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科學普及(27)(3 / 3)

人們現在能夠超越牛頓力學。經典力學中所用的軌道描述的有效性受到嚴格地限製,熱力學和軌道描述不相容,因為它需要在平衡和離開平衡時的統計方法。對應於我們周圍現象的絕大部分動力學係統都是LPS,這一事實正是熱力學普遍有效的原因。瞬時動力學相互作用,如散射,並不代表人們在自然界(其中相互作用是持續相互作用)所遇到的情況。作為龐加萊共振的結果產生於統計描述中的碰撞過程至關重要,它們使時間對稱性破缺,並使演化模式與熱力學描述相一致。

作者認為,人們對宇宙了解得愈多,就愈難相信決定論。人類生活在一個演化的宇宙之中。這個演化宇宙的根源隱含在物理學的基本定律之中。人們現在能夠通過與確定性混沌和不可積性相聯係的不穩定性概念來追溯其根源。機遇或概率不再是承認無知的一種方便途徑,而是一種被擴展的新理性之組成部分。人們已經看到,對於這些係統,個體描述(軌道和波函數)與統計描述(用係綜進行)之間的等價性被打破了。在統計層次上,人們可以結合不穩定性。不再涉及確定性而涉及概然性的自然法則,否決了存在與演化之間曆史悠久的二分法。自然法則描述的是一個不規則的、混沌運動的世界,一個更像古代原子論者的圖景,而不似規則的牛頓軌道的世界。這種無序構成宏觀係統的基礎,人們將與第二定律(熵增加定律)相聯係的演化描述應用於這些係統。

在該書的最後一部分,作者認為科學始於勇於肯定理性之力量,但它看來卻終於異化——對賦予人的生命以意義的一切事物的否定。我們堅信,我們這個時代可以視為用我們的世界觀探索一種新型統一的時代,科學必須在實現這一新的統一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指出,他努力要走的是一條窄道,它介於皆導致異化的兩個概念之間:一個是確定性定律所支配的世界,它沒有給新奇性留有位置;另一個則是由擲骰子的上帝所支配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一切都是荒誕的、非因果的、無法理喻的。

作者也力圖使本書成為沿這條窄道的旅行,從而展示人的創造力在科學中的作用。十分奇怪的是,這一創造力常常被低估了。人們都承認,倘若莎士比亞(Shakespeare)、貝多芬(Beethoven)、梵高(Van Gogh)剛出生就死去,則沒有其他人能取得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對科學家也是這樣嗎?如果沒有牛頓,某個其他人就不能發現經典運動定律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難道完全取決於克勞修斯嗎?在藝術創造力和科學創造力之間的對比中存在著某個真理。科學是一項集體事業。為了得到公認,科學問題的解必須滿足精確的判據和要求。這些限製不僅不消除創造力,反而激發創造力。

精彩語錄

1、人類正處於一個轉折點上,正處於一種新理性的開端。在這種新理性中,科學不再等同於確定性,概率不再等同於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