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科學普及(20)(1 / 3)

但也給自己的生存環境帶來破壞。為了更好的生存還需要認真地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可是從長遠來說,地球也並非久留之地。種種的災難禍害迫使人類向別的行星或衛星移民,甚至跨越太陽係去到銀河係中別的恒星世界去尋找地外文明或外星人。遠離地球的地球人總要在無邊無際的星空中去凝望和尋找那一顆淡藍色的行星,懷念那人類的故鄉和發源地。作者想像著遙遠的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但是請告訴我,這些漂泊者是誰……?從一開頭,我們就是漂泊者。我們知道在160千米(100英裏)之內每棵樹的位置。當果實成熟的時候,我們就在那裏。牲畜每年遷徙,我們都跟著走。我們高興地品嚐新鮮肉食。我們中間少數人合作,靠密謀、偽裝、伏擊和全力進攻,完成了多數人靠單獨狩獵辦不到的事情。我們相互依賴。想像起來,靠我們自己單幹,就和定居一樣,是荒唐可笑的。對一切現實的目標來說,宇宙永不停息地在延伸。在過了一段短暫的定居生活後,我們又在恢複古代的遊牧生活方式。我們遙遠的後代們,安全地布列在太陽係或更遠的許多世界上,他們將會聯合起來。促使他們聯合的因素是他們的共同遺產,他們對地球老家的惦念以及他們都認識到,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外星人,整個宇宙中獨一無二的人類都來自地球。他們將抬頭凝視,在他們的天空中竭力尋找那個藍色的光點。他們不會由於它的暗淡和脆弱而不熱愛它。他們會感到驚奇,這個儲藏我們全部潛力的地方曾經是何等容易受傷害,我們的嬰兒時代是多麼危險,我們的出身是多麼卑微,我們要跨越多少條河流,才能找到我們要走的道路。”

作者認為科學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某些人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已然和人們的命運不可分割。雖然科學的大門向每個人敞開,但是這並不等於誰都真的進得去。科學活動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一種,不可能大家都去做這個行當,社會的基礎教育應該使每一個公民都能獲得這樣的素質,足夠來理解現代科學技術的進展,尤其是那些和人們生活緊密相關的技術應用。對科學的無知在這裏卻不再是無畏,恰恰相反,無知帶來恐懼和抗拒乃至敵視。而傳媒並不覺得有義務做這個溝通。沒有任何理由規定不準危言聳聽。而且從根本上來說沒有喜歡危言聳聽的觀眾就不會有危言聳聽的傳媒。可是科學不是也決不該是少數人的特權。這怒放的人類智慧之花,和我們的命運已經如此密不可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定的辨識真假的能力。現代科學進展日益加速,優秀的科普書籍作為橋梁,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拉近普通公眾和科學前沿的距離的功能。

全書最後兩章分別是《上天去!》和《踮著腳穿過銀河係》,最後的結束語尤為動人:“在過了一段短暫的定居生活後,我們又在恢複古代的遊牧生活方式。我們遙遠的後代們,安全地布列在太陽係或更遠的許多世界上……他們將抬頭凝視,在他們的天空中竭力尋找那個藍色的光點。”“他們會感到驚奇,這個貯藏我們全部潛力的地方曾經是何等容易受傷害,我們的嬰兒時代是多麼危險,……我們要跨越多少條河流,才能找到我們要走的道路。”

在《暗淡藍點》這本書中,作者除了介紹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天文知識和一些小小的秘聞,更讓人由衷感到敬佩的是他那對人類的命運表現出的博大的關愛胸懷。

精彩語錄

1、發現地外智慧生物有可能使我們這個爭吵不休和存在分歧的行星團結起來,是我們人類值得慶祝的大事,也是自古以來探求我們在宇宙中地位的一個轉折點。

2、我們有責任更好地相互交往,並且要保護和珍惜這個淡藍色的光點——這是我們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園。

3、我們遙遠的後代們,安全地分布在太陽係或更遠的許多世界上,他們將會聯合起來。促使他們融合的因素是他們的共同遺產,他們對地球老家的惦念以及他們都認識到,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外星人,整個宇宙中獨一無二的人類都來自地球。

4、幾乎每個人都學到過,大地是一個圓球,我們都由重力吸附在它上麵。然而我們所在世界的真實情景,卻直到阿波羅對整個地球拍攝了一幅裝滿鏡框的照片後才真正看清。

《我們為什麼會生病》

作者:R.M.尼斯(美)、威廉斯

成書時間:1994年

推薦版本: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簡介】

R.M.尼斯(Randolph·M·Nesse),美國當代知名的進化論專家之一,密執安大學精神病學教授,人類行為和進化學會的主席。

R.M.尼斯主要在醫學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大學二年級時,尼斯就開始思考我們為什麼不能根除衰老的問題。他探索了各種能夠查到的有關解釋,得出結論認為,衰老是為了給新的一代留下生存空間,以便進化能夠保持物種對生態變化的適應能力。但是,他不久又放棄了這種錯誤的假說。通過閱讀由當代知名的生物學家和進化理論家G.C.威廉斯(George C Willlams)寫的有關衰老的文章,以及通過與威廉斯、醫學院的住院醫師和教授們進行的討論,尼斯發現對疾病用進化論的學說及觀點去觀察是相對合理的。於是,尼斯和威廉斯把疾病和進化論聯係起來思考、研究和討論,使達爾文主義的新醫學日益清晰起來。1991年,尼斯和威廉斯在《生物學季刊》發表了一篇題為“達爾文醫學的新曙光”的文章,獲得廣泛讚譽。1994年,他們把自己的思想整理成一本書,即《我們為什麼會生病》。《自然》周刊為這本著作發表書評,稱這本書的出版標誌著達爾文醫學的新科學的正式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