘反麵人物多麵性格的熱潮,多少有媚俗之嫌。難怪電視劇《紅色娘子軍》會成為媒體炒作的資源,“青春偶像化”、“言情”、“戲說紅色經典”等等各種流言一度成為傳媒關注的焦點,“紅色陳世美”、“戰場偷歡”等情節也被人們添油加醋成為飯後談資。炒作和非議的直接導火線是2004年4月9日廣電總局發出的《國家廣電總局關於認真對待“紅色經典”改編電視劇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下達不久,立即有報紙刊出小道消息:“《娘子軍》驚聞遭遇禁令,如改劇情損失慘重”,一時流言紛起。其實,促使廣電總局發出這一通知的直接原因是新版電視劇《林海雪原》播出後,不但引起觀眾、劇評家們如潮的批評,還接到楊子榮養子楊克武狀告製片方“侵犯楊子榮名譽權”的一紙律師函。但是由於通知下達的時間正巧是電視劇《紅色娘子軍》開拍之際,不言而喻對它產生巨大影響。電視劇《紅色娘子軍》曆經磨難,才得以通過廣電總局審批,與觀眾見麵。炒作和非議已經不攻自破,但是仍然發人深省,它再一次提出重拍“紅色經典”的標準問題。在市場化浪潮中,影視製作單位如何避免庸俗化、時尚化傾向,改編出既具有“紅色經典”特色,又散發出時代氣息的影視作品,延續“紅色經典”的藝術生命力無疑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需要更多的藝術工作者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