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卜算子
山穀曰:“東坡在黃州所作《卜算子》雲雲,詞意高妙,非吃煙火食人語。”吳曾亦曰:“東坡謫居黃州,作《卜算子》雲雲,其屬意王氏女也。讀者不能解。張文潛繼貶黃州,訪潘老得其詳,嚐題詩以誌其事。”仆謂二說如此,無可疑者,然嚐見臨江人王說《夢得》,謂此詞東坡在惠州白鶴觀所作,非黃州也。惠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東坡至,喜謂人曰:“此吾婿也。”每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外。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牆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溫具言其然。坡曰:“吾當呼王郎與子為姻。”未幾,坡過海,此議不諧。其女遂卒,葬於沙灘之側。坡回惠日,女已死矣,悵然為賦此詞。坡蓋借鴻為喻,非真言鴻也。“揀盡寒枝不肯棲”者,謂少擇偶不嫁,“寂寞沙洲冷”者,指其葬所也。說之言如此,其說得之廣人蒲仲通,未知是否?姑誌於此,以俟詢訪。漁隱謂鴻雁未嚐棲宿樹枝,惟在田葦間。“揀盡寒枝不肯棲”此語亦病。仆謂人讀書不多,不可妄議前輩詩句。觀隋李元操《鳴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飛空井旁。”坡語豈無自邪?
○在人賢識其大
《論語》“在人賢者識其大者”,又曰“多見而識之”,識字無音,今人多讀如正字,如近時上庠出《賢者識文武之大賦》題,其與選者皆作入聲押,不知乃誌字。仆觀《劉歆傳》、蔡邕《石經》,皆曰“在人賢者誌其大者”,《溝洫誌》“多見而誌之”,是讀識為誌也。《論語》“亡之命矣夫”,亡訓死。而楚王囂曰:“蔑之命矣夫”,蔑訓無,是以死亡字為有無字讀矣。《論語》“因不失其親”,《南史》王元規曰:“姻不失親”,古人所重,豈得輒婚非類?張說之碑,亦曰“姻不失親,官複其舊”,是以相因字為婚姻字用矣。《論語》“風乎舞雩,詠而歸”。後漢仲長統曰“諷於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是以風字為諷字用矣。《論語》“遠佞人”,李繪曰:“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以遠離字為遠近字呼矣。《周易》“君子道長”,長字,傅鹹、韓退之等詩,並作平聲協,是以生長字作長短字呼矣。《毛詩》“唱予和女”,和字本去聲讀。鮑昭“高唱好相和”,作平聲押。
○古人句法
《禮記·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問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問士之富,以車數對。問庶人之富,數畜以對。其間數車以對,獨轉其語曰“以車數對。”此古人錯綜文體。《左傳》曰“我之不共,魯故之以。”曰“是昆吾稔之日也,侈故之以。”倒用文勢,如此下語。此與《匈奴傳》“必我也為漢患者”,同一句法。
○葺輯
《左傳》叔孫所館,雖一日,必葺其牆屋。世言修茸,祖此語也。又前漢朱雲折檻,上曰:“因而茸之。”注,葺,搜集同,補合之也。仆考《周禮》“葺屋參分”,注,七八反。《劉音集》,知葺輯囗意。
○大小言作
晉梁間多戲為大、小言詩賦。郭茂倩《雜體詩集》謂此體祖宋玉,而許彥同謂樂府記大小言作,不書始於宋玉,豈誤也?仆謂此體,其源流出於莊、列鯤鵬、螟之說,非始宋玉也。《禮記》曰“語小天下莫能破,語大天下莫能加。”屈原《遠遊》曰“其小無內,其大無限。”
○饑食榆皮
乙卯春,歉甚,淮人至剝榆皮以塞饑腸,所至榆林彌望皆白。或者谘嗟,謂不知何以知此?仆讀《前漢·天文誌》,河平元年,旱傷麥,民食榆皮。《淮南萬畢術》亦曰“八月剝榆,令人不饑。”知古者嚐以此為弭饑之具,是以庾信《謝賚米啟》曰“剝榆皮於秋塞,掘蠻鼠於寒山。”掘鼠事,見蘇武、臧洪等傳。
○烏龍黃耳
今諺有喚狗作烏龍語。按《搜神記》、張然《續仙傳》,韋善俊家有犬名烏龍,呼犬有自也。陸機黃耳傳書事,前輩有謂黃耳非犬,恐家僮姓名。仆考本傳與夫《述異記》,知其為黃犬甚明。崔豹《古今注》曰“犬一名黃耳。”二者名犬舊矣。
○楊白花
今市井人言快樂,則有唱楊白花之說,其事見《北史》。時有楊華者,本名白花,容貌環偉。胡太後逼幸之,華懼禍及,改名華,遁去。胡後追思不已,為作《楊白花歌》,使宮人晝夜連臂蹋歌之,聲甚淒惻。柳子厚有《楊白花詩》,此正與漢宮人歌《赤鳳來》曲相似,見《趙後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