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革”時期:錯誤歪曲與批判
1965年12月,周立波應《羊城晚報》編輯之約,寫下了記敘毛澤東主席1959年6月回韶山的散文《韶山的節日》,沒想到就是這樣一篇歌頌毛主席的文章,讓周立波在文革期間受盡苦頭,遭到錯誤批判長達7年之久,而周立波在文革中怎麼也想不通正是這篇文章讓自己深陷泥沼。漫長的13年之後,1978年周立波寫下了《〈韶山的節日〉事件的真相》①《湘江文藝》,1978年第1期。一文,揭開了這件事情的黑幕:《韶山的節日》中寫到了“毛主席的親愛的夫人楊開慧烈士”,因而觸怒了江青。而在文章發表後不久,根據讀者意見對個別細節作了修改後,這篇文章又在《羊城晚報》副刊《花地》重載,更加觸怒了江青等人。文化大革命前夕張春橋寫了一封信給中南局的負責人並指示:周立波寫的《韶山的節日》,是醜化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反革命毒草,導致周立波開始無休止的被整。而江青則在文章發表前後,點周立波的名達六次之多,從創作上到政治上進行種種誣蔑,甚至還給周立波戴上“叛徒”的帽子,使他失去了自由。《山鄉巨變》也受到牽連,遭到了大規模的批判,今天看來是如此的令人心酸又啼笑皆非。
同樣出生於湖南益陽的作家葉夢曾經回憶到文革期間見到一次批判周立波的情境,當時6歲的葉夢見到周立波的時間大概隻有三秒鍾,但是那一瞬間在葉夢的心中已成永恒的記憶。當時在益陽市體育場開批鬥周立波的萬人大會,因為是鬥周立波,葉夢不願意去看,隻在家門口看見了遊鬥汽車上的周立波,當時周立波臉色蒼白,眼睛向下,不看人,一副無奈的樣子。葉夢這樣寫道:“當年周立波這幅遊鬥圖給我很深的刺激,我當時想:人被淩辱至此,早曉得不如當一個綠林好漢痛快,當什麼作家呢!”①葉夢:《周立波是個好人》,《中華散文》,1996年第6期。此後在益陽的批鬥會中,有一項特別的內容是《山鄉巨變》中的原型人物發言,由小說中的原型人物上台批判作家,這種做法可真是千古奇談。而周立波在那樣嚴酷的環境中,依然保持了自己獨特的反抗和幽默:當有人問他這些專門為批鬥他而排演的節目怎麼樣時,周立波說:“好好好!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人民文學》的老編輯塗光群在他的書中也回憶了一段周立波在文革中的往事:周立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難,造反派把他帶到湖南各個地區示眾、遊鬥。在挨鬥時常常呼喊這樣的口號:“打倒三反分子周立波!”一些人竟走到被迫低頭彎腰,正在受罪的作家麵前厲聲質問他:“你為什麼要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立波忍受著肉體的巨大痛苦,操著湖南鄉音,仍然溫婉地回答質問者:“唉,你沒有讀過我的小說《暴風驟雨》、《山鄉巨變》吧?我不反黨反社會主義。我寫小說是歌頌共產黨、歌頌毛主席、歌頌社會主義的。沒有讀過我建議你不妨看看。”造反派說:“誰看你那些壞書!”周立波則回答:“啊,我的書寫得不好,你寫一本好的嘛!”這樣的回答,可以想見它的後果。這就是周立波,一個樸實無華、透明度極高的人,一個熱愛人民、相信自己,因而有堅定信念的人。即使麵對苦難,也不失那天然幽默感,不改變自己的觀點。①塗光群:《五十年文壇親曆記》,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4頁。
周立波就是這樣一個樸實堅定的人,他在文革中沒有多少恐怖和悲哀,被批鬥了晚上能很快地睡覺,有過人的氣量和膽識。①葛洛:《悼念周立波同誌》,《北京文藝》,1979年第11期。盡管有那麼多的人批鬥他,折磨他,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默默地支持他。在湖南洞口,周立波“批判會”開成了歡慶會。大家見到了思慕已久的大作家激動不已,更有不少崇拜者,膽大包天,拿出語錄本,請他簽字,周立波一一簽上“liberty”作紀念,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說:“我的名字,自由的意思。”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山鄉巨變》在湖南鄉間仍然非常受農民喜歡,不少人還珍藏供批判用的“毒草”《山鄉巨變》,作家和他筆下故事散發著驚人的生命力和魅力。
但是在大的政治環境下,批判《山鄉巨變》的運動仍然轟轟烈烈的展開著,出現了大量的批判《山鄉巨變》的文章,並在1970年達到高潮,在這一年僅《湖南日報》就用大量的篇幅刊發了二十多篇批判《山鄉巨變》的文章,這些文章的作者有專業寫手,有工人、農民、軍人,甚至有周立波的家鄉人和小說中的原型。他們給《山鄉巨變》定的罪名無非是:第一,宣揚階級鬥爭熄滅論,宣稱反動小說中的清溪鄉裏沒有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激烈搏鬥①衡東縣革委會大批判寫作小組:《鏟除鼓吹階級鬥爭熄滅論的大毒草》,1970年10月17《湖南日報》。;第二,是醜化農村共產黨員,醜化貧下中農,醜化婦女,這主要是針對小說中李月輝和陳先晉等中間人物;第三宗罪是鼓吹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宣揚資本主義複辟,主要是針對小說人物中對辦社的懷疑和小說中人物的言論。還有其它一些罪名更是從小說中的一些隻言片語摳出來進行批判,隨意羅織,甚為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