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3)

○古者金價

《惠帝紀》雲:視作斥上者將軍四十金。鄭氏曰:四十金,四十斤金也。晉灼曰:近上二千石賜錢二萬。此言四十金,實金也。下凡言黃金,真金也。不言黃金,錢也。《食貨誌》:黃金一斤,直萬錢也。後漢何休注《公羊》“百金之魚”,亦謂一金萬錢。《緗素雜記》引一金萬錢,以證晉王導所市練布之價。則是一金萬錢,不但秦漢為然,自三代至晉,莫不皆然,何千百年間,金價一律如此?今日之價,視古又何倍蓰邪?

○少翁致神

《抱樸子》謂:《前漢書》及《史記》皆雲,齊人少翁為文成將軍,武帝所幸李夫人死,少翁能令武帝見之。仆考《史記·武帝本紀》及《封禪書》“上有所幸王夫人卒,少翁以方術夜致王夫人貌。”又考《漢書·外戚傳》“少翁夜致李夫人。”《史記》謂王夫人,《漢書》謂李夫人,二說自不同。《抱樸子》謂二書皆雲李夫人,謬矣。徐廣注《封禪書》,謂《外戚傳》曰“趙之王夫人”,潘嶽《悼亡詩》曰“獨無李氏靈,仿佛睹爾容”,又以為李夫人,其不同如此。王子年《拾遺記》則又曰“李少君致李夫人於紗幕中”,不言少翁而言李少君。

○朝請

今呼朝請郎及奉朝請,並作上聲。仆考《漢書》,朝請其說有二:一說漢律諸侯春朝天子曰朝,秋曰請,此合從去聲,如“竇嬰不得朝請”、“王陵竟不朝請”之類是也。師古注:才姓反。又一說奉朝請,無定員,本不為官位。東京罷省三公、外戚、皇室、諸侯多奉朝請。奉朝請雲者,奉朝會請召而已。故韓退之、東坡詩,並作上聲押是也。

○字人之官

古者字人之官甚重。漢郎官出宰百裏,必其綿曆稍深,望實稍重,然後畀以是任,非如今日限以改秩之製。其權既輕,其責甚重,往往人以為難。且以後漢杜詩觀之,詩始仕郡功曹,有公平稱,辟大司馬府,歲中三遷為侍禦史,安集洛陽,還以狀聞。世祖賜以戟,複使河東,剪滅賊徒,拜成皋令。且詩自功曹超三遷為侍禦史,又兩持使節,方為縣令,則其令不亦重哉?惟其望重,所以人服,權重不敢動搖,是以一邑之治,無難能者。觀漢碑,嚴沂凡七為縣,不以為煩,蓋以此也。今人為邑,得一滿秩,如釋重負,雖有過人之材,孰肯希於再試乎?

○正五九到官

《隨筆》雲:《齊書》高洋謀篡魏,其臣宋景業言,宜以仲夏受禪。或曰:“五月不可入官,犯之不終於其位。”景業曰:“王為天子,無複下期,豈得不終其位!”乃知此忌相承已久,不曉其義。仆觀前漢張敞為山陽太守,奏曰:“臣以地節三年五月視事”。其言如是,則知前漢之俗,未嚐忌五月也。然張敞在山陽監護驕賀,其責甚難,卒以無事,其後征為膠東相,亦不聞有凶橫之說。又觀後漢《朔方太守碑》雲:延嘉四年九月乙酉,詔書遷衙令,五年正月到官。乃知拘忌之說,起於兩漢之後,然又觀《獨孤及集》有《為舒州到任表》曰“九月到州訖”,乃知唐人亦有不忌九月者,因考諸州唐人題名,見不避正、五、九處亦多。

○漢諸君末年

前漢諸君末年,甚有異者。文帝十六年,改為後元年。其說出於新垣平之詐,候日再中,以為吉祥,故改元以求延年之祚,繼而詐覺而被誅矣。景帝猶且因之,景帝即位元年,至七年稱中元年,又六年稱後元年,至三年而終。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屢更年號,最後更為後元,而以二年終,不知當時何所據而分中與後,謂之後,則疑若有盡,乃不諱何邪?自是之後,不複建後元之號矣。然宣、元、哀三帝末年,抑有甚異者。宣帝末年號黃龍元年,正月匈奴單於來朝,二月歸國,十二月帝崩。元帝末年號竟寧元年,正月單於又來朝,五月帝崩。哀帝末年號元壽二年,正月單於來朝,六月帝崩。事之符合,有如此者。或謂匈奴從上遊來厭之,故中國輒有大故,此事殆不可曉也。

○借書一鴟

李正文《資暇集》曰:借書集,俗謂借一癡,與二癡,索二癡,還四癡。又杜元凱遺其子書,曰“書勿借人。古諺雲:‘借書一嗤,還書一嗤。’”後人生其詞至三四,訛為癡。或曰癡甚無謂,當作。仆觀《廣韻》注、張孟《押韻》,所載字,皆曰“借書、盛酒器也。”故曾文清公《還鄭侍郎通鑒詩》曰“借我以一鑒,餉公無兩。”然又觀魯直詩曰“願公借我藏書目,時送一鴟開鎖魚。”蘇養直詩曰“休言貧病惟三篋,已辦借書無一鴟。”又曰“去止書三篋,歸亡酒一鴟。”曰“慚無安世書三篋,濫得揚雄酒一鴟。”乃作鴟夷之鴟。近見《漁隱後集》亦引黃詩為證,與仆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