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世紀30—50年代:孫犁的藝術追(1 / 3)

一、20世紀30—50年代:孫犁的藝術追

《荷花澱》等的傳播與影響經曆了一個由熱到冷,由冷到熱並獲得很高的文學史地位這樣一個過程。要總結其中的奧妙,探尋其中的秘密,還得從孫犁本人的藝術追求入手,因為盡管曆史雲波詭譎,變化萬千,作家本人的藝術追求總是對其作品的傳播和影響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孫犁1913年生於河北省安平縣東遼城村。他自幼喜愛文學,十歲左右上小學時就讀了《封神演義》和《紅樓夢》,後來到安國縣城上高級小學,開始接觸魯迅等五四作家新作品的影響,十四歲考入育德中學,開始在《育德月刊》上發表文章,同時閱讀了普希金、契訶夫、梅裏美、高爾基等外國作家的作品。高中畢業後,孫犁無力升學,在北平流浪謀生,除在圖書館讀書或在大學旁聽和向報刊投稿外,為生活計,還先後在市政機關和小學校當過職員。1936年暑假以後,孫犁到安新縣同口鎮小學教書,一邊閱讀從上海郵購的革命書刊,一邊初步了解了白洋澱一帶民風民情。1937年冬,孫犁參加了抗日工作並開始了他的文學之路,當過教員、編輯,發表了《藏》《琴和簫》《采蒲台》等作品。可以說,是抗日戰爭,使他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1944年到延安魯藝文學係學習,後來提升為教員,先在牆報上發表小說《五柳莊紀事》,後來在《解放日報》發表《殺樓》《荷花澱》《村落戰》《麥收》《蘆花蕩》等。意義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當然是1945年5月15日發表於《解放日報》的《荷花澱》。

《荷花澱》以其濃鬱的地方色彩,清新優美的筆致,引起了人們的注目。作品所寫故事並不複雜。一個遊擊組長的妻子——水生嫂在丈夫參軍走後和村裏的幾個婦女(她們的丈夫和水生一樣參了軍)一起乘船去看自己的丈夫,不料不僅沒有看上,而且在回來的路上遭遇了日本鬼子的船。正在危急時刻,在荷花澱裏伏擊敵人的遊擊隊突然出現,消滅了敵人,這些婦女們轉危為安,同時又見到了自己思念的丈夫,更是有驚無險,轉驚為喜。這次曆險之後,她們也回去成立了自己的武裝,配合自己的丈夫作戰。這篇五千餘字的短篇小說,使得孫犁成為一個風格獨樹一幟的作家,並成為一個文學流派“荷花澱派”的開山祖。但孫犁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很謙虛,也很客觀。他1978年曾在《關於〈荷花澱〉的寫作》一文中回顧說:“這篇小說引起延安讀者的注意,我想是因為同誌們常年在西北高原工作,習慣於那裏的大風沙的氣候,忽然見到關於白洋澱水鄉的描寫,刮來的是帶有荷花香味的風,於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鮮吧。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是獻身於抗日的戰士們,看到我們的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群眾的抗日決心日益堅決,而婦女們的抗日情緒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對這篇小說發生了喜愛的心。”①孫犁:《孫犁文集》卷四,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第611頁。“可以自信,我在寫作這篇作品時的思想、感情,和我所處的時代,或人民對作者的要求,不會有任何不符節拍之處,完全是一致的。”①孫犁:《孫犁文集》卷四,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第613頁。這說明,作者自信他以特有的細膩清新的文筆,真實地寫出了荷花澱水鄉的自然景物之美,水鄉人民人性人情之美,寫出了新的時代,新的人物,新的風尚,新的感情,新的精神。

在河北平原和晉察冀山地紮下的根,在延安開花結果了。孫犁雖立足於鄉土生活之中,但對於文學創作卻形成了比較自覺的獨立意識。孫犁在1942年曾寫有《文藝學習》一書,這本很小的文藝理論小冊子,卻提出了很多文學創作的新觀念,成為孫犁藝術追求的理性基礎,表達了一種新的文學意識。孫犁當時的創作並不算豐盛,但這個小冊子充分說明他是一位自覺的作家,他的思想和創作代表了一種傾向,從而在隨後影響了一大批作家,成為一個流派的種子。《文藝學習》最重要的思想是突出一個“新”字。描寫新現實,表現新人物是這個冊子的理論核心。他認為新的時代到處都有新的生活,文學應該“表現政治文化的力量,人民從愚昧走到理解的認識。表現女性的解放的過程,男人對女人新的態度。表現孩子。表現新的家庭關係,新的道德。表現這個時代生和死的意義。”①孫犁:《孫犁文集》卷四,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第120頁。對新現實的傾心表現帶來了新的美學風格,新的精神風貌。但他的小說不重問題而重人,他不是直接表現政治。他認為文學寫的不是“文件上的政治”,而是“生活中的政治”,“一部作品有了藝術性,才有思想性,思想溶化在藝術的感染力量之中”。①孫犁:《孫犁文集》卷四,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第390頁。但是在當時戰爭環境中,文學意識形態的權威解釋者更關注文學對政治的從屬性,對於推行“趙樹理方向”的那個時代來說,孫犁的美學追求是帶有邊緣性的。不過,他的創作傾向還是符合時代潮流的,隻不過藝術風格上不同罷了。早在《文藝學習》之前,孫犁就在《邢蘭》中表現出對新現實的一往情深。小說中的邢蘭,“矮小、氣弱、營養不良”,卻擔負著村裏代耕團和互助團兩方麵的工作,整天東奔西忙,處處閃爍著新現實、新人物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