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尼葛洛龐帝(Nicolas Negroponte),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兼媒體實驗室主任,數字化生活方式雜誌《連線》的資深專欄作家,西方媒體推崇他為電腦和傳播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
尼葛洛龐帝曾經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並於1968年創立了麻省理工學院建築機械研究組。此後,他還同時擔任了耶魯大學、密執安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1980年,尼葛洛龐帝擔任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在荷蘭召開的“日常生活中的計算機”會議組委會主席。1982年,又應法國政府邀請,擔任“個人計算機與人類發展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尼葛洛龐帝還是支持信息與出版新技術的風險基金的特別總合股人。1996年,尼葛洛龐帝被《時代》周刊列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未來學家。在他的作品中,《數字化生存》一書描繪了數字化科技給當今的工作、生活、學習、娛樂等各方麵帶來的衝擊,為當前社會步入數字化生活提供了指南。尼葛洛龐帝的其他主要著作有:《建築機械》、《柔性建築機械和計算機對設計及建築的支持》等。
【內容提要】
《數字化生存》共分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講述了比特時代的特點;在第二部分作者構想了他的完美的人性化界麵;第三部分講了數字化生存的狀態。
作者指出要了解“數字化生存”的價值和影響,最好的辦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異。認為傳統的世界貿易由原子之間的交換組成。以礦泉水為例,我們用緩慢、辛苦而昂貴的方式,耗費很長時間,把大量笨重而缺乏生氣的“質量”,也就是“原子”運送到千裏之外。經過海關的時候,你需要申報的是原子而不是比特。即使是采用數字錄音方式製作的音樂,都以塑料光盤(CD,Compact Disc)的形式發行,無論包裝、運送還是庫存上的成本,都相當可觀。但這一切都在發生急劇的變化。過去,大部分的信息都經過人的緩慢處理,以書籍、雜誌、報紙和錄像帶的形式呈現,而作者認為,這很快將被即時而廉價的電子數據傳輸所取代。這種傳輸將以光速來進行。在新的形式中,信息將成為舉世共享的資源。作者斷言,從原子到比特的飛躍已是勢不可當、無法逆轉。
比特究竟是什麼?作者認為比特沒有顏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傳播。它就好比人體內的DNA一樣,是信息的最小單位。比特是一種存在(being)的狀態。他指出比特一向是數字化計算中的基本粒子,過去人們極大地擴展了二進製的語彙,使它包含了大量數字以外的東西。當所有的媒體都數字化以後,由於比特畢竟還是比特,人們會觀察到兩個基本的然而卻是立即可見的結果。第一,比特會毫不費力地相互混合,可以同時或分別地被重複使用。聲音、圖像和數據的混合被稱作“多媒體”(mu1ti-media),這個名詞實際上是指混合的比特。第二,一種新形態的比特誕生了以後,這種比特會告訴你關於其他比特的事情。它通常是一種“信息標題”(header),能說明後麵的信息的內容和特征。它開創了無窮的可能性,前所未有的節目將從全新的資源組合中脫穎而出。
作者預言數字化是邁向成長的通行證,數字不可避免地會對社會各個方麵產生巨大的影響。數字世界從本質上說可以不斷升級。與過去的模擬係統相比,數字係統可以不斷地、有機地發展和改變。為了更加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作者舉例說,“升級”(upgrade)這個詞本身就帶有數字化味道。人們越來越習慣於讓計算機係統升級,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內置更完美的聲音,並期待軟件有更上乘的表現,而不是原地踏步。在數字化時代,作者認為數字電視才代表電視技術升級的未來方向。一旦數字化電視出現,開始以最通用的形式——比特放送(bit radiation),來開創新的局麵,電視就變成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媒體。我們將開始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發現許多更有創意的也更迷人的新應用。除非“比特警察”出來擋路。比特還帶動了多媒體的產生。多媒體一方麵代表新的內容,一方麵也代表用不同的方式來看舊內容。多媒體即是本質上互動的媒體,隨著比特數字通用語的出現而產生。同時,它也與計算機成本降低、威力增大和呈爆炸式增長的局麵息息相關。但每當新媒體誕生時,都必然會出現這種新瓶裝舊酒的現象。
在作者看來,數字化還會改變大眾傳播媒介的本質。作者說,“推”(pushing)送比特給人們的過程將允許大家(或他們的電腦)“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過程。全球的信息公路都是它廣大的市場,顧客則是大眾和他們的電腦代理人。這個數字市場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但這個市場隻有當人們改進了人和電腦之間的界麵,使得人與電腦的對話就像人與人之間的談話一樣容易時,才會真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