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科學普及(22)(1 / 3)

作者說,在任何有關宇宙末日的討論中,人們都麵臨要達到什麼目的的問題。他的一位朋友曾發表這樣的意見:他對聽到的關於天國的內容沒有多大的興趣。他覺得要是前景是永遠生活在某種極端平衡狀態之中,那是一點也沒有吸引力的。快一點結束生命,把一切的一切都徹底了結,這要比麵臨著毫無趣味地永遠活下去更好些。如果永垂不朽隻是限於永遠翻來覆去的老一套思維和經曆,那麼這看來確實是索然無味的。另一方麵,如果永垂不朽與進步聯係在一起,那麼我們可以憧憬那種永遠變化的新穎生活狀態,永無止境地學習或者做某種新的振奮人心的事情。但問題在於,這又為了什麼?當人類著手一項有目的計劃時,他們心中是有既定目標的。如果這個目標沒有達到,計劃就宣告失敗(雖然經驗也許未必毫無價值)。另一方麵,如果目標達到,這個計劃便宣告完成,然後活動也將停止。在一項永遠完不成的計劃中能有真正的目標嗎?如果生存本身就是向一個永遠達不到的目的地的一場永無止境的旅行的話,那麼這種生存有意義嗎?作者最後說道:“要是宇宙有一個目標,並且它達到了那個目標,那麼宇宙一定會壽終正寢,因為它的繼續存在既沒有理由也毫無意義。相反,如果宇宙會永遠存在下去,那麼不難想像,對宇宙來說根本不會有任何最終的目標。這樣,宇宙的死亡也許正是為宇宙的成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因此我們隻能希望在宇宙的最後三分鍾結束之前,它的目標也許會被我們的後裔所認識。”

精彩語錄

1、這種預測絕非基督式的啟示。事實上,經驗的發展和累積蘊育著空前的潛能,而宇宙的未來使這種潛能充滿了希望。然而,我們決不能忽視物之有生亦必有死的事實。死亡或許正是為創生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2、要是宇宙有一個目標,並且它達到了那個目標,那麼宇宙一定會壽終正寢,因為它的繼續存在既沒有理由也毫無意義。相反,如果宇宙會永遠存在下去,那麼不難想像,對宇宙來說根本不會有任何最終的目標。這樣,宇宙的死亡也許正是為宇宙的成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因此我們隻能希望在宇宙的最後三分鍾結束之前,它的目標也許會被我們的後裔所認識。

3、我已經簡要地描述了有關宇宙結局兩種很不相同的科學演化圖像。每一種結局都以它特有的方式使人深感寒心。宇宙在一場大危機中把自己完全湮沒掉的預言是很嚇人的,不過這種事件也許在遙遠的將來才會發生。另一方麵,一個宇宙在經曆有限的輝煌活動時期後,永恒地墮入蕭瑟荒蕪狀態卻使人深感沮喪。每一種模型也許都有可能使超人類獲得無限的信息處理能力,這個事實對於我們血氣方剛的人類來說似乎可以算是一種勉強的安慰。

4、按照常規理論,這場暴縮有著無比強大的威力,所有的物質都因擠壓而不複存在,一切有形的東西統統都被消滅,其中也包括空間和時間本身在內,剩下的隻是一個時空奇點。這就是末日。

5、循環模型的進力在於它回避了徹底湮沒這個幽靈,同時也不會出現永恒的退化和衰敗。為避免無止境重複的缺陷,重要的問題是這些循環會因某種原因而使它們互不相同。在有關這類理論的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每次新循環就像不死鳥一樣,從燃燒中死去,然後在死去的軀殼中再生。它們從這種原始的條件出發,演變出一些新的體係和結構,並探索它們自己豐富多彩的新世界,直到下一次大危機出現時再次把往事一筆勾銷。

《伊甸園之河》

作者:R.道金斯(英)

成書時間:1994年

推薦版本: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簡介】

見《自私的基因》。

【內容提要】

從某種角度來看,作者所寫的書都致力於闡述和探索具有無限威力的達爾文進化論原理。隻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原始的自我複製的結果呈現出來,達爾文主義的威力隨時隨地都會釋放出來。《伊甸園之河》繼續執行這一使命,並從宇宙的高度,講述簡單的原子撞擊遊戲中發生複製現象之後,接著發生的故事。

作者說,所有生物體的基因,都是從它們祖先那裏繼承的,而不是從列祖列宗那些失敗的同代人那裏遺傳的。因此,所有的生物都有一種傾向,那就是擁有成功的基因。它們具備能夠使它們自己成為祖先的那些東西,即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這就是為什麼生物都自然地會繼承這樣的基因,這些基因傾向於建造一個設計良好的機器——一個積極工作的機體,仿佛是在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祖先。這也正是為什麼鳥兒那麼善於飛翔,魚兒那麼善於遊水,猴子那麼善於攀緣,而病毒又是那麼善於傳播。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熱愛生命,熱愛性事,熱愛孩子。這是因為我們所有的人無一例外地從延綿不斷的成功祖先們那裏繼承了我們全部的基因。這個世界到處都有生物,而這些生物都具有那些能夠使它們成為祖宗的東西。一句話,這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當然,達爾文的進化論遠不止這些;而且,現在我們能說的就更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讀的這本書沒有到此止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