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科學思想(7)(2 / 3)

然而,當時的分子生物學還沒有從“前科學”時期進入到“常規科學”時期,對於分子水平上生命活動的某些具體細節和微觀生物學問題的研究解釋還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猜測性。但是,貝塔朗菲提出的機體論生命觀思想,並沒有被分子生物學的出現而淘汰,反而隨著其發展而愈顯重要性。現代生物學借助物理-化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原理在深入研究有機體的微觀層次的過程中,盡管分析和還原的方法對於探討生命活動的機理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們要更完整地深入地認識生命活動的特征和規律,就需要以機體論原理作為研究工作的指南。

此外,貝塔朗菲在該書中還吸取了邏輯實證主義以後的現代科學哲學的思想精華,並用其論述生物學研究問題。在書中,他對理論與觀察、還原與整合、假說-演繹、科學抽象、科學符號、概率統計以及非理性因素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都有生動的闡述。書中,他還探討了非決定論與自由意誌等哲學問題。

在《生命問題》一書中的結語處,貝塔朗菲以充滿人文主義精神的機體論哲學思想,深刻警示了機械論世界觀導向技術主宰世界、生命技術化、人類機械化的惡果,甚至於見到了它必將引起毀滅人類的危機。精彩語錄

1、機械論關於嚴格因果性的基本概念,關於自然事件的累加和隨機特征的基本概念,關於實在的終極成分的遠離性基本概念,不僅統治了物理學理論,而且支配著生物學的分析、累加和機器理論的觀點,支配著傳統心理學的原子主義和社會學的“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狀態”的觀點。承認生物是機器,承認由技術統治現代世界以及人類的機械化,這隻不過是物理學機械論概念的擴充和實際應用。

2、把我們在生命界遇見的複雜的實體和過程,分解為基本的單位,分析它們,以便用並列或累加這些基本的單位和過程的方法解釋它們,這似乎是生物學研究的目的。經典物理學的程序提供了這種研究模式。因此,化學把物體分解為基本組分——分子和原子;物理學把摧毀樹木的風暴看作是空氣粒子運動的總和,把軀體的熱看作分子動能的總和,等等。生物學的所有領域也應用與此相應的程序,正如某些例子顯然表明的那樣。

3、生命現象,如新陳代謝,應激性,繁殖,發育等等,隻能在處於空間與時間並表現為不同複雜程度的結構的自然物體中找到;我們稱這些自然物體為“有機體”。每個有機體代表一個係統,我們用係統這個術語所指的是由處於共同相互作用狀態中的諸要素所構成的一個複合體。

4、活機體隻是表觀上持續存在和穩定不變的;實際上,它是一種不斷流動的表現。新陳代謝是所有活機體的特征,新陳代謝的結果,表現為活機體的組分從某一瞬間到另一瞬間是不相同的。活的形態不是存在,而是發生。它們是物質和能量不斷流動的表現,這些物質和能量通過有機體,同時又構成有機體。我們確信自己保持同樣的存在;實際上,我們軀體中任何物質組分幾乎不能保留幾年;新的化學成分,新的細胞和組織取代了現存的化學成分、細胞和組織。

5、機體論概念在從生物學的特殊問題直到人類知識的一般問題的許多領域中被證明是富有成果的。

《中國古代科學思想》

作者:李約瑟(英)

成書時間:1954年

推薦版本: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簡介】

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年),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約瑟夫·尼達姆的中文名,英國著名科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學術院院士、中國科技史大師、當代知名的生物化學家、傑出的人文主義者。他曾經擔任劍橋大學校長,也是中國、美國、丹麥等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1992年英國皇室授予他勳爵。由於其一生的著述李約瑟被譽為“20世紀的偉大學者”、“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李約瑟出生於1900年,1922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1924年在該校獲哲學博士學位。李約瑟在早年從事生物化學研究,他在生物化學和胚胎學方麵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後來,他對中國產生了興趣,開始學習中文,並且以畢生精力從事溝通東方與西方、中國與歐洲的工作。在李約瑟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主任的期間,他數次來華考察旅行,大規模地搜集中國科技史資料,實地了解新中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情況,由此,他開始從科學技術史入手展開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