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使用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因為它極易使人體感染,所以在保證器具衛生的同時,還要保證實施者的衛生,更要做好事後處理的衛生。

準備材料:玻璃火罐兩個(備用一個),根據部位,選擇號型,鑷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盒,新毛巾一條,香皂一塊,臉盆一個。

術前檢查:檢查病情,明確診斷,是否合乎適應症。檢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體位,是否合適。檢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無殘角破口。

操作方法:先用幹淨毛巾,蘸熱水將拔罐部位擦洗幹淨,然後用鑷子鑷緊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著,用門火法,往玻璃火罐裏一閃,迅速將罐子扣在皮膚上。

留罐時間:過去留罐時間較長,有從10分鍾留到30分鍾以上的,這種長時間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淤血嚴重,增加吸收困難,因此,現在留罐時間一般較前縮短了,根據身體強弱和淺層毛細血管滲出血液情況,從3分鍾到6分鍾比較合適。

實踐證明,短時間留罐比長時間留罐好處多。嚴重淤血減為輕微滲出血或充血,便於吸收,增強抗病能力;不留斑痕;防止吸過度,造成水皰傷引起感染;時間雖短,療效較高。

起罐

左手輕按罐子,向左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準傾斜對方罐口的肌肉處,輕輕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氣,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脫落。

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則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則吸拔力小。還有罐子扣得快則吸力大;扣得慢則吸力小。這些都可臨時掌握。間隔時間:可根據病情來決定。一般來說,慢性病或病情緩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發高燒、急性類風濕,或急性胃腸炎等病,每日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為過,但留罐時間卻不可過長。

療程:一般以12次為一療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繼續幾個療程。

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窩以及頸椎、足踝、腓腸肌等肌肉豐厚、血管較少的部位,皆可撥罐。另外還可根據病情,疼痛範圍,可拔l~2個火罐,或4~6個甚至10個玻璃火罐。

拔罐不是何時何地都能進行拔罐的,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拔罐的,所以拔罐也要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避免燙傷

不要將燃燒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過熱的罐子勤更換。

保暖

拔罐時均要在脫衣服後,才能治療,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拔罐部位

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乳頭、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

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舊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在給患者拔罐時,應密切觀察病人的情況,如有暈罐等情況,應及時處理。

拔罐過程中也要避免被火罐燙傷。隻要經常拔罐,就難免不燙傷,其實拔罐時被燙傷要視情況而論,有的時候由於酒精過多,燃燒的酒精滴到皮膚上,把皮膚燙傷,這是一種燙傷;火焰燒熱罐口,容易叫罐口烙傷圓圈。這也是一種燙傷。那麼該如何有效避免燙傷呢?

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萬不可燒著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留罐時間短:縮短留罐時間,不要過長,過長容易吸起水皰,一般3~5分鍾即可,不要超過10分鍾;塗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塗些水(冬季塗溫水)。塗水可使局部降溫,保護皮膚,不致燙傷。

心髒病、血液病、皮膚病及皮膚損傷者、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過度疲勞、孕婦、婦女月經期、過飽、過饑、過渴、醉酒等,均應慎用或禁用拔罐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