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們受益於古希臘人的兩個理念,第一,是自然的“可理解性”,第二,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創造性和責任感前提之上的民主思想。隻要科學仍然將自然描述為一架自動機,這兩個理念就是相互矛盾的。這正是我們要著手克服的矛盾。
3、我始終堅信,認識耗散結構乃至更一般地認識複雜性的動力學起源,是當代科學最引人入勝的概念難題之一。
4、為什麼存在一個共同的未來?為什麼時間之矢總指向同一方向?這隻能說明我們的宇宙是一個整體,它有一個包含著時間對稱性破缺的共同的起源。在這裏,我們遇到了宇宙學難題。要對付這些難題,我們必須包含引力,進入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
5、現今正在出現的,是位於確定性世界與純機遇的變幻無常世界這兩個異化圖景之間某處的一個“中間”描述。物理學定律產生了一種新型可理解性,它由不可約的概率表述來表達。當與不穩定性相聯係的時候,新自然法則無論是在微觀層次還是在宏觀層次都處理事件的概率,但不把這些事件約化到可推斷、可預言的結局。
6、自然界中的組織不應也不能通過中央管理得以維持;秩序隻有通過自組織才能維持。自組織係統能夠適應普遍的環境,……我們想指出,自組織係統比傳統人類技術優越,傳統人類技術仔細地回避複雜性,分層地管理幾乎所有的技術過程。
《行星上的生命》
作者:布魯斯·捷克斯基(英)
成書時間:1998年
推薦版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簡介】
布魯·捷克斯基(Bruce Jakosky),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學者和科普作家。捷克斯基的研究領域廣泛,從行星科學研究到地質學、生物學研究都有他的重要成果。他還深入研究人們所矚目的地球外生命、行星上生命,以期發現宇宙的奧秘,此方麵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績。隨著發現了小行星隕擊對恐龍以及其他物種在約6500萬年前的絕滅起主要作用,捷克斯基看到了行星科學與生物學之間的密切聯係。除此之外,捷克斯基還站在科學的前沿,向廣大民眾普及科技知識。
捷克斯基的科普代表作是《行星上的生命》。
【內容提要】
在該書中作者主要闡述了這樣幾個觀點:生命必需的環境條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早期進化;智慧生命的性質和搜尋生命的哲學意義;生命在太陽係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可能性;環繞其他恒星的行星事例及其是否適於生命居住、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在這些觀點中,有的是科學界比較流行的課題,某些主題的討論比另一些深入很多。雖然宇宙生命問題可以從化學、生物學、地質學或天體物理學前沿引申過來,但作者從論述“行星”的角度來闡述它。這就涉及總體地考查化學、生物學和行星演化之間的關聯的性質。本書關於這一途徑所引用的包含關於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各種程度的廣泛文獻,對別的途徑應當有一定的補充作用。
作者稱,盡管在20世紀結束前,不太可能確定地外生命的存在,但自1995年以後,在其他行星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的問題已經成為公眾議論的熱門話題。引發議論的特別事件有二:一是發現了環繞其他恒星的行星;二是在來自火星的隕石中發現了火星生命的可能化石證據。但是,這兩個發現提供的地外生命存在證據都不是無懈可擊的,雖然有這些不確定性,即使不是大多數,但也有很多科學家相信,地外生命很可能是存在的。作者指出,生命存在的最可能形式是類細菌的有機體,在考察環繞其他恒星的行星上可能出現的生命時,要考慮到這點。在地球上,它們是首先形成的有機體,它們繼續存在到現在,它們接近於可以形成最簡單有機體的任何其他東西,它們是遍布的。地球上的更複雜的有機體要經過幾十億年的進化,在其他行星上可能從來未曾進化。盡管如此,在銀河係可能存在很多行星,其中某些行星上可能存在智慧生命,而引起最廣泛爭論的問題就是在其他的行星係是否存在智慧生命。到20世紀末,人們已普遍接受了以下看法:恒星有行星環繞,這些行星上可能有生命,智慧生命可能是很廣泛的。甚至早在古希臘時,人們就想到並接受了這樣的看法。作者認為由於近幾十年來科學的進步,對外太空的探索有很大的發展,也有很多的新的發現,因此,導致了公眾對此極為感興趣。科學界長期以來極感興趣的課題還有與其他行星上的生命關聯的一些話題——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早期進化、生命存在必需的環境條件、太陽係中其他行星上的環境條件、行星的形式及可能存在的環繞其他恒星的行星、智慧生命的性質等。作者說,幾十年來,人們對這些問題的每一個方麵都進行了相當多的研究。特別是近十幾年來,行星科學和地球生物學的新進展已表明,有存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然而,隻是由於最近的發現,這個話題才重新在公眾中欣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