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世紀60年代早期:銀幕閃現七彩光(2 / 2)

初步確定影片的基調後,謝晉並沒有立即支起機器開始拍戲,他讓所有的演員坐下來首先啃透劇本,找來一大堆有關椰林寨鬧革命的材料和報紙,並帶領劇組成員來到海南島,和那些曾經與瓊花共生死、同命運的海南婦女生活在一起,並親自請來當年娘子軍連長馮增敏協助影片拍攝。演員們沒有絲毫懈怠,他們“踏踏實實在生活中刻苦地磨練,向生活學習,向革命前輩學習,向廣大群眾學習,了解他們,熟悉他們”①祝希娟:《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紅色娘子軍〉: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2年版,第303頁。,努力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為了更好地揣摩角色,培養紅軍戰士的素質,他們“把生活程序安排得和娘子軍一樣,整天穿著軍裝,扛著槍,行軍、操練”①祝希娟:《從女奴到戰士》,《〈紅色娘子軍〉:從劇本到影片》,中國電影出版社,1962年版,第307頁。,祝希娟和陳強一見麵就建立“敵對”的關係,就是在不拍戲的時候,也像仇人一樣地相處。劇組裏所有的演員對完美的藝術孜孜以求,他們經常互相提示,幫助,合作無間。優秀的劇本,有個性追求的導演和演員的精湛表演終於成就了影片《紅色娘子軍》,讓它蜚聲中外。一片片椰林隨風飄舞出南國的風情,“向前進”的旋律傳遍黃河內外,瓊花那雙火辣辣的眼睛讓無數的觀眾為之震懾,而南霸天狡黠的目光則讓人恨得咬牙切齒。

《紅色娘子軍》的成長與文藝政策的調整息息相關。上世紀60年代之後,中蘇兩國關係破裂,國內高舉反帝反修的大旗,在電影創作中也不斷批判修正主義思想,在電影題材上片麵強調所謂“歌頌大躍進,回憶革命史”,創作者們都非常謹慎地避開揭示現實生活矛盾問題的題材,而選擇革命曆史題材或者一些膚淺粗糙的歌頌題材劇本來拍攝。把人道主義、人性、人情等統統劃進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的思想範圍以後,表現人的感情更被電影藝術家們視作畏途。由此不難理解梁信為什麼刪掉瓊花和洪常青從相識到定情的過程,謝晉導演在影片剪輯時,也忍痛割舍了兩人的愛情線,把人物有關愛情的對話,重新改成了與愛情毫不相關的台詞,為影片上一套政治的保險。

“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使中國經濟幾乎陷入全麵萎靡的狀態。為了扭轉國民經濟的困難局勢,1961年1月中共召開八屆九中全會,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開始全麵糾正“大躍進”以來的“左”傾錯誤,同時,包括電影在內的整個文藝戰線的政策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調整。1961年6月在新僑飯店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大會”,總結“大躍進”以來文藝工作和電影工作的經驗教訓,討論貫徹“雙百”方針、改進工作繁榮創作的具體措施。周恩來總理親臨會場,發表了重要的講話,強調了藝術的民主問題,指出:“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民主作風不夠。”①周恩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全國故事片大會上的講話》,《黨和國家領導人論文藝》,文化藝術出版社,1982年版,第30頁。周總理的講話實事求是、深入淺出、真誠坦率,使廣大文藝工作者頗感親切、備受鼓舞。一些電影藝術家開始著重研究和總結電影美學傳統,探索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電影道路。在這種相對寬鬆、自由的環境下,《紅色娘子軍》全組成員通力合作,努力探索,最終使得影片不僅成功地塑造了一係列鮮明的典型人物,而且在電影語言方麵頗有創新。影片通過不同人物眼神的特寫,生動地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影片中隨風飄揚的一片片椰林、輕霧籠罩的天空,灰綠中略帶微紅的房屋都呈現出鮮明的南國特色。影片播出後,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