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比較認同的一種觀點是,人們應該把腦子看作是一個物種創造的對現實的翻版。人們作為個體所感覺的世界基本上是人類自己創造的,為人們自己的經驗所控製。同樣,人們作為一個物種所感覺到的世界是被我們所具有的傳遞感覺的渠道的性質所控製的。任何一隻狗的主人都知道,存在著一個一隻狗而不是人參與其中的嗅覺經驗的世界。蝴蝶能看到紫外線,而人不能。因此,人們頭腦內部的世界,是由外部世界進入內部世界的信息流的性質以及內部世界加工信息的能力所形成的。在真實的外部世界和頭腦感覺的內部世界之間存在著差別。
作者說,隨著腦子在進化過程中的增大,它能夠更完全地駕馭更多的感覺信息的渠道,也能更透徹地綜合輸入的信息。因此盡管存在著某些無法避免的信息上的差距,但精神模式使內在的精神世界和真實的外在世界的實際情況更加接近。人們可以為自己的內省意識而驕傲,但是人們能認識到的隻是腦子所裝備的用來跟蹤世界的東西。雖然許多人把語言看作是一種溝通工具,但此種觀點主張它也是一種進一步磨利我們精神的手段。正如視覺、嗅覺和聽覺的感覺渠道對於某些動物群體構築它們特殊的精神世界是特別重要的,語言對於人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在哲學和心理學中,有大量有關究竟是思想依賴於語言還是語言依賴於思想問題的文獻。毫無疑問,許多或者說大多數人的認識過程是在沒有語言或者甚至沒有意識的參與下發生的。任何體育活動,例如打網球,許多動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動發生的——也就是說,對於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沒有確切連貫的評述。當一個人正在想著一件事情的時候腦海中突然出現另一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是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對某些心理學家來說,口語隻是對根本認識的事後的想法。但是,語言確實以一種不出聲的心智所不能的方式把思想加工成形,因此基於這些原因,作者認為這個觀點是對的。
在書的結尾,作者說:“每一個人類社會都有一個有關起源的神話,這是所有故事中最基本的故事。這些起源的神話由反映意識的源頭噴湧而出,這是對一切事物尋求解釋的心聲。自從反映意識熾烈地燃燒於人的頭腦中以來,神話和宗教就已成為人類曆史的一部分。甚至在科學的時代,它們可能將仍然是如此。神話的一個共同主題是讓非人的動物甚至自然物和自然力(如山和河)也具有似人的動機和情感。這種擬人化的傾向自然來自出現意識的背景。意識是通過在一個人自己的感情中進行模仿來了解他人行為的社會工具。把這些同樣的動機轉嫁到世界上非人的但是無論如何是重要的事物是簡單而自然的延伸。
“動、植物是狩獵——采集者生存的基礎,如同培育環境的自然要素一樣。生命,作為所有這些要素的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被看作是有目的的行動的相互作用,正像社會關係一樣。因此動物和自然力在全世界以尋找食物為生的人們的神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是毫不令人驚奇的。同樣的情況一定適用於過去。”
精彩語錄
1、每一個人類學家都夢想能發掘出人類遠古祖先的一副完整的骨架。可是,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夢想還沒有實現。死亡、掩埋和石化等變化莫測的因素導致了人類史前時代紀錄的貧乏和破碎。……但我並不否認它們的重要性。如果沒有這些線索,我們就無法敘述人類史前時代的故事了。
2、人類通過強化的學習變成人,人類不隻是學習維持生存的技能,而且還學習傳統家族關係和社會規律等,也就是文化。
3、每一個人類社會都有一個有關起源的神話,這是所有故事中最基本的故事。這些起源的神話由反映意識的源頭噴湧而出,這是對一切事物尋求解釋的心聲。自從反映意識熾烈地燃燒於人的頭腦中以來,神話和宗教就已成為人類曆史的一部分。甚至在科學的時代,它們可能將仍然是如此。
4、人類學家的目標在於了解像猿那樣的動物怎樣轉變成我們這樣的人的進化事件。這些事件曾被浪漫地描繪成一出偉大的戲劇,以人性的出現作為故事中的英雄。然而實際情況卻相當平凡。這種轉變是由於氣候和生態環境的改變而出現,而不是史詩般的奇遇。這種轉變勝過其他一切事件。
《數字化生存》
作者:尼古拉·尼葛洛龐帝(美)
成書時間:1996年
推薦版本: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