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L·漢金斯(Thomas L.Hankins),美國知名的科學史學家、科技傳記專家。曾經在耶魯大學主修物理學,後來進入康乃爾大學攻讀科學史專業的博士學位。畢業後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曆史係擔任教授。漢金斯將自己在科學史和啟蒙運動史方麵的研究成果總結成一些頗具影響力的著作,由此他也獲得了諸多殊榮。漢金斯發表在國際權威的科學文化史刊物《愛西斯》的文章,獲得了1980年的蔡特林—維布魯奇獎金;他與艾伯特·範·赫爾登合編的1994年的《儀器》卷,以及與他的弟子羅伯特·西爾弗曼合著的《儀器與想象》,都使他獲得難得的殊榮——在華盛頓大學發表年度教師大會演講,這是華盛頓大學可以得到的最高榮譽,同時,漢金斯也被HSS選定在該學會的年會上發表年度傑出演講,而且此後,HSS還授予漢金斯國際科學史界最高獎——薩頓獎章,這項獎勵是對科學史大師的傑出貢獻和終身成就的肯定。漢金斯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開設的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而且他組織的內部午餐時間讀書會的成員,有不少已經成為科學史領域中的佼佼者。
《科學與啟蒙運動》是漢金斯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自1970年一出版,就被美國曆史學會授予了太平洋沿岸分會獎,同時也獲得了第二屆沃森·戴維斯與海淪·邁爾斯·戴維斯獎金。本書介紹了18世紀歐美科學通史,包括數學與精密科學、實驗物理學、化學與醫藥學、博物學與生理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學等各個領域發展中的主要事件,指出近代學術所取的方向以及在各方麵取得的突出成就,漢金斯還分析了科學的範疇與啟蒙運動的特征,指出兩者之間的緊密聯係。
漢金斯的主要作品有:《科學與啟蒙運動》、《儀器與想象》、《儀器》、《威廉·羅恩·漢密爾頓爵士》等。
【內容提要】
作者在本書中主要敘述了18世紀歐美科學通史,刻畫出18世紀科學各個領域發展中的主要事件,其中包括數學與精密科學、實驗物理學、化學與醫藥、博物學與生理學、地球理論、生命科學、生物學等,並指出近代學術所取的方向以及在各方麵取得的突出成就。
作者認為,18世紀歐美科學史是啟蒙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就將科學史置於廣闊的曆史背景之中,避免了狹隘的純技術視野,重點闡述了科學如何導致產生新的意識形態,探究了科學改變人們觀念的過程及其內在原因。作者精辟地分析了科學的範疇與啟蒙運動的特征,指出兩者之間的緊密聯係,並且在啟蒙的道德科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律學、人學等方麵一一作出令人信服的評述,顯示出本書具備的知識價值和學術價值。在整個啟蒙運動中,作者說,“理性”常常與啟蒙運動的另一個關鍵詞“自然”一起,同時受到讚美。這兩個觀念的聯係來自17世紀的英國,它們在這裏的自然神學中起著較重要的作用。在中世紀,自然神學一直是僅僅利用理性而不用《聖經》的《啟示錄》就能夠發現的那些真理的領域。除了諸如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據這樣不涉及物理世界的純理性論據之外,通過考察上帝的創造物也可以知曉關於上帝的真理。理性意義的這種變化的動機主要是宗教的,但對於科學卻意義重大。理性從形式邏輯的方法變成自然科學的方法,理性的法則也變得與自然規律同一。理性意義的這種變化還引起了人們熟悉自然界方式的變化。因為自然規律是上帝為其他造物隨意選擇的,因此隻有通過實驗才知道它們。僅有邏輯論據並不能揣摩上帝的隨意選擇。於是,在18世紀,實驗就成為“理由充分”的接近自然的方法。
進而,作者認為,隻要理性與自然被理解成為神授才智的表現形式,它們顯然就有了道德價值。對自然規律的發現必然會導致對上帝意圖的發現,這就形成道德法則的基礎。把上帝與科學分開,看起來也許是在正確方向上的一個進步,至少在它承認一種更客觀的科學方法的程度上是這樣,但卻為啟蒙運動造成了兩個永遠沒有成功解決的悖論。兩個悖論都出現在18世紀的哲學家創造一門人學的努力之中。
科學是怎麼產生的呢?作者說,古典和人文傳統把自然哲學置於文學範疇之中。到19世紀,科學幾乎從文學中完全分離開來,但是啟蒙運動仍然把重點放在文學上。自然哲學家想以“文人”自居。所有為善的思想家和工作者都是“文壇”成員。法國大百科全書的編者們聲稱,其作者組成了一個文人社會。發展到17世紀的自然哲學家,他們知道古人所知的東西,而且還把更近時代發現的真理添加上去。戲劇、詩歌、倫理學及法理學未必進步,因為新者也許並沒包含舊者。另一方麵,自然哲學具有邏輯一致性,把舊者作為新者的基礎保留下來。幾何中的一條新定理並不使諸條舊定理失效。它建立在它們之上並且添加到它們之中。於是,自然哲學家就似乎擁有增加人類知識和改善人類狀況的可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