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溝通的橋梁(1 / 1)

架起溝通的橋梁

校友、老鄉、性格和遭遇,都可能成為團體成員溝通的橋梁。

據說以麵談為職業的人,都是在事先調查過對方的資料之後,根據此資料,再找出談話的內容。

一個傑出的麵談者,必然都了解此一訣竅。

亞洲人性格內向,不易在第一次謀麵時,就與人坦誠相待。但是如果對方與自己具有親戚關係或是校友、同鄉等,那麼即使是第一次謀麵,也往往會表現出友好的態度,甚至更會因此團結起來對付外人。此種情況委實屢見不鮮。

所以,上司如果能讓下屬產生“自己人”的意識,自然可加強溝通的意願。對於下屬,找出共通之點,據此加以強調,是很重要的。

從心理學而言,使對方與自己的心理連在一起的作用稱為“促進彼此信賴的關係”。

尋找與下屬的共同之處,便相當於此種“促進彼此信賴的關係”。

這種共同點愈多愈好,而且關係愈近,愈有效果。

例如出生地、畢業的學校、性格、類似的遭遇等,隻要能找出二三項,即不難加強團體內成員的向心力。

事實上,若要找出彼此的共同點並不困難。就出生地而言,對於是否在該地出生並不重要,隻要是曾經在當地住過,即可成為談話的資料。

如同校畢業者、同鄉形成一個圈圈時,則多半會引起其他同事的反感及排斥,此點應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