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科學普及(16)(1 / 3)

作者認為行星探索很有價值。它使得人們能夠精練從局限於地球範圍的科學,諸如氣象學、氣候學、地質學和生物學等所推演出來的見識,擴大這些科學的能力,改善地球上的實際應用。它為世界的不同命運提供了勸告式的推測。它為對地球上生命具有重要意義的未來高級技術指出了道路。它為人類曆來熱衷於探索、發現、傾心於尋求的嗜好,提供了一條途徑,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這些探索、發現與尋求才使我們這個物種得以取得成功。而正是這種行星探索使得人們在曆史上第一次以嚴密的方式,提供人們去找出關於世界起源和命運,生命的開始和終結以及生活在天空中其他生物的可能性等等問題的真正答案的機會,而這些問題都是與人類事業息息相關的。

作者說,最近這幾十年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征。隻要人們不自我毀滅,那麼,很顯然,人類將再也不會永遠被限製在一個單獨的世界裏。事實上,空間城的最終出現以及人類往其他世界的移居,對人類這個物種來說,遠比自我毀滅要困難得多。很清楚,人們已幾乎不知不覺地進入到行星探索的黃金時代。如同人類曆史上許多類似的情況一樣,探索視界的開闊同時將伴隨著藝術和文化視界的開闊。作者認為人們有能力和手段,並且真誠地希望人們還有著與今日探索相適應的意誌。他這一代人有能力把自己的足跡,在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擴展到太陽係的其他世界上去——敬畏他們的奇跡,渴求他們所不得不教導給我們的一切。

關於行星上的氣候,作者認為,當科學家麵臨極其困難的理論問題時,總會去實施實驗的可能性。然而,在對整體行星的氣候進行研究時,實驗耗資多並難以付諸實施,並且還潛存著棘手的社會後果。最大幸運的是,大自然太忙了,它為人們提供了附近行星非常不同的氣候和非常不同物理可變量的有效信息。或許對氣候學各種理論的最嚴峻檢驗是,它們能夠解釋所有附近的行星:地球、火星和金星的氣候。從對一個行星的研究中所得的見解,必不可免地將有助於對其他行星的研究。比較行星氣候學看來會成為一門學科,它正在臨產中,這是一門具有重要智力意義和實踐應用的學科。

在探索外星智慧的問題方麵,作者提出,人類就一直在探索著天空星辰,冥思苦想著人類是否是宇宙空間中獨一無二的智慧生命?或者說,是否就在茫茫夜空的某個地方還有別的像我們人類一樣能思維和質疑的生靈?是否在這宇宙中還存在著我們人類的太空之友?這樣的生物或許是用完全不同的觀念看待他們自己和宇宙。或許在別的什麼地方存在著充滿奇異色彩的生物和技術以及與我們人類社會大相徑庭的外星人社會。生活在這樣一個廣漠而古老、深邃而令人難以理解的宇宙中,真使人類感到有點孤獨;因此,人們需要認真思考一下人們這顆在宇宙中顯然是微不足道的藍色行星的深遠意義,假如它確實還有點什麼意義的話。探索外星智慧,就是探索人類這個物種與宇宙的相互關係,這是一種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觀點。說到底,探索外星智慧就是探索我們自己。

但是,作者也指出存在的問題,他說,隨著致力於這一認真探索的發展。出現了一點消極的苗頭,不過卻非常有意義。少數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古怪的問題:如果外星智慧很豐富,那麼,為什麼人們至今尚未見到它的顯現呢?想一想我們自己過去一萬年內的技術文明的進展,再想像一下這些進展還將幾百萬年或幾十億年地持續下去的情景吧。如果僅有一小部分高級文明比我們要高級幾百萬年或幾十億年,那麼,他們為什麼沒有生產出為我們所能探測到的如此重要的人工製品、人工裝備或工業汙染呢?他們又為什麼不按他們的便利而重組整個銀河係呢?

懷疑論者也會問,為什麼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外星人來訪地球。人類已經發射了速度緩慢而又穩妥的星際宇宙飛船。一個比人類更高級的社會,應當能夠在一定的努力下方便地在星際間往返飛行。已往的幾百萬年內,這些社會應當建立可供他們自己據以發射星際探險隊的駐地。何以在地球就沒有他們的駐地呢?誘人的推斷是,恐怕最多隻有少量的高級外星文明——要麼是因為,從統計角度看,人類是已經突現的首批技術文明之一,要麼是因為,所有這些技術文明在比我們更進一步之前,自行毀滅正是他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