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行之生克

五行學說根據事物表現出的不同的五行屬性而把事物進行詳細的分類,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都有著不同的屬性,五行學說正是利用這些事物和現象的不同表現而把他們分到五行之中不同的位置。同時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五行學說就是根據這種關係來解釋事物之間存在的神秘關係的。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是物質世界的最基本的五種元素,世界萬物都可以找出其五行屬性。五行的相生相克就構成了世界的運動。

五行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

五髒:肝、心、脾、肺、腎;

五情:喜、樂、欲、怒、哀;

五味:酸、苦、甘、辛、鹹;

方位:東、南、中、西、北;

氣候:風、暑、燥、濕、寒;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聲:角、徵、宮、商、羽;

五常:仁、禮、信、義、智。

五行相生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循環相生。

五行相克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循環相克。

既然五行相生又相克,那麼它們的屬性性能就會有著千差萬別,這種不同的性能必定影響著萬事萬物。它們的性能具體體現是:“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穡”,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人體的五髒也可以用五行來劃分,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行之中的相互關係十分密切,除了相生、相克之外,還有相侮、相乘的作用。五行相生,即木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也就是自然法則。木材經過燃燒,就變成了灰,灰即是土。土壤中蘊藏了豐富的金屬礦物質,金屬又可以製成掘井的工具用來挖水,水又可用來灌溉草木,這種現象就是相生。

五行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例如樹木的樹幹或根部衝破土壤的覆蓋,土卻可抵擋大水,水可滅火,火可熔化金屬,金屬利器可砍斷木頭,這種現象就是相克。相克即是製衡的作用,如果是木過於強盛,而使土過於被抑製時,將造成土的不足,這謂之木乘土,這種現象就是相乘。木本來將受金鐵製衡,但由於木太過於強盛或金本身十分虛弱,這時金不但不能對木進行克製,反而將受到木的反侮,這稱為金虛木侮,這種現象就是相侮。

從五行的相生相克關係中我們可以了解萬事萬物之間的複雜關係,而從五行之間的相乘相侮的關係中我們可以認識事物被五行屬性打破平衡後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相生即相互滋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關係又可稱為母子關係,如木生火,也就是木為火之母,火則為木之子。相克即相互克製和相互約束。五行的相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隻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地發生與發展。

相生相克和相乘相侮之間也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事物中的相生相克程度過大或者過小都會破壞正常的生克關係,從而導致相乘或者相侮,就會改變事物的性質或者狀態,如果人體中的生克關係不能保持平衡,那麼我們就會出現不同的病症,身體健康就會受到很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