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時期:紅色芭蕾再現輝煌(2 / 2)

從1964年首演至今,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演遍了大江南北,也紅透了亞、歐、美、非的許多國家,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熱烈歡迎和普遍好評。據不完全統計,僅就中央芭蕾舞團而言,演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已經超過兩千場。如果加上全國各省市歌舞團的演出,累計演出場次已逾三千,觀眾人數更是不可勝數。在物質匱乏、精神狂熱、萬馬齊喑的“文革”年代,不難理解為什麼會出現《紅色娘子軍》響徹每一個角落的現象。令人深思的是,在思想解放、文學自由、精神產品豐富多彩的新時期,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依然能夠掀起一股又一股的紅色熱潮,依然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掐指一算,文革結束至今已過三十多年,也許是時間漸漸衝淡傷痛,人們開始能夠擺脫掉欣賞心理上的政治負擔,重新審視曾經被籠罩著政治光芒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發現其本身所擁有的藝術價值。趙汝蘅女士曾直言不諱地指出:“每個國外大團都有自己的看家戲,《紅色娘子軍》就是中芭的看家戲,這部戲記錄著中國芭蕾舞的曆史,也代表著中國芭蕾舞劇的最高藝術水平。”①陳一鳴、黃婷婷:《〈紅色娘子軍〉改編40年》,2004年5月6日《南方周末》。意大利著名曆史學教授瑪麗尼拉談到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時認為,它的價值和內涵,已經超越了時代和意識形態的局限,“令我們不得不關注它的存在,可以說《紅色娘子軍》已經成為了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①陳一鳴、黃婷婷,《〈紅色娘子軍〉改編40年》,2004年5月6日《南方周末》。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藝術成就使它先後榮獲“中華民族20世紀音樂經典”和“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的殊榮,使它曆經浩劫仍生機盎然。中央芭蕾舞團重排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新時期能夠在公眾生活中一次次掀起高潮的原因也許還在於: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人們有必要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以此來洗滌靈魂的塵垢,緩解精神生活的危機,尋找內心失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