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經絡中的上工守神(1 / 2)

2.經絡中的上工守神

《黃帝內經》裏將醫生劃分為兩個等級,就像建築工一樣,分為上工與下工。建築上的上工就是技術比較熟練的人,一般都在架子上壘磚。在醫學上,上工指的則是醫術非常高明的醫生;下工,顧名思義,就是在下麵幹雜活的一般人,醫學上當然就是非常普通、非常一般的醫生了。

上工、下工怎樣從更內在的因素去加以區別呢?《靈樞》在這方麵給出了一個很具體的指標,就是“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神是什麼?神是無形的東西,屬於道的範疇,屬於形而上的範疇,上工守的就是這個。換句話說,就是能夠守持這樣一個範疇的東西,能夠從這樣一個層麵去理解疾病,治療疾病,那就有可能成為上工。反之,如果守持已經成形的東西,從形而下的一個層麵去理解疾病,治療疾病,那隻能成為一個下工。

所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守神就是治未病,未病就是尚未成形的病,在未成形的時候你拿掉它,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等成形了,甚至等它牢不可破了,你再想拿掉它,那就不容易了,那就會吃力不討好。

常言道“人活一口氣”,氣就是人生命的根本,氣在人體內的運行通道就是我們說的經絡。生命存在,氣就在,經絡也就存在;生命結束了,氣也就跟著斷了,經絡也就隨之消失了。所以,西醫在解剖屍體時,根本找不到所謂的經絡,經絡顯得更加神秘了,但是不能因為找不到,就否認它的存在。

經絡是中醫中的靈魂,它分布在人體內的各個環節,內連髒腑,外連四肢百骸。有了經絡的存在,才能證明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沒有了經絡的存在,人就像是一堆零散零部件的組合。中醫都比較講究整體觀,很少注重單個器官的作用,而是把重點放在整個人的生命狀態和人體內的精、氣、神的作用上。

經絡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它們相互關聯、互為表裏,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比如肺經與大腸經相表裏、脾經與胃經相表裏、心經與小腸經相表裏、腎經與膀胱經相表裏、肝經與膽經相表裏。這些經絡的表裏關係,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體的生理和病變。所以中醫把經絡看得十分重要,中醫的核心是陰陽,經絡就是陰陽之氣在體內運行的通道。“上工守神”,就是要守住人體陰陽之氣的變化,就是要守住經絡的變化。要了解人體內的陰陽之氣,就要了解經絡,因為氣就在經絡裏!

經絡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脈是幹線,絡脈是支線。人體內的經脈一共有十二條,它們與髒腑互相連接,更與無數的絡脈錯綜複雜地相連,形成了一張立體的人體網絡,這個人體網絡上還分布著三百六十多個穴位。形象一點說,經絡就像手機信號網一樣,遍布世界各地,雖然用肉眼看不到,卻無處不在;而穴位則像信號發射塔,假如某個地區的手機信號很弱或者是沒有信號,這就是發射塔出問題了,我們隻要把發射塔調好問題就輕鬆解決了。同理,身體上的病變也可以通過按摩經絡上的穴位來治療。

十二經脈是經絡係統的主體,具有表裏經脈相合、與相應髒腑絡屬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