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革”時期:萬馬齊喑之時又顯風騷(3 / 3)

在那個萬馬齊喑的年代,《紅色娘子軍》卻受到前所未有的優待。從1964年芭蕾舞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後,周恩來就決定用這台舞劇招待外國元首。起初,有人擔心《紅色娘子軍》不中不洋,風格怪異,會遭人非議。但在周總理的指示下,劇組在1964年首先為來訪的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親王表演,外賓在觀看過程中掌聲不斷,良好的反響打消了重重顧慮。從此,《紅色娘子軍》便成為外交活動的重要內容,在特定的曆史時期發揮著奇妙的作用。不僅如此,芭蕾舞劇團還先後到日本、朝鮮等國演出,當然也曾在全國各地巡回演出,而地方舞劇團、單位也先後自行排演《紅色娘子軍》。此外,《紅色娘子軍》油畫、連環畫、電影劇照經常在各大報紙整版刊登,《紅色娘子軍》的紀念郵票也在1970年全國發行,就是在筆記本、茶杯、茶壺、紀念章、電影海報中,也經常能見到《紅色娘子軍》的身影。在這種強烈攻勢下,神奇雄偉的五指山峰,高聳入雲的英雄樹,碧波蕩漾的萬泉河,英姿颯爽的娘子軍,慷慨就義的英雄日漸深入人心,一再贏得如潮好評。隻是這時的評論不再是純粹的文藝評論,已經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那些充滿政治火藥味的文藝批評一方麵極盡誇張之能事,讚譽江青“精心培育”的樣板戲;另一方麵又力舉批判之功能,壓製任何有悖於江青指示的意見,並利用政治手段迫害那些曾經為《紅色娘子軍》付出無數心血的創作者和劇組成員,如梁信、謝晉、祝希娟、陳強、林默涵、李承祥、蔣祖慧、白淑湘等,先後被扣上莫須有的罪名,接受嚴酷的思想改造。這種做法一時把樣板戲《紅色娘子軍》哄抬到萬人矚目的地位,同時也給許多人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使他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看到樣板戲《紅色娘子軍》,就產生本能的抵觸或無可言表的怨毒,這種不良的情緒一直蔓延到新時期也沒有完全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