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從眼睛看身體(1 / 2)

2.從眼睛看身體

眼睛在中醫上有很高的地位,中醫看病的兩大途徑一種是把脈,另一種就是通過人的眼睛來觀察病症,用中醫上的術語叫做“望診”。眼睛雖然是一個局部器官,但是它與全身,特別是與髒腑、經絡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黃帝內經》中曾說過人體“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意思就是身體內部的精氣都可以表現在眼睛上,眼睛之所以能夠看見萬物、辨別顏色,全賴五髒六腑精氣的滋養。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眼睛依靠精氣的充養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夠視覺正常、神光充沛。所以,中國傳統醫學望診中的“望目”,就是通過觀察眼睛的各種情況,不但可以辨別疾病,而且還可以由此而推知人體內部五髒六腑功能的盛衰變化,具有由外推內、見微知著的重要意義。眼與髒腑能保持有機的聯係,主要依靠經絡為之貫通,這很符合人體經絡學的原理,因為人體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中,除任脈外都直接或間接與眼有著關係。所以說,髒腑的機能如果發生了異常的變態,就可以反映在眼的有關部位上,顯示出各種不同的征象。

後世醫家更在此基礎上,根據眼睛各個部位與髒腑功能的相應關係發展成為著名的“五輪學說”,並認為眼睛的各個部位及功能分屬於五髒,其中:兩眼白睛屬肺,稱為“氣輪”;兩眼瞳仁屬腎,稱為“水輪”;兩眼黑睛屬肝,稱為“風輪”;兩眼內眥、外眥的血絡屬心,稱為“血輪”;兩眼的上下眼胞屬脾,稱為“肉輪”。

這種“五輪學說”也被方法用於中醫學上,中醫學根據五輪和髒腑的關係來治療人體的各種病症,中醫認為“輪屬標,髒屬本,輪之有病,多由髒失調所致”,髒腑的病變能相應地在眼部出現某些特征,可以作為診斷的參考。如心火旺,就會反映在兩眼眥赤色,腎氣虛就會雙目糊塗。內髒的活動不論在生理、病理等方麵,都可以反映於眼部的變化。

中醫在治療眼病上,注重不但要治療眼病,同時要治療相應髒腑的功能失調。曆代說明眼的組織結構、生理、病理現象的資料,成為中醫眼科獨特的理論,用以指導診治眼病,確有一定的臨床實踐價值。

眼睛位於麵部上部位,對於整個人體來說,眼睛的位置是處於高位置的,這更利於眼睛觀察,使眼睛觀察的範圍更大。平時用眼,我們也要注意度的把握,比如看書、刻字、刺繡以及看電視等時間太長的活動,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勞,全身疲乏,精神極度緊張;營養不良,也可以使視力下降。眼睛疲勞常見症狀是頭痛、前額部發脹、眼睛發幹,長期的眼睛疲勞,可以引起視力減退、工作效率降低。保護眼睛,除了平時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長時間連續看書、看電視,定時做眼睛保健操,經常吃些有益於眼睛的食品,對保護眼睛,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