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知足常樂

人的欲望往往是無止境的,一般沒有完全滿足的時候。所以人常常感到憂愁和煩惱,這是因為物質和精神的享受不足,也是貪心的結果。欲望固然有合理的方麵,但是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欲望總又不可能完全得到滿足。如何才能很好地解決這種欲望之間的矛盾關係,這就要我們時時保持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知足就能獲得快樂,反之定會陷入妄想、爭奪和鬱悶的情緒之中。

知足常樂,就是指對自己所處的生活與工作環境要有充分的滿足感。知足常樂是一種比較樂觀的精神養生法。如果一個人能保持時時樂觀、處處樂觀,不為區區小事所激怒和憂慮,就能保持個人的心理平衡,從而達到常常心情愉快,這種愉快的心理,就能有效地調整人的神經係統和體液,從而保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人能健康和長壽。如果三天兩頭火冒三丈、大動肝火,不能保持一種安靜平衡的心理,就會使精神係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從而使生理功能衰退,長期這樣下去,沒病也會得病,極大地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何來養生?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無憂和知足即是內心世界的自我體驗和感覺,是情感世界自我調節的結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應該對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滿足感。“知足常樂”就是要把這種滿足感通過自我內心世界的調節使之達到最高值。

知足常樂,就是要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仔細看一看、想一想,我們就會發現有些東西是我們擁有的,而別人沒有,而有些東西則是別人擁有,而我們又無法得到的,這就是一種公平、一種社會現實。如果我們能保持一種公平的想法,能夠清楚地看清我們自己擁有而別人無法得到的東西,那樣我們就會感到滿足、感到快樂,心情自然也就比較愉快;如果我們總是想得到別人擁有而我們又無法得到的東西,那樣我們就會時常感到失望和不安,心神怎麼會安定得下來?那怎麼能談養生和健康長壽呢?自己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具有充分的滿足感,心情自然會愉快。一個人如果能做到無憂無愁,知足常樂,就會有一個好心情,就會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滿著陽光和歡樂,這樣的人自然會健康長壽。

樂觀可以使人保持心理年輕,氣質高雅;樂觀可以使人思想常新,精神愉悅,所以樂觀也是補神的重要內容和方法。

保持一種豁達樂觀的心態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快樂!快樂是一種積極的處事態度,是以寬容、接納、豁達、愉悅的心態去看待周圍的事物。樂觀的人往往將人生的感受與人生的生存狀態區別開來,認為人生是一種體驗,是一種心理感受,即使人的境遇會受外來因素影響而有所改變,人們也許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調節心理狀態,保持最佳的自然的心理狀態。

樂觀的人總是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所以總是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樂觀的人總是比較客觀公正地、理智地看待事物的發展,所以總是能夠很快從挫折和失敗中走出來;樂觀的人總是能夠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事物,能夠堅持一切向前看。樂觀的人也都比較幽默,常常能夠讓別人開心快樂,同時也讓自己保持一份愉悅的心情,而當遇到尷尬的情況時,樂觀的人也能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尷尬和沉悶的空氣煙消雲散。樂觀的人胸襟開闊,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並把自己的一切服從於社會、服從於事業的發展、服從於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樂觀的人有一種無形的感染力和迷人的人格力量,因而受到人們的敬重和歡迎。

怎樣才能做到樂觀呢?首先要學會自我調控情緒,排除不良情緒,讓自己在愉快的環境中度過每一天。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使人心情開朗,輕鬆穩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熱情與信心。因此生活中應避免不良情緒的發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換個方法變個方式思考,你將大有收獲。向朋友、親人傾訴,以疏散鬱悶情緒。自我放鬆,多參加休閑運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搞好人際關係,你會發覺你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對世俗複雜環境能避開的就避開,不要輕信別人的胡言亂語,人要有自己的主見。你要有堅定的信念,隻有自己當機立斷,遠離小人,你的事業才會成功。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將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