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斷言,由於有關人類環境的政策,既需要社會的判斷,也需要專門性的科學知識,所以聰明而有經驗的外行,對於政策的製定,往往能同技術專家具有同樣的發言權。在某些情況下,外行人的判斷甚至比專家更聰明,因為外行人對人類和環境問題的複雜性,看得可能更全麵些,而不受專業技術的限製。
作者補充說,即使是同一社會製度和同一國家的專家,其觀點仍有很大的分歧,這說明擺在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代表麵前的工作,將會有許多困難。建立理想的人類環境,不僅包含保持生態平衡、自然資源的經濟管理以及對威脅機體和智力健康的因素的控製,而且,還需要給社會集團和個人機會選擇各自的生活道路和各自的環境。豐富多彩的人類環境,不但是由於它天然的構造和自然現象的無窮多樣性,而且更多的還是由於自然力量和人類意誌之間,無窮無盡地互相作用所產生的結果。
作者最後預言:“近200年內,特別是在突飛猛進的近25年中,人類改造自然的力量、廣度和深度,都似乎預示著人類曆史上革命新紀元的來臨。這可能是人們所能設想到的最重大的革命。”其中包含著作者的期望,也代表著世界大多數人的期望。
精彩語錄
1、總之,人類生活的兩個世界——他所繼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創造的技術圈——業已失去了平衡,正處於潛在的深刻矛盾中。而人類正好生活在這種矛盾中間,這就是我們所麵臨的曆史的轉折點。這未來的危機,較之人類任何時期所曾遇到的都更具有全球性、突然性、不可避免性和困惑不可知性,而且這種危機就在我們孩子所生活的時代將會形成。
2、人類似乎正以全球範圍的規模,對未受控製的事物加以控製,並用人造的代替天然的,用計劃性代替盲目性。人們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和深度,對大自然進行改造。
3、我們所謂的發展中國家,與這些國家的文化水平、曆史以及這些國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程度都毫無關係。這個詞的主要涵義,簡單地隻在於說明一個國家尚未跨進既會給社會帶來許多好處,也會帶來許多壞處的那種現代高度技術社會的門檻。
4、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相互依存性的新知識全麵公開共享,也能夠幫助人們逐漸解決無限敏感的、具有分裂性的主權主義的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5、在大多數情況下,困難不是由於科學事實的不夠準確,而是由於對社會價值的看法持有不同的觀點。
6、總之,渴望著快樂、友情和舒適,急切地想擺脫憂慮和痛苦,這就是人類的現實情況。
《我們怎樣發現了——地球是圓的》
作者:艾·阿西莫夫(美)
成書時間:1972年
推薦版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簡介】
艾·阿西莫夫(Asimov I,1920-),波土頓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副教授。1920年1月2日生於蘇聯彼得格勒,3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193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畢業。1946年世界大戰結束後,阿西莫夫再次回到母校,並於兩年後獲得博士學位。
阿西莫夫自幼就喜歡閱讀科普作品,他在大量閱讀的同時,還不斷摸索寫這類讀物的技巧,後來走上了創作的道路。阿西莫夫是個高產的作家,他的作品涉及許多知識領域,包括自然科學、文學、宗教、曆史等,其中以自然科學為主。由於阿西莫夫的作品材料豐富,說理嚴密,語言生動,因此,他的作品深受各國讀者的歡迎,並於1965年獲得美國化學學會的格拉第獎。
阿西莫夫的主要著作有:《被放逐的維斯塔》、《阿西莫夫科學導遊》、《阿西莫夫莎士比亞作品導遊》、《阿西莫夫聖經導遊》、《古今科學技術名人小傳》、《你知道嗎?——現代科學中的100個問題》、《我們怎樣發現了——地球是圓的》等。
【內容提要】
作者首先描述了地球發展的過程。他說幾個世紀以前,有些人確信地球是一個正好卡在天空球體中部的扁平體,人們走到地球與天空相接的地方,就能到達太陽升起的地方,甚至伸出手去觸摸一下太陽。他們甚至在圖畫中畫著一個人來到天地相接的地方。他把腦伸到天外,想透過天空觀察,是什麼在驅使天球不停地轉動。他還相信假如人們不停地向西走去,就能到達太陽下落的地方。古希臘的思想家們卻不完全相信這些說法。因為,無論人們向東或向西進行到什麼地方們始終沒有更加接近太陽、月亮或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