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胸肌

一手拇指緊貼胸前,食指、中指緊貼腋下,相對用力提拿,一呼一吸,一提一拿,然後由裏向外放鬆。如此操作5次。

堅持拿胸肌,可以寬胸理氣,除痹祛痛。

摩胸

先用右手掌按在右乳部上方,手指並攏向下,用力推至左側腹股溝處;再用左手從左乳部上方同樣用力推至右側腹股溝處,如此反複操作10~20次。

堅持摩胸,可以運氣開積、消食化痰。

按揉胸部

以一手中指麵沿鎖骨下肋骨間隙由內向外適度按揉,以有酸脹感為宜,自第一、二肋間,二、三肋間順序而下。

堅持按揉胸部,可以寬胸理氣,宣肺平喘,止咳化痰。

堅持摩心前區,可以益氣強心,活血通脈,緩急止疼,預防心絞痛、心肌缺血、冠心病、高血壓、膽心綜合症等。

拍胸

一手成虛掌,五指張開,用掌拍擊胸部。左右手交替操作,各拍10次。

堅持拍胸,可以暢通氣機,安神定驚,宣肺利氣,止咳化痰。

腹部按摩

推拉法

這是做腹部按摩的首用和常用手法,應根據痞塊狀態及深度和患者腹壁的厚薄來確定力度,一般10~30kg。要點是讓患者不感到太痛為宜。

托提法

醫者用單手或雙手自臍下以“之”字形向上慢慢托提的手法,本法主要用於下腹部痞塊。

摩臍輪

用左手掌心貼臍部,右手按左手手背,兩手同時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100~200次。

堅持摩臍輪,可以溫陽固脫,益精壯元。防治過敏性結腸炎、五更瀉、遺尿、尿失禁、尿瀦留、遺精滑瀉、痔痿脫肛、月經不調等。

疏肝膽

左手四指並攏,按於左腹股溝處,右手順時針方向揉腹部20~30次。

堅持疏肝膽按摩法可以疏肝利膽,理氣導滯,調和衝任,防治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胰腺炎和胃腸潰瘍等。

擦少腹

兩手小魚際緊貼肚臍兩側(在天樞穴上下)作向腹股溝方向的上下擦動,30~40次,以發熱為度。

堅持擦少腹,可以疏肝理氣,補腎益精。防治月經不調、婦科病症、陽痿早瀉、大便秘結等。

歸擠法

是指醫者用雙手從腹部兩側向臍中部同時用力的手法,此法對深部痞塊的治療起主要作用。但較難掌握,醫者需要較好的體能方可作到。

摩腹

右掌心貼住腹部作順時針方向摩動30次,再以左掌心貼住腹部作逆時針方向摩動30次,如此反複交替操作5次。

堅持摩腹,可以固本培元,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預防胃脘脹滿、痞悶、腹瀉或便秘、消化不良、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腸神經官能症、慢性結腸炎等。

腰背部按摩

擦法

搓擦腎俞穴和命門穴(腎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與命門穴相平)。一手扶助臀部,另一手在被按摩者兩穴部位做快速搓擦,速度要均勻,力度要適宜。擦熱後稍停讓熱度滲透到體內,再繼續搓擦,時間1~2分鍾。

推導腰抵椎

以一手大魚際自第二腰椎始向下推到抵骨脊至尾部,自上而下推導20~30次,然後以中指揉尾閭穴20~30次。堅持推導腰抵椎,可以行氣導滯,活血通絡。預防便秘、腹瀉、脫肛、痔瘡、腰抵疼痛或小便不通等。

腰功

包括搓腎俞、按揉腎俞、搓命門等。先以兩手搓熱後緊按腎俞穴處,稍定片刻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兩手一上一下往返搓50~100次,可以調和氣血,疏經通絡,補腎益精。兩手叉腰,用拇指麵緊按腰眼,作旋轉按揉(以酸脹為宜),可以溫經散寒,調和髒腑。用右掌心按在命門穴處,作上下搓動,20~30次,可以補腎培元,強身益壽,防治腰痛、陽痿早瀉等。

滾法

滾脊柱兩側。單手握空拳滾脊柱兩側肌肉,自上而下操作。做完一側再滾另一側,約一到兩分鍾。速度應均勻不能有摩擦感。

推拿按摩時要遵循身心放鬆、手法正確、用力恰當、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另外還要掌握按摩保健的時間。最好早晚各1次,如清晨起床前和晚上臨睡前,每次20分鍾為宜。為了加強療效,防止皮膚破損,在推拿按摩時可選用一定的藥物作潤油劑,如滑石粉、香油、按摩霜等。若局部皮膚破損、潰瘍、出血,或身體出現骨折、結核、腫瘤等,禁止在相關患處推拿按摩。有出汗現象時,應注意避風,以免感冒。此外,在過饑、過飽、酗酒或過度疲勞時,也不要推拿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