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科學思想(6)(2 / 3)

他提出,科學是我們精神的中樞,也是我們文明的中樞。新人文主義不會排斥科學,而是將包括科學,也可以說它將圍繞科學建立起來。它是我們智力的力量與健康的源泉,然而不是唯一的源泉。無論它多麼重要,都是絕對不充分的。我們不能隻靠真理生活。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說新人文主義是圍繞科學而建立的原因。科學是它的核心,但僅隻是核心而已。新人文主義並不排除科學,相反將最大限度地開發科學。它將減小把科學知識拋棄給科學自己的專業所帶來的危險。它將讚美科學所含有的人性意義,並使它重新和人生聯係在一起。它使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和聖徒結合成單一的教派。它將進一步證實人類的統一性,不僅在它的成就上,而且也在它的誌向上。

同時,盡管科學有許多好處,可是隻靠科學卻不能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有意義。單單科學本身並不是文化,盡管它是文化的一個基本部分。當一個人考察我們自己這個時代的科學活動時,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考察它們的全部,這一點將是足夠明顯的。我們不應該隻是考察它們最好的那一部分,而不去同樣考察它們平庸的和罪惡的那些活動——它的整體。沒有智慧的科學確實是很糟糕的東西,而沒有智慧的技術就更糟糕了。各種技術上的複雜性和困難性的增加為技術的熟練提供了廣泛的天地,因為技術的熟練正像演奏音樂的技巧一樣,既可以令人欽佩也可以讓人鄙視。當它恰如其分地為思想所製約的時候,它是令人欽佩的;當它過於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的時候,它就變得讓人鄙視了。掌握一項複雜而費力的技術常常能掩蓋智力的平庸,就像禮儀和信條掩蓋了對宗教的愚昧一樣。作者批評道:由於舊人文主義者的的冷淡疏遠,也由於某些科學家的狹隘,然而首先是由於掠奪成性者的不知足的貪婪,產生了所謂“機械時代”的罪惡。這種“機械時代”必然消逝,最終要代之以“科學的時代”:我們必須準備一種新的文化,第一個審慎地建立在科學——在人性化的科學——之上的文化,即新人文主義。

在作者看來,科學史是一部長期鬥爭的曆史,這種鬥爭將永遠不會完結,要同迷信和愚昧的惰性鬥爭,要同說謊的人和偽君子鬥爭,要同騙子和自我欺騙的人鬥爭,要同所有黑暗勢力和謬論鬥爭。藝術史是一部長期鬥爭的曆史,這種鬥爭將永遠不會完結,要同醜的惰性鬥爭,要同所有的把生命的裝飾品看得比生命本身的和諧還重,甚至準備破壞自然的美或汙染他自己棲息地的那些人鬥爭。社會或政治史是一部長期鬥爭的曆史,這種鬥爭將永遠不會完結,要同所有形式的暴政——無論是個人的還是社會的——鬥爭,要同在人們交往中的專橫跋扈鬥爭,要同強者與富人對弱者與窮人的剝削鬥爭。人類的曆史充其量不過是一部《天路曆程》的曆史,它絕不可能沒有鬥爭,因為這些鬥爭是永遠不會完結的,除非生命本身完結。作者說,如果我們希望繼續生存下去,我們必須把自己同一些偉大的目標牢固地聯係起來。例如,我們可以試著延續我們的一些傳統,再不然,假如我們是從事曆史研究的,我們可以試著把它們準確地記錄下來。在任何情況下,對這些傳統的研究都將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崇敬和感激,並激起人類最崇高的忠誠之心——不是對家庭、民族、國家、語言或宗教的忠誠,而是對真理的忠誠。對真理的忠誠高於對其它任何事物的忠誠。我們中間隻有很少的人能夠增加科學和藝術的遺產,但是我們都能幫著維護它們,並且尊敬那些建立它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