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革”時期:千裏冰封嚴寒到(1 / 2)

三、“文革”時期:千裏冰封嚴寒到

1966年10月的一天,重慶市中心解放碑舉行了一次公開辯論會。在這次辯論會上,羅廣斌一戰成名,成為重慶有名的造反派。長期以來,重慶市某些領導人對羅廣斌在“11·27”大屠殺之夜從白公館脫險的經曆存有疑問,羅廣斌為此一直受到審查和懷疑。小說《紅岩》在國內外暢銷之後這種處境也沒有得到改變。1963年,全國青年聯合會組織了一個訪問日本代表團,共青團中央提出推選羅廣斌為代表,被某些領導人以“曆史問題有個別疑點”否決。1964年共青團召開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原擬安排羅廣斌為團中央委員候選人,也因為同樣原因被否決。“文革”的到來,使羅廣斌找到了自己多年受壓製的原因: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修正主義路線。這當然應該打倒!於是,羅廣斌倒向了造反派一方。

另外,羅廣斌、楊益言、劉德彬在“文革”初期雖然沒有被劃入“黑幫”、“黑線”,但他們仍感到一些無形的壓力。特別是曾對他們創作小說起了重要指導、幫助作用的馬識途和沙汀被打成了四川的“三家村黑幫”,他們更感到災難即將到來。1966年7月22日,重慶市委駐文聯工作組收繳了羅廣斌、劉德彬、楊益言三人為修改《紅岩》和寫作《紅岩》續篇而作的采訪筆記和相關資料,並明確將他們與馬識途聯係在一起,要求羅廣斌、劉德彬、楊益言三人寫出對馬識途和“蕭、李、廖反黨集團”(蕭澤寬、李止舟、廖伯康)的認識、揭發,還不讓他們參加某些會議,甚至叫他們和摘帽右派一起聽政策傳達。8月3日,有關部門一天之內連續發出三份《對羅廣斌被捕的幾個問題開展調查的報告》。在這多種因素的合力下,羅廣斌等決定響應號召,起來“造反”了。他們建立了重慶市文聯第一個造反派群眾組織“文聯紅衛兵”,並在文聯奪權建立了“文聯文革小組”。《紅岩》作者的造反引起社會上極大的震動,羅廣斌在北京首都三司發起的全國造反派大會上的發言,更是使羅廣斌造反的名聲傳遍了全國。

1967年1月24日至26日,一批造反派響應毛澤東的號召,對原中共重慶市委奪權,建立了重慶市革命造反聯合委員會(簡稱革聯會)。但是,由於分權不均,一些造反派宣布退出奪權,並攻擊這次奪權是“非法奪權”。圍繞對革聯會的態度,重慶造反派分裂成兩大陣營。羅廣斌傾向於反對革聯會的一方。

1967年1月31日晚,支持革聯會的造反派以羅廣斌為突破口,在重慶城裏發動了“打倒羅廣斌”的宣傳攻勢。他們到處散發傳單,張貼大字報,拋出批判羅廣斌的文章《羅廣斌很像革命造反派內部的定時炸彈》《我們為什麼要揪羅廣斌》。文章稱羅廣斌“曆史有問題”、“是周揚黑線上的人物”、“與黑幫分子沙汀、馬識途等關係十分密切”,“是重慶文藝界最大的鐵杆保皇分子”,“是埋在山城革命造反派內部的一顆定時炸彈”、“山城頭號政治大扒手”……①何蜀:《〈紅岩〉作者羅廣斌的“文革”悲劇》,《新文學史料》,2002年第3期。2月5日,革聯會一派的紅衛兵闖入重慶市文聯,公開綁架並囚禁了羅廣斌,令他交待自己的“罪行”。2月8日,革聯會紅衛兵發表長篇批判文章《評大毒草〈紅岩〉》,對羅廣斌的批判升級。這對羅廣斌的精神產生極大的衝擊。

羅廣斌被綁架後,楊益言和劉德彬先後逃到了貴陽市委韓子棟(華子良的原型之一)家。他們開始著手整理重慶“兩條路線鬥爭”和羅廣斌在文革中“堅持鬥爭大方向”的材料,準備找中央文革小組彙報,為羅廣斌鳴冤。但他們沒想到,2月10日,羅廣斌在重慶墜樓身亡,時年42歲。《叛徒羅廣斌自絕於人民》的鉛印宣傳品貼滿了重慶街頭。各種說法沸沸揚揚:畏罪自殺;以自殺進行抗爭;被謀殺;在逃走時不慎墜樓身亡……當年監視羅廣斌的看守曾交待,羅廣斌是不堪忍受連續幾十個小時的精神折磨跳窗而死的。他說:羅廣斌當時被關押於大坪馬家堡後勤工程學院,審訊者要他必須認真交代1949年“11·27”如何被特務放出監獄。從5日被綁架到9日深夜,連續幾十個小時不間斷輪番逼供,羅一支接一支吸煙,還將清涼油塗在煙上,神態異常疲憊痛苦不堪。這樣徹夜不眠到了10日早上,羅端著洗臉盆被押到3樓廁所打水洗臉,趁人不備他爬上窗台,高呼“毛主席萬歲”後跳下,墜地後撞在台階石梯上,當場死亡①向東、隆準:《羅廣斌悲劇發生前後》,2005年5月29日《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