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數字化生存已經對社會產生了影響,那數字化生存應該是一種什麼狀態呢?作者在接下來對這個問題的解釋中,充分表現了他的人文關懷意識和對人機界麵的美好憧憬。
作者指出,電腦並不複雜,數字化生存也並不辛苦。計算的發展速度飛快,特別是人們獲得了足夠的成本低廉的計算能力時,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將其用來改進人與電腦的雙向交流。界麵應該設計得像人一樣,而不是像儀表板一樣。未來,今天我們所謂的“代理人界麵”將崛起成為電腦和人類互相交談的主要方式。在空間和時間的某些特定位置上,比特會轉換為原子,而原子也會轉換為比特。無論這種轉換是通過液晶傳輸還是語音發生器實現的,界麵都將需要不同的尺寸、形狀、顏色和語調,以及其他五花八門的能夠感應的東西。電腦會掌握每個用戶的繪圖風格,電腦繪圖會表現出每個人的風格,用戶和電腦之間是“心有靈犀”的互動。虛擬現實背後的構想是,通過讓眼睛接收到在真實情境中才能接收到的信息,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重要的一點是,你所看到的形象會隨著你視點的變化即時改變,這就更增強了現場的動感。作者說,當我們擁有了威力強、成本低的電腦時,虛擬現實技術就有可能成為一種滿足消費者娛樂目的的媒介。作者還期待著關於電腦視覺的研究和應用能使這種利用眼睛作為輸入裝置的異乎尋常的媒介的出現,進而,人們也將能通過聲音把我們的希望傳達給機器。有些人會表現得像教官一樣來教導他們的電腦,另一些人則會用理性的聲音。作者說,可以肯定的是,聲音將會成為你和你的界麵代理人之間最主要的溝通渠道。
作者在談到數字將會變得更為人性化時,他想像能設計出一個知識豐富的界麵代理,它不僅了解事物,而且了解你和事物的關係。也就是說,這部電腦應該有雙重特長,就像廚師、園丁和司機會運用他們的技能來迎合你在食物、園藝和駕駛方麵的品味和需求一樣。他認為,界麵代理不僅更具人性化,而且更具個性化。我們的界麵卻將會出現形形色色的種類。由於大家各有不同的信息偏好、娛樂習慣和社會行為,你的界麵會有別於我的界麵。大家在巨大的數字生活調色板上,各取所需。
在人們紛紛爭論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的差別時,作者卻認為,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後信息時代。在後信息時代中,在數字化生存的情況下,大眾傳播的受眾往往隻是單獨一人。人的個體性更加突顯。真正的個人化時代已經來臨了。我就是“我”,不是人口統計學中的一個“子集”。在後信息時代,人們的交往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都會發生大的改觀。後信息時代將消除地理的限製,數字化的生活將越來越不需要仰賴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在數字化的生活中,電子郵遞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對我們的工作和思考方式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現代電腦模擬技術已經能夠創造出“微觀世界”(micro world),孩子們在裏麵可以在遊戲的同時探索極其複雜的原理,寓教於樂又有了新的方式。作者認為,電腦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學習和認知類型截然不同的孩子。電腦使從動手做事中學習變成了一種原則,而不是特例。長此以往,能夠在互聯網絡上投入時間與智慧的人將會越來越多,互聯網絡也將變成一個人類交流知識與互助的網絡。工作與遊戲之間的中間地帶會變得異常寬廣。數字化高速公路將使“已經完成、不可更改的藝術作品”的說法成為過去時。電腦和藝術能表現得相得益彰,因為在這兩個領域中,藝術作品的表現、傳播和體驗都能在技術上很容易地融合在一起。
在文章的結語中,作者指出,每一種技術或科學的饋贈都有其黑暗麵。數字化生存也不例外。當我們日益向數字化世界邁進時,會有一群人的權利被剝奪,或者說,他們感到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了。作者設想,未來10年中,我們將會看到知識產權被濫用,隱私權也受到侵犯。我們會親身體驗到數字化生存造成的文化破壞,以及軟件盜版和數據竊取等現象。最糟糕的是,我們將目睹全自動化係統剝奪許多人的工作機會,就像過去工廠被改頭換麵一樣。很快地,白領階層的工作場所也會全然改觀。工作上的終身雇傭觀念已經開始消失。數字化生存有其內在的缺陷,電腦沒有道德觀念,因此也解決不了像生存和死亡的權利這類錯綜複雜的問題。但是不管怎樣,作者仍然堅持認為,數字化生存的確給了我們樂觀的理由。我們無法否定數字化時代的存在,也無法阻止數字化時代的前進,就像我們無法對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樣。數字化生存有四個強有力的特質,將會為其帶來最後的勝利。這四個特質是:分散權力、全球化、追求和諧和賦予權力。
作者有關數字化的預言,已被今天全球的數字化浪潮所證明。寬帶接口越來越多,液晶屏幕無處不在,數字化已經成為全球的方向。數字化的變革全麵影響到我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娛樂方式。作為主要信息載體的數字化時代,不會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資源,將成為數字化時代的文盲。因此,信息素養——信息時代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這樣一個文化視野中的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廣泛的重視,並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圍繞信息素養的討論,也日益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關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數字化生存已經成為人類無法選擇的生活方式,適應數字化生存新環境,則成為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成為每個社會成員能否進入信息時代的“通行證”。就像我們隻能接受計算機成為人類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一樣,我們所能作的就是不斷調整人與機器的關係,去創造在新的生活方式中所需要的新的情感與價值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