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責任才能辨政績
為國為政的領導,對左右以及官員的態度,不能違背“寬猛兼施,恩威並用,綜核名實,信賞必罰”這個原則。對於事業與功績,著重在嚴責任,勤考核。嚴責任就能防範奸偽,勤考核就能求取實功,當賞當罰,也就是陸宣公所說的考核實對的原則。
李斯說:“君主能明白申韓的方法,修整商鞅的革新方法,做臣子的自然沒有邪惡。臣子沒有邪惡天下就安定,天下安定君主就有尊嚴,君主有尊嚴責任就能落實。責任實行了,就有所得,這樣國家就能富強。所以責任的實行,有所想便有所得。君臣百姓,按部就班,豐樂無比,誰敢有非分之想!這就是明白君臣的方法。”
人們常說“慈母養敗子,嚴門無格虜,弱君有叛臣,嚴師無歹徒”。人們都是欺弱畏強,侮柔怕剛,無不好逸惡勞,好私損公,趨利避害。李斯又說:“罪輕而責深,何況有重罪呢?”因此韓非子說:“尋常的布匹,庸愚的人也不會放棄,為了百鎰黃金,柳下惠也不會去獲取。不是庸愚的人利心重,很平常的利益盜賊們會忍受這種淺小的欲望;也不是以盜蹠的行徑,而輕視百鎰的重金。要獲取必隨時受刑罰,所以盜蹠不獲取百鎰黃金。如果罰不實行,庸人也會放棄尋常的布匹了。所以城高五丈,樓季就不輕犯……而明主聖主,所以能長久地處於尊位,掌握著巨大勢力,獨自利用天下的利益,沒有別的道理,就是能獨斷,審督實,必深罰,所以天下人不敢違犯。”
因此,百姓愛戴嚴肅有作為的領導,勝過懦弱無能的領導千百倍。從古到今,領導統治官員、百姓,沒有比嚴肅更合適的原則。所以對下屬寧可過嚴不可過寬,寧可過威不可過恩,寧可重事不可重名,寧可深罰不可厚賞,寧可督責過嚴考核過勤,不可讓法紀有半點廢弛。
這裏所說的嚴肅,是指在法內的嚴肅,而不是嚴肅於法外,是以嚴肅對待官員,防止他們作奸犯科,殘害百姓,而不是用嚴肅來對待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