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日蕩船
《竹坡詩話》曰:蔡伯世作《杜少陵正異》有可疑者,如“湖日落船明”,以落為蕩。以餘觀之,落字為佳。仆謂竹坡未參此語爾。使其日晚泛湖,此景便見。其工正在蕩之一字,勝落字遠甚。此一字不但施於湖日為精明,其他亦工,如謝混詩“惠風蕩繁圃”,姚合詩“春風蕩城郭”,陸龜蒙詩“微雨蕩春醉”,用此一字,景象迥別。
○筆架沾雨
少陵詩曰“筆架沾窗雨”,謂筆架為窗雨所沾耳。《開元遺事》載,蘇有花石筆架,天欲雨,則石架津出,以此沾雨無失。用此事亦未可知,沾恐當作占。又“老妻畫紙為棋局”,見李秀《四維賦》“畫紙為局,削木為棋”。又“無行亂眼多”,見庾信《鵝詩》“雪光偏亂眼。”
○太公之年
《懶真子》曰:太公八十遇文王,世所知也。然宋玉《楚詞》曰“太公九十乃顯榮”,東方朔雲“太公七十有二,設謀於文武。”仆謂二說多有之,不特此也。如《荀子》曰“舉太公於州人,行年七十有二。”《鄒子》曰“太公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齊。”《說苑》曰“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於棘津,行年七十,屠牛朝歌,行年九十,為天子師。”《淮南子》曰“呂望年七十始學兵書,九十佐武王伐紂。”《魏誌》曰“尚父九十秉旄鉞”,白詩曰“七十遇文王”,此類甚多。然太公遇文王之歲月,無經典正文,蓋嚐求之諸說,互有不同。《雒師謀》注雲:文王既誅崇侯,乃得呂尚於溪之崖。是太公遇文王於伐崇之年。《書傳》雲:散宜生、南宮括、閎夭三子相與學於太公,四人遂見西伯於裏。是太公遇文王於被囚之年。《史記·齊世家》雲: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伐崇,大作奉邑,天下三分歸其二,太公之謀居多。則是太公歸周,又在斷虞、芮之前也。《左傳》稱呂為王舅,則武王之後,太公女也。文王既得太公,相知之深,然後以武王娶其女。文王受命之年,武王已八十二矣,不應是時方娶其女。此尤汗漫,難以稽考。
○唐人一詩見兩處
唐人一詩見兩處刊者甚多。如“萬愁生旅夜,百病輳衰年”,“時過無心求富貴,身閑不夢見公卿。”此二詩既見《姚合集》,又見《王建集》。“賃宅得花饒,初開恐是妖。”此一詩既見《楊巨源集》,又見《王建集》。“有月皆同賞,無秋不共悲。”此詩在《盧綸集》,則曰《憶司空文明》,在《司空文明集》則曰《憶盧綸》,不知果誰為也。
○郡守左符
唐故事,以左魚給郡守,以右魚留郡庫。每郡守之官,以左魚合郡庫之右魚,以此為信。自周顯德間廢,而此製不可複。唐之魚符,即古者銅虎符之意也。按古之符節,左以與郡守,右以留京師,非謂留郡庫也。謂郡守往回,以所授之左符,合京師之右符,以防其偽。其或遣使調發於郡國,則請內庫之右符,以合郡國之左符。如魏公子無忌入王臥內,竊虎符以召晉鄙之兵,救平原之難是也,大略如此。然觀《唐誌》,謂符寶郎掌國之符節,藏其左而班其右。《環濟要略》銅虎符竹,使符中分,留其左半,以右半付之,則知古之符藏其右而班其左,後之符藏其左而班其右,此為不同。今《刑統》出左符以合右符,是亦左者在內,右者在外也。說者謂請內庫之左符,以合郡國之右符耳。
○禍福不相遠
漢高祖與盧綰同裏同日生,及壯,學書又相愛。終之高祖帝漢,盧綰王燕,皆處非常之地,則知庚甲稍同,禍福亦不甚相遠。因而推之,李浚與李宗諤同宗同甲,後一日生,子生休戚同,宗諤死,浚後一日死。李摯與李行敏同宗,同年發科第,同甲子又同門。摯嚐《答行敏詩》曰“因緣三紀異,契分四般同。”武元衡與李吉甫同年,又同日為相,及出鎮,又分揚、益,至吉甫再入,元衡亦還。吉甫前一年以元衡生日薨,元衡後一年以吉甫生日受害。其禍福之同,有如此者。
○諒暗登遐
吳曾《漫錄》曰:孫綽表哀作詩,其序雲“自丁荼毒,不勝哀號,作詩一首,敢冒諒暗之譏,以申罔極之痛。”雖人臣亦可以言諒暗也。仆謂人臣而稱諒暗,不特孫綽也。晉人如山濤居母喪,詔曰“山太常居諒暗,情在難奪。”蓋當時未甚避忌故爾。又如登遐二字,晉人臣下亦多稱之,如夏侯湛曰:“我王母登遐”,孫楚《除婦服詩》曰“神爽登遐忽一周”,又《誄王驃騎》曰“奄忽登遐”,自此稱登遐者不少,亦當時未避忌爾。然不可謂臣下亦可稱也,案暗字何休讀為音,鄭氏讀為諳,白樂天詩曰“商宗諒暗中”,讀為暗。
○事有定數
灌口城,漢灌嬰所築。至建平中,孫權經此城,命鑿井,適中古甕,得石函。銘曰:“漢六年潁陰侯開。”下雲“三百年當塞,塞後不滿百年,當為應運者所開。”權欣然以為己瑞。樗裏子之葬渭南也,曰:“後百年當有天子宮夾吾墓。”至漢興,長樂宮在其東,未央宮在其西,考《樗裏子》,至漢高帝造二宮之時,實一百有三年。夫以一井之開塞,二宮之建創,其先定已如此,況他事乎?要知萬事皆有定數,世徒知一井開於孫權,而不知已定於三百年之初;世徒知二宮作於高帝之時,而不知樗裏子已定於百年之始矣。蓋戰國之士,多深於數,所以能知未來之事,至漢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