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醫論》中也說老人飲食應“去肥濃,節酸鹹”。飲食除應少鹽外,還應在食物的加工上多采用清蒸、燉等方式,多吃湯、粥,少用煎炸等烹調方法。此外,有飲酒嗜好的老人,還應忌酒。
《千金要方》中雲:“食畢當漱口汙,令人牙齒不敗,口香。”“食飽令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則食易消,益人無百病。飽食則臥,食不消成積,乃生百病。”明聞尤《茶箋》載:“用濃茶漱口,可去煩膩,健胃,又可堅齒。”古人的這些飲食養生原則,不僅給我們以啟示,而且也被現代科學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壽良方。
老年人膳食應遵循的原則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為適應老年人牙齒狀況及消化機能減退的特點,食物加工宜軟而爛,應多采用煮、燉、熬、蒸等烹調方法,少用煎、炸。還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狀及適當照顧飲食習慣,以刺激食欲。
保證食物的多樣化。食物多樣化,一是注意食物選擇,要合理搭配主副食,粗細兼顧;二要不偏食,不擇食,對各種食物既不偏愛,也不拒食。隻有如此,才能保證營養既合理又全麵。
少食多餐。老年人除了應保證一日三餐正常攝食外,為了適應其肝糖原儲備減少及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等特點,可適當在晨起、餐間或睡前安排一些點心、牛奶、飲料等食物,作為補充。每次數量不宜太多,以保證每日總熱量不入超為準。
盡量不吃過鹹的食物。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多食鹹,則脈凝泣(澀)而變色。按現代醫學觀點,食鹽攝入過多,是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如日本北部地區居民每天食鹽量高達25克,其高血壓發病率高達40%;許多地區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證明,高血壓發病率與食鹽銷售量成正相關。
多吃清淡的食物。過於油膩食物難以消化吸收,不適合老年人的消化生理特點,同時對防治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等多發病也不利。
切忌暴飲暴食。一是切忌暴飲暴食,尤其是晚餐不宜食之過飽,因過飽可使膈肌上升,影響心肌供血,是誘發心肌梗塞的危險因素;二是切勿過度飲酒,少量適度飲酒可促進血液循環,具有延年益壽之功效,但過度飲酒卻有百害而無一利;三是節製某些食物的過多攝入,如肥肉、純糖食品、含膽固醇高的食品等;四是控製熱能食品攝入,如主食、脂肪、食用糖等,對於超重或肥胖者更應注意限製熱能食品攝入。老年人以維持標準體重最為理想。
多吃防衰老的食物。在保證合理膳食的前提下,老年人應特別注意每日應保證一定數量的優質蛋白質,如瘦肉、牛奶、蛋、魚等動物性食品以及各種大豆製品;適當多吃一些具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的食物,如洋蔥、蘑菇、木耳以及海帶、紫菜等海生植物,這對於防止動脈硬化,減少腦血管意外有一定作用;每日膳食中蔬菜及水果不能缺少,一是保證維生素及無機鹽、微量元素供給,二是提供膳食纖維,對於防治便秘及心血管疾病具有良效;還可適度應用人參、黃芪、桂圓、山藥等有抗衰老作用的藥物、食物,製成藥膳食用。
避免過多吸煙。控製吸煙,合理安排作息,保證充足睡眠和適度娛樂,豐富文化生活,以使心情舒暢、精力充沛,這也是保證老年人合理營養所必需。
多喝水。老年人體內水量逐漸下降,若不適量增加飲水,會使血液粘滯度增加,易誘發血栓形成及心、腦疾患,還會影響腎髒的排泄功能。老年人每日攝入水量應在1500毫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