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科學普及(26)(1 / 3)

作者說,與科學相比,編造偽科學要容易得多。因為它使我們遠離真實性,而真實正是我們無法控製的經過比較而獲得的結果,總是被更多地忽略掉了。探究證據的一般爭論的標準更不明確也更不嚴謹。部分是由於相同的原因,與科學相比,向普通公眾散布偽科學更容易得多。但這還遠不足以解釋偽科學為何如此盛行。

關於偽科學,作者解釋說,人們會很自然地嚐試各種不同的認識體係以尋求幫助。如果我們尋求這種幫助過於急迫,那麼我們在情感上就會極大地偏向於摒棄被認為是懷疑主義的沉重的包袱。偽科學用科學總是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的說法來適應人們強烈的情感需求。偽科學提供給人們的是我們缺少而又盼望得到的對人的力量的幻想(就像現在漫畫書中的超級英雄和更早些時候傳說中的神)。偽科學宣稱,它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渴求,醫治疾病,許諾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偽科學一再讓我們相信,人類是宇宙的中心並在宇宙中具有重要地位。偽科學賜給了我們與宇宙結下不解之緣並與宇宙溶為一體的特權(原注:盡管對我來說,很難看到比現代核天體物理學中的驚人發現更為深遠的聯係:除了氫以外,構成我們每一個人的所有的原子——我們血液中的鐵、骨頭中的鈣、大腦中的碳——是由在距離上數千光年以外、時間上數十億年前的巨大的紅色星球製造的。我經常說,我們是星際物質構成的)。人有時認為偽科學成了一種偽科學和新科學折衷的產物,但雙方又對其並不信任。某些偽科學的本質是用願望代替現實的思想。

作者說他不會相信“通靈者”們所自吹的本領。這些人聲稱能夠接通相處異地的親人們的靈魂。作者認為,這類活動中充滿了欺詐。作者明白他多麼想相信父母隻不過是拋棄了他們的肉體軀殼,正如昆蟲或是蛇類蛻去它們的皮,然後到另一個世界去。他知道正是那些個人的感情,可能會使人們輕易地成為一次並不聰明的騙術的犧牲者,成為不熟悉他們自己的無意識思想的普通人的犧牲者,或是成為那些深受精神分裂、神經錯亂之苦的人們的犧牲者。對這些問題作者考慮了很久,它們引起了他從懷疑主義角度的一些思考。

在科學領域中,人們可以從實驗結果、數據、觀察、測量和“事實”出發。如果可能的話,會得出許許多多可能的解釋,並且可以對每一種解釋用事實進行係統的檢驗。因此,科學家們在他們接受訓練的過程中,被用一個鑒別謊言的工具箱武裝起來。無論何時,當一個新的想法被提出來以供考慮時,這個工具箱就自然而然地派上了用場。假如那個新的思想可以通過這些工具的檢驗,人們將會滿懷熱情地、雖然是暫時地,準備去接受它。如果你對這些有興趣,如果你即便在那些謊言向你再三保證時也不想使它得逞的話,你可以采取一些防患於未然的措施。這裏有一個可靠的、經過了檢驗的方法。那就是是懷疑的思維方法的工具。

所謂懷疑的思維方法,歸根結底,是一種建立並且理解一個有說服力的論點的方法。尤為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可以識別謬論和謊言的方法。其關鍵不在於我們是否喜歡那個經過了一係列推理而得出的結論,而在於從前提和出發點是否能得出這些結論,以及那個前提是否正確。對此,作者認為人們應掌握下列方法:

1、隻要可能,“事實”都必須經過獨立的驗證。

2、鼓勵見多識廣的各種觀點的支持者們對已有的證據展開實質性的辯論。

3、權威的意見並不重要——“權威們”以往已經犯了不少錯誤,他們將來仍然會犯錯誤。說得更確切一點就是,在科學上沒有什麼權威,最多不過是有一些專家而已。

4、構造出不止一種假說。如果想要解釋某個東西,要盡可能地考慮各種不同的解釋,然後,找出一批檢驗方法,可以用來係統地證偽每一種可能的其他解釋。通過檢驗的,也就是在多種能夠用來解釋的假說中經受住了達爾文物種選擇式考驗的那個假說,相對於那些隻不過是在最初的一念之間贏得你的好感的那些想法而言,是正確答案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5、盡量避免過分執著於一種假設,僅僅因為那個假設是你提出來的。那隻是我們在尋求真知的路程中的一站。問問你自己,你為什麼喜歡那個想法,公正客觀地將之與其他的可能性進行一下比較,看看你是否能找到理由來批駁它。你不這麼做,別人也會這麼做的。

6、定量。如果你要解釋的東西,不管它是什麼,隻要含有某些量度,一些數字量,都會非常有利於將你的假說與其他與之競爭的假說區別開來。模糊的、定性的東西往往招致多種解釋。當然,我們不得不麵對的許多定性的觀點中可以尋找到一些真理。然而找到它們是一種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