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世紀60年代:紅梅朵朵放光彩(3 / 3)

被江青指定擔任京劇《紅岩》編劇的,是歌劇《江姐》的編劇閻肅和《沙家浜》劇本的主要執筆者汪曾祺。1965年1月中旬,江青召開了一次關於《紅岩》改編的座談會,在會上說她計劃用十年時間來完成京劇《紅岩》的改編,還要將歌劇《江姐》改好,另拍一部彩色電影《紅岩》,顯得很有抱負。不久,江青委托羅廣斌、楊益言帶領京劇《紅岩》的演員去重慶體驗生活。1965年3月北京京劇二團40多人到了重慶。他們先去了原渣滓洞集中營,體驗坐牢、審訊等生活,之後又上了華鎣山,體驗地下活動和武裝起義。這次“體驗生活”留下了一些趣話:羅廣斌、楊益言、劉德彬扮演“特務頭子”,審訊革命者,為了逼真,許雲峰的扮演者譚元壽還上了老虎凳。有“革命者”被“拖出去槍斃”,他們高喊革命口號,牢裏的人也喊得痛哭流涕,而實際上,被“槍斃”的人已坐上小車準備回招待所睡覺了。

1966年春節前兩天,江青在上海錦江飯店召見了薛恩厚、閻肅、汪曾祺,斷然決定,《紅岩》不搞了,另外搞一個戲,把江姐改成由軍隊黨組織派出的女幹部。大約是江青發現當年四川的有關情況比較複雜,不好處理。當時她正在上海主持炮製《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給不少革命曆史題材的作品扣上了“為錯誤路線樹碑立傳”、“美化叛徒”之類的帽子,其中根據《紅岩》改編拍攝的影片《烈火中永生》的問題是“為叛徒翻案”。她自然不能讓自己的“樣板”也有這方麵的問題。汪曾祺和閻肅按照江青的意思,趕寫出一個劇,定名為《山城旭日》。劇情大致未動,但人名全改了,江姐的背景也改為是二野部隊派到四川領導遊擊隊的。1967年4月的一天,江青在閻肅、汪曾祺的陪同下觀看了《山城旭日》。汪曾祺記得江青說:“不好吧?但是總比帝王將相戲好!”①汪朗、汪明、汪朝:《老頭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19頁。1967年5月1日出版的北京大學《新北大》報第69期刊登了一則簡訊:由江青同誌親自修改的革命現代京劇《山城旭日》已勝利排練成功,4月17日晚在北京工人俱樂部正式彩排,陳伯達、康生、江青、王力、關鋒、戚本禹、謝富治、蕭華等觀看了演出,並上台接見了全體演員。然而,《山城旭日》演了幾場,就無聲無息了。1967年6月24日出版的重慶《魯迅戰報》第5期上登出了這樣一則簡訊:京劇《山城旭日》,中央已決定不演了,因為:一、原著《紅岩》沒有反映曆史真實,在重慶解放時,地下黨近於沒有;二、沒有反映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江青為什麼放棄了這出戲?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原因。有人猜測,原因可能是因為《山城旭日》的女主角寫成了從“二野”部隊派去的,而“二野”就是有名的劉(伯承)、鄧(小平)大軍。鄧小平這時已成為被打倒的黨內第二號“走資派”,“資產階級司令部”的二號人物,江青會不會怕這出戲被指責為“替鄧小平樹碑立傳”?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小說《紅岩》作者之一羅廣斌“文革”初期成為有名的造反派頭子,1967年初因為派性鬥爭墜樓而死,鬧得全國沸沸揚揚。既有人將他視為叛徒、陰謀家“畏罪自殺”,也有人將他視為烈士、被害者。或許,江青是怕羅廣斌真的有什麼問題,牽連《山城旭日》,也牽連到她。因此,為避免麻煩,放棄了這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