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作家韓少功,尋根文學的代表者,他也是一個對湖南鄉土有著深深眷念之情的作家。雖然他去了海南當文聯主席,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有一半的時間呆在湖南鄉間,過著養雞種菜寫小說的生活,這在當代文壇的確是很少見的。他的文字帶有一種湖南鄉間特有的氣息,多年不變。如《西望茅草地》《爸爸爸》《馬橋詞典》等等,寫出了獨特的湖湘風情:方言俚語、生活習慣甚至是思維方式。近幾年他在當年下放地方湖南汨羅鄉間蓋了房子,和當地的農民一起生活勞動,寫出了《山歌天上來》《白麂子》《月光二題》等反映當下鄉村生活的中短篇小說,這些來自鄉間真實的聲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為他的創作帶來了新鮮的靈感。但是韓少功自己則說,“回到山鄉隻是我回到內心的方式之一……我並不是僅僅作為一個作家到鄉下去生活的。這就是說,即使我沒有寫出什麼好作品,再一次上山下鄉也是我人生的重要收獲。”①《他們沒有隱居》,2005年5月22日《中華讀書報》。成名之後的韓少功、彭見明又回到鄉間踏實地生活,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周立波在湖南鄉間的生活,可以說這是一種紮實平靜的創作心態,一種優良的傳統。韓少功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的早期就得到了周立波的關懷,在談到早年與他姐姐共同翻譯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時,他曾回憶周立波曾跟他交流過翻譯的經驗。①許鈞,韓少功:《關於〈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新老版本譯者之間的對談》,《譯林》,2003年第3期。韓少功關注支持方言寫作,這其中也有周立波對他的影響,他曾經說,“出於專業的本能,我對於一切方言的寫作都直覺地表示支持。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還有《金瓶梅》,裏麵就有很多方言。我不能想象,如果中國沒有四大名著,如果中國沒有老舍、沈從文、趙樹理、艾蕪、周立波這樣一些作家,中文會是一個什麼樣子。”①韓少功,王堯:《語言:工具性與文化性的雙翼》,《鍾山》,2004年第1期。
周立波影響下的作家還有很多,如他自己的大兒子周健明,還有謝璞、未央、古華、張步真、葉蔚林等等。也有學者把周立波及其影響下的湖南鄉土文學作家稱之為“茶子花派”,茶子花在湖南的大地上隨處可見,潔白的成簇成簇的盛開,淡雅清香,極富湖南鄉土特色,就如同這些作家的作品,飄蕩著清幽的茶子香和濃濃的鄉土情,讓人沉醉。周立波用平淡清遠的筆調書寫了湖南資水河畔益陽的生活圖畫,在他的身後則有更多的作家用自己心中最美的筆書寫著湖南每一寸深情的土地。
2008年,將是周立波誕辰100周年,這樣一位傑出的作家,留給後世的不僅僅是他的小說和創作,更是一種做人作文的態度。為人們所記住的不單單是他筆下的人物和風景,更有他忠誠、正直和善良的稟性。以他深厚的文學修養,富有幽默感,敏於觀察和擅長抒情的創作個性來說,他應該可以創造出更多的有更高藝術價值的作品,遺憾的是他未能充分施展他的藝術才華。也許他首先是一位堅韌而熱烈的戰士,其次才是一位樸實而率真的作家。這讓人不由得想起周立波在戰地中寫給周揚的信,在難以想象的艱苦環境中,周立波寫道:“我很快樂,所以寫下這許多閑話……我要無掛無礙的生死於華北。我愛這種生活,戰鬥的而又是永遠新鮮的。”①李華盛、胡光凡編:《周立波研究資料》,第63、64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