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烽火歲月:傳奇原本真實(1 / 2)

二、烽火歲月:傳奇原本真實

傳奇因真實而感人。

《鐵道遊擊隊》嚴格說來是一部軍事紀實性文學作品。小說取材於魯南鐵道隊的抗日事跡,寫作完全立足於真人真事,沒有虛構和誇張,真實地再現了當時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軍的實際情況。

鐵道遊擊隊始建於1939年冬,隸屬於八路軍115師蘇魯支隊、魯南軍區,是當時上級為掌握棗莊敵情,派洪振海、王誌勝回到故鄉,在火車站西側的陳莊建立的抗日情報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始稱棗莊鐵道隊。1940年2月,在洪振海、王誌勝的報告請求下,蘇魯支隊正式批準,將棗莊鐵道隊納歸直屬,正式建隊並命名為魯南鐵道大隊,由洪振海任隊長,王誌勝任副隊長,杜季偉任政委,其主要任務是襲敵據點、破敵交通、截敵火車、向上級傳遞情報並輸送物資等。1942年12月,根據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魯南軍區依照上級指示,將鐵道大隊和其他三支人民武裝合編為魯南獨立支隊,其任務也主要轉為護送我過往幹部。1944年9月,為適應新的對敵鬥爭形勢,獨立支隊奉魯南軍區之命撤銷,重新啟用魯南鐵道大隊番號。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魯南鐵道大隊完成了它光榮的曆史使命,於1946年3月奉命撤銷,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魯南鐵路局,其所屬部隊大部分編入魯南軍區。1954年1月劉知俠的《鐵道遊擊隊》的出版,尤其是1956年電影的上映,使得“鐵道遊擊隊”名揚天下,比原名更為響亮。

正如小說描寫的那樣,鐵道遊擊隊紮根微山湖,與當地人民群眾魚水相連,以臨城為軸,憑借津浦、臨棗、台棗三條鐵路線,將抗日的熊熊烈火燃燒在微山湖區和運河兩岸。他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有勇有謀、出神入化地打擊著日本侵略者。從成立到1945年日軍投降,幾年中,鐵道遊擊隊打日軍,斃特務,除叛徒,頻頻出擊,撼敵心魄。他們在敵人心腹地區堅持鬥爭了數年,經曆大小戰鬥百餘次,寫就了中華兒女抗日戰爭史上的傳奇。他們的傳奇故事,至今還在神州大地上廣為流傳,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以下幾件:

勇打票車(運錢的火車)。1940年7月,魯南軍區為解決部隊的實際困難,特要求鐵道隊設法籌集部分資金。經鐵道隊的幾位領導周密研究後,一致決定攻打日軍票車。他們在充分了解了日軍票車的行動規律,偵察摸清了日偽軍押車的有關情況後,由隊長洪振海和副隊長王誌勝親自壓陣,巧加布局,速戰速決,全殲了押車的日本兵,取得現款8萬多元,並繳獲不少武器。此次戰鬥鐵道隊全身而退,無一人傷亡,圓滿完成上級任務的同時狠狠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奇襲閻團。閻團是當地群眾對由閻成田任團長的一個偽軍團的代稱。這個團在臨城一帶駐防期間,與日軍狼狽為奸,犯下了滔天罪行。為了打擊微山湖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閻團特設了一個營駐紮在微山島上,對我方帶來很大威脅。為消滅這股反動勢力,鐵道遊擊隊與其他兄弟部隊聯手出擊,於1941年6月的一天夜裏,登上微山島,直搗敵營部,全殲了這股頑敵。

巧截布匹。1941年11月,由於日軍將被服廠破壞,魯南軍區一兩萬人的冬衣成了問題。鐵道遊擊隊獲悉之後決定從日軍手中奪取布匹。當日軍布車途經塘湖車站時,鐵道遊擊隊在兄弟部隊以及內應沙溝車站站長的密切配合下,巧妙地截了日軍布車。此次共截取棉布近2萬匹,日軍服裝800多套,緞子被100餘床,還有一些呢子、毛毯、皮箱、顯微鏡、藥品等,成功解決了軍區戰士過冬穿衣的燃眉之急,再次在打擊日軍的戰史上書寫了傳奇的一筆。

智斃高崗。高崗是小說中岡村的原型。鐵道遊擊隊屢建奇功,攪得日軍寢食難安,為對抗遊擊隊,他們特意將高崗由濟南調至微山湖區,組建了一個特別偵諜隊。高崗對中國民俗風情極為精通,他在駐紮期間善於采用中國民間拜把兄弟、認幹親等方式,通過威逼利誘等手段,不久便建立起了一個對抗日軍民具有很大危害性的情報係統,對鐵道遊擊隊的行動帶來很大影響。深諳“擒賊先擒王”道理的鐵道遊擊隊員們喬裝之後,潛入臨城車站,擊斃了惡貫滿盈而又老奸巨猾的高崗,使敵人聞風喪膽,他的諜報網不擊自潰。臨撤退時,遊擊隊還有意丟下閻偽軍的軍帽,成功地把此事嫁禍給了閻成田。閻成田及其主要副手被日軍處死,其部下全部被押解到東北做苦力。打了個漂亮的殲滅戰又成功嫁禍閻成田,從而引起日偽互鬥,令人不禁感歎他們不僅勇猛過人,而且機智絕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