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說,文藝複興以後,生理學也開始擴大自己的研究範圍,認定有生命的機體的功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學的原理來解釋。在有些生物學問題上,有機體必須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這個事實是有其哲學上的重要性的。當人們發現可以用物理學術語來表達的東西愈來愈多的時候,人們也就更加信任這個方法了,結果就產生一種信念,以為對於一切存在都可以完全從物理和機械的角度加以解釋,這從理論上來說是辦得到的。
作者認為物理科學所描繪的是實在的一個分析性的方麵。經驗告訴我們,物理學所繪製的圖表使我們能夠預測,知識的大綜合是時常進行的。不同的孤立的概念由某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融合起來了,這時就會出現壯觀的盛況——牛頓創立天體演化學,麥克斯韋把光和電統一起來,愛因斯坦把萬有引力歸結為空間和時間的一個共同特性,都是這樣的情況。一切跡象都說明,還會有這樣一次綜合。在這樣一個綜合中,相對論、量子論和流動力學可能會歸入到某一個包羅萬象的、統一的、單一的基本概念裏去。在有些現代哲學家看來,科學上的決定論似乎是由於科學的抽象方法而產生的。科學概念,即柏拉圖的理念的現代翻版,隻和科學的抽象推理及學說有關;科學的概念有其邏輯的推論,這些推論的確是必然的,並且是科學概念的性質所決定的。
關於科學的方法論問題,作者認為,科學上的決定論是一種具體性誤置的謬誤,也就是把上帝的決定論轉移到感官對象上麵去了。此外,“活力論”認為,在活的物質中,物理和化學定律都由於某種更高的作用力而失效了。不過,有些生理學家還是指出,生物機體的物理機能和化學機能所表現出的調協和一體性仍然是純機械論所無法解釋的。盡管這樣,另外一些生理學家還是認為,在物理學和化學研究的每一階段,都曾經不得不接受機械論,因此,正像薛定諤所指出的,到頭來,也許會有一些目前還不得而知的新的物理和化學定律可以從根本上解釋生命現象,雖然機械論到最後也可能在物理學的一條最後的測不準原理中歸於破滅。目的論要想令人信服,可能必須把存在作為整體考慮,這時,宇宙可能完全是機體。當我們從力學的抽象觀點來考察的時候,宇宙卻仍然完全是精神性的。由星體而來的一條光線,物理學可以從它的遙遠的發源地一直追尋到它對感光神經的效應,但是,當意識領悟到它的明亮、色彩和感受到它的美的時候,視覺的感覺及對美的認識肯定是存在著的,然而它們卻既不是機械的,也不是物理的。通過以上錯綜複雜的敘述,作者得出結論,科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
作者說,在這樣一些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物理科學似乎是至高無上的。但是,隻要我們根據現代科學哲學清晰地洞察到它的意義,我們就會知道,物理科學按照它固有的本性和基本的定義來說,隻不過是一個抽象的體係,不論它有多麼偉大的和不斷增長的力量,它永遠不可能反映存在的整體。科學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領域,對當代思想的某些別的領域以及神學家用來表示自己的信仰的某些教條,提出有益的批評。但是,要想觀照生命,必須看到生命的整體。因此,科學史正在並且應該成為一部綜合的曆史。精彩語錄
1、哲學現已不能單獨建立在自身的基礎上;它再一次同其他的知識聯係起來。在中古時代和許多現代哲學體係中,其他學科是從哲學家預定的宇宙結構中推導出來的並適合於這個宇宙結構的。
2、現代人研究古代時偏重於文藝,總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雅典的詩人和雕塑家產生名作的各時代。要說希臘的古典時代沒有產生科學,那是不公允的。在歐幾裏得以前已經有幾何學;希波克拉底的醫學和亞裏斯多德的動物學都是根據可靠的觀察;但是,哲學觀點是形而上學的,而不是科學的;就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說也是思辨的哲學,而不是科學。
3、這種結果給人的哲學上的教訓是:我們一方麵必須以保留與審慎的態度,去承認人們不斷用來代表關係量——即具有物理關係的量——的想像的模型,另一方麵對於科學所給予我們的有關這種關係的有增無已的知識,可以隨意加以利用並給予愈來愈大的信賴。這種知識是一個概率的問題,不過這種知識正確的概率是很高的,而且大部分在很快地增高。它是足夠好,足資運用了;這種關係的真實性並不依賴關係量自身的實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