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時期:茶子花開遍湖湘(1 / 3)

五、新時期:茶子花開遍湖湘

1977年,周立波及其作品才得到徹底的平反,這時候的周立波已經七十歲了,並且由於長期的迫害,身體遭到摧殘患了重病。在病中周立波仍然在計劃著自己新的長篇創作。他想寫自己親身經曆的三五九旅南下抗日的戰鬥生活,短篇小說《湘江一夜》就是這部長篇小說的“試筆”,獲得了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一等獎。他在病床上多次托人回湖南尋找文革中被抄掉的戰地日記,終是沒有結果,他感到非常遺憾。盡管周立波在與病魔的鬥爭中表現得如同戰鬥中一樣頑強,但是由於病情惡化,不幸於1979年9月25日在北京逝世,追悼會由巴金主持,周揚致悼詞。周揚視周立波為知己,對於他抱憾離去更是感慨萬千。1986年6月10日,在周揚與蘇靈揚生前共同立的遺囑上,特別說明,周揚死後的骨灰希望帶回益陽會龍山擇地安葬,不立碑,但要求與好友周立波為鄰。①榮天璵:《周揚與周立波的畢生深情》,《黨史文彙》,2003年第7期。生為友,死相伴,讓人唏噓,讓人感動。周立波逝世之後,他的朋友、受過他指導的後輩、很多普通的讀者和故鄉的親人都寫文章悼念他、回憶他、紀念他,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回憶到了周立波的“好”與他的作品,而《山鄉巨變》在新時期也引起了新老學者的關注。

幾乎所有的中國文學史在提到十七年農村小說的時候都不能繞開《山鄉巨變》。眾多版本的文學史一致肯定了《山鄉巨變》在人物塑造、時代意義、獨特的藝術風格等方麵的顯著成就,眾多版本的文學史更進一步把《山鄉巨變》推到了文學經典的地位,這是對周立波文學史地位的肯定。

近幾年有學者試圖重新解讀“紅色經典”,學者們普遍認為對《山鄉巨變》的重讀與解構可以看到合作化時期農村的真相。如藍愛國所著《解構十七年》①藍愛國:《解構十七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中對《山鄉巨變》的重讀,認為周立波雖然是一個對革命有著高度認同感的作家,但是在《山鄉巨變》中他更多地顯示了非時代意識形態的東西,民間的立場和觀點更為突出地成為文學文本可觀察的對象。作者推測這是作家直麵現實、尊重現實、不失自我的邏輯結果,也是作家麵對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時的一次真情流露。

此外,隨著文化研究的熱潮高漲,湖湘文化研究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尤其是近幾年,出版了多種湖湘文化研究專著,湖湘文化與湖湘文學自然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之一。在20世紀湖湘文學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鄉土文學,曾掀起了幾次發展的高潮,第一次是以沈從文、彭家煌等為代表,從不同的角度描繪湖湘邊遠地域的風土人情,人們的生存境遇以及人文景觀等,盡情地展現了這片土地的神奇;第二次高潮應該是以周立波、周健明、謝璞等為代表的建國後的創作,周立波在20世紀湖南鄉土文學發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在汲取前輩優點的基礎上開創了自己的風格,《山鄉巨變》以及一係列反映湖南鄉土生活的短篇小說和散文對後輩作家起到了極大的影響;第三次高潮產生在20世紀的80年代,文學“湘軍”崛起文壇,湧現出韓少功、古華、莫應豐、葉蔚林、彭見明等等作家,首屆茅盾文學獎就有兩位湖南作家同時獲獎。對鄉土文學的關注在湖南文壇幾乎成為一種傳統,他們關注現實生活,善於從鄉土題材中深耕細作,話語格調大都平實可親,贏得了普遍的讚揚。這其中固然有湖湘文化傳統經世致用之風等的影響,也和前輩作家巨大的影響力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周立波曾經擔任過湖南文聯主席,而且又非常有個人魅力,他的態度和風格影響力都是極大的。2003年,湖南文壇的兩位老作家餘開偉、黃鶴逸由於種種原因向湖南作家協會遞交退會申請,黃鶴逸老先生回憶起周立波1958年跟他講的話:作家首先要人品好,好人才能寫出好作品。①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他認為湖南文學在二十年前輝煌一時也是得益於這樣的教導。

很多作家都坦言周立波在自己文學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如長期致力於鄉土文學創作的彭見明。他生長於湖南平江縣農村,高中畢業後一直在基層工作,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展現了平靜質樸的人文環境,曾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如《玩古》《鳳來兮》等均獲好評。他描繪了湖南地方風俗畫和畫中質樸多情的人,追求秀美而蒼古厚樸的風格,他的筆下方言也是隨處可見,有濃鬱的楚湘文化氣息。2004年10月2日《湖南日報》發表了他的一篇名為《地名的分量》的散文,寫到了他對益陽這個地方的回憶,他說:“我是通過兩件事知道益陽的。一是益陽出產的水竹篾涼席,二是作家周立波的小說。”①2004年10月2日《湖南日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彭見明手頭就有了周立波的小說《山鄉巨變》和《山那麵人家》,這兩部小說他不知道讀了多少遍。“周立波筆下的人和事,就和我在故鄉所看到的差不多,而我及我周圍的人怎麼就寫不出來呢。”彭見明坦言道:“我以後當作家,應該說周立波幫了不少忙——盡管我沒有見過他。”彭見明自己也十分肯定地域文化以及童年生活對一個作家的影響,①彭見明、唐朝暉:《彭見明——從容平和之士》,風雅文學,http://www.xiangtan.gov.cn。他書寫鄉土的執著,對民間文化的喜好等可以說直接受到周立波的影響。彭見明在離開家鄉快20年之後,又計劃重回故鄉生活一段時間,再次發現故鄉,也想用家鄉的語言來講故事,因為他覺得用自己的鄉音表達事物最準確、生動、簡練、富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