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亦有道(2 / 2)

灰色心理

灰色心理的說法是由美國傳出來的。美國心理研究人員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發現,人到中年常會出現消沉頹廢、鬱悶不樂、焦慮煩躁等不良心理狀態,這些研究人員把這種心理狀態被稱為“灰色心理”。中年人為什麼會患灰色心理疾病呢?究其原因是由於中年人在生理上已由旺盛期進入緩慢衰退期,並開始感受到現代生活、工作的快節奏,在“內憂外患”的衝擊下,心理開始出現偏差。

抑鬱症

抑鬱症一詞最近很流行,快步伐、高發展的當今社會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長期處於這種心理壓力下,人們的感情無法宣泄,就很容易得抑鬱症,抑鬱症是造成全球精神疾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鬱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長,全球現有1%的人遭受此病折磨。在我國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固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亂,抑鬱症患者日益增多。

情緒饑餓

情緒饑餓與否與人的生活狀況有很大關係。清貧者由於整日為油鹽操勞,思想有所寄托,不致缺少情緒體驗。情緒饑餓常產生在生活富足、閑散舒適、無所追求的人群之中,他們長期無所事事,精神毫無寄托,缺乏親情安慰,常處於情緒起伏的不健康狀態,久之則心情抑鬱,疾病纏身。

信息膨脹

社會發展至今已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信息社會,信息量的增加,使人精神負擔加重,心理障礙加大。如果對現代信息的接受,超過了心理的承受能力,就容易造成大腦中樞神經功能的紊亂,發生現代信息膨脹綜合征。

這些心理現象都是一些對人體健康不利的現象,而造成人們心理失衡的原因也很多,社會變遷過快、生活方式日益更新、生活觀念的更新、家庭觀念淡薄等,都會使人們走進失落的世界。現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種不健康狀態,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設法擺脫心理失衡使思維正常運作,走出心靈的誤區。

從道家心理養生的特點和規律上來看,我們也要時刻調節心理的狀態,加強心理修養,遇事冷靜,養成樂觀、豁達的個性,平靜地接受生理上出現的種種變化,並隨之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主動地避免因生理變化而對心理造成的衝擊。

合理安排生活,培養廣泛的興趣。生活中把時間安排得井然有序,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閑暇的時候去放鬆一下心情,或者是培養一些愛好,例如體育活動,或者是養一些植物和小動物,這樣的生活可以避免心理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實,從而改善人的情緒和抑鬱心理,同時還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情緒,並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

盡力尋找情緒體驗的機會。一是多想想你所從事的事業,時時不忘創新,做出新的成績,躍上新的台階;再者要關心他人,與親朋好友、同事同甘共苦,無論悲歡離合,都是心靈的撼動;三是多參加公益活動,為子孫後代造福。最好是有一門愛好,無論唱歌彈琴、寫作繪畫、集郵藏幣,都會使你進入一種新的境界,在你的愛好之中尋找樂趣。

經常保持一個冷靜的心情,在吸納信息和處理事情上都要保持冷靜、客觀的心情,學會有選擇地攝取知識,將眾多信息予以分類歸納、綜合判斷、分析研究,使其條理化。這樣就可避免信息飽脹感和互相幹擾感,適當變換環境。人在一個過於安逸的環境裏反而容易誘發心理失衡。而新的環境,接受挑戰性的工作、生活,可以激發人的潛能與活力。亦可變換環境進而變換心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正確認識自身與社會的關係。要根據社會的要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使之更符合社會規範。要擺正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正確對待得失成敗。這樣可減少心理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