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要少開空頭支票
作為一個領導人物,作為一個事業家,他們的預約支票是能夠兌現的。至少必須經常在某些方麵,做一些兌現的信用生意,在大方麵,做大方麵的延期。群眾百姓最惱火的是盡開空頭支票的領導,所以對百姓的預示,最好的方法是兌現。為了使他們有所作為,可以預示重名厚利獎勵他們;為了不使他們膽大妄為,可以預示嚴刑峻法去禁止他們;使他們的行動合乎公理,合乎正義,出於自然,絲毫不用強求。
至於個人內心的欲望,最好能分別審視人們的情性與等差,才能預示滿足他們。千萬不可違逆人們的感情,違逆人們的欲望。違逆了人們的感情,怨就會涉及自己;違逆了人們的欲望,禍就會累及自身。掌握人、使用人的秘訣,首先在於使人們“皆大歡喜”。
想富貴的人,我能做到的,就使他富貴;想功名的人,我能做到的,就讓他求功名;想免除饑寒困窘的人,我能做到的,就免除他的饑寒困窘;想解救水火災難的人,我能做到的,就解救他的水火災難。總之,凡是有求於我必有響應,凡是有所想我必助他成功。能做到這些,有不甘心為我使用者,有不甘心為我下屬者,自占少見。
這樣做,就要依靠民心所向,就要懂得民意所趨,就得明了時代背景,以及他們內心欲望所寄。如果人民苦於政法鬆弛,我就加以嚴謹;如果人民苦於刑罰嚴酷,我就加以寬恕;如果人民苦於盜賊蜂起,兵亂頻繁,我就加以修生養息;如果人民苦於貪汙橫行,苛征暴斂,我就加以肅貪減稅。總之,英明的領導在於他能懲治當代的弊病,不斷革新,事事從人民的願望、利益出發。
商湯王、周文王、武王的征伐,他們之所以能易如反掌,就是能做到這些。商鞅治理秦國,嚴刑峻法,使秦國富強,秦始皇繼承了商鞅的變法革新,就能統一天下。漢高祖接受了秦代暴政的教訓,知道人民苦於秦代的苛政,律令密於蛛網,法令多於牛毛,君主肆意暴虐,官員肆意貪贓苛斂。漢高祖於是廢棄秦法,變殘暴為寬柔,進入關中,便約法三章:“殺人的人死罪,傷人與盜竊一律判罪,廢除秦法。”既簡便,又使民心大悅,天下盡歸於他了。這樣一麵預示,一麵兌現,可以說是這個原則應用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