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嚴寬忍”的領導藝術(1 / 1)

“恤嚴寬忍”的領導藝術

自古以來,人們都要求當官者對下屬在管理的同時更要充滿愛護,要求當官者體恤下屬的同時要嚴格管理;寬容下屬的同時要能夠嚴格要求,由此產生了下列有關領導管理下屬的四條原則:

1.當官宜恤。官場上一般都要求上級能“體恤”下級。體,是體察,恤,是撫恤。也就是說上級對下級應以愛護、關心為主。

大軍事家吳起是戰國時代衛國人,被魏文侯起用為將軍。他與士卒同衣食、共勞苦。最為感人的是,他還親自用嘴替一個士兵吸出毒瘡裏的膿血。那士兵的母親聽後大哭起來。

別人問她說:“您的兒子是個普通士兵,而吳起將軍親自為他吮瘡吸膿,這是天大的榮幸,您老還哭什麼呀?”

老人回答說:“不是這樣。往年吳將軍為孩子他爹吸傷口的膿血,老頭子感激不盡,上戰場,腳跟不朝後轉,一直到戰死沙場。現在吳將軍又對我兒子這樣,我兒子感激他,還會顧自己的命嗎?這樣一來,我就不知道我兒子哪天死在哪裏了。所以我為兒子擔心啊!”

2.當官宜嚴。舊官場以“嚴”為宗旨,動不動就翦滅九族,滿門抄斬。但“嚴”有“嚴”的弊端,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因此,“寬”又常常作為“嚴”的調合劑而與“嚴”並舉,形成“寬”、“嚴”相濟的統治局麵。

戰國時,司馬穰苴擔任將軍,請求派齊景公的寵臣莊賈為監軍,並與莊賈約好第二天中午到軍門相會。莊賈素來驕傲,對此滿不在乎,到親戚家赴宴,吃到傍晚才來到軍門。司馬穰苴就按軍法規定把他斬首了。

齊景公聽見這消息,派使者趕來救莊賈,因為時間緊急,使者坐的馬車一直衝進軍門,司馬穰苴又按軍營縱馬違法輪處,隻因“君之使不可殺”,便把使者的一名隨從殺了,駕車的左馬宰掉,還把車的右邊車木砍了。這種嚴肅的執法,使得全軍都受到震懾而聽從指揮了。

3.當官宜寬。寬容是治心的根本,寬容能夠得人心,寬容能夠順民意。

東漢光武帝劉秀素以寬大為懷而著稱。更始元年,他還隻是個偏將軍時,王郎興兵作亂,劉秀奉命誅殺了王郎,收繳了他的來往信件上千封,獲得了手下吏屬們同王郎一起詆毀自己的真憑實據。

劉秀未加追查,當著將領部屬們的麵把它們燒掉,並說:“讓那些心裏忐忑不安的人放下包袱吧!”這件事,如果讓唐朝的酷吏來辦,就不曉得要株連多少人。

4.當官宜忍。忍一時一事,也許能做得到,但要一輩子忍,長久地忍,卻極不容易。這需要非常大的毅力與恒心。

漢朝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後被匈奴扣為人質。蘇武嚴辭拒絕單於的誘降,先被關在大窖中,後被放逐到貝加爾湖邊牧羊。蘇武掘野鼠和野草為食,威武不屈,堅持了19年。後因漢昭帝與匈奴和親才得以回國,歸來時須發盡白。他手持漢節、披氈牧羊、仰視飛雪的樣子,成了“忠貞不渝、忍辱負重”的典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