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美國婦女在會議廳大聲問道:“邱吉爾先生,當您知道您每次發表政治演說,大廳裏總是擠得水泄不通時,您會興奮激動嗎?”邱吉爾自我解嘲笑道:“承蒙誇獎,不過每當我有此感覺時,我通常提醒自己,要是我在受刑的話,恐怕觀眾會再多一倍呢!”
至還設計捉弄他。蕭伯納曾派人送給邱吉爾兩張戲票,並附言道:“親愛的溫斯頓爵士,奉上戲票二張,希望閣下能帶一位朋友前來觀看拙作《茶花女》的首場演出,假如閣下這樣的人也會有朋友的話。”蕭伯納如此奚落邱吉爾,可謂幽默尖刻到極點。邱吉爾毫不示弱。
立即寫回條予以還擊:“親愛的蕭伯納先生,蒙賜戲票兩張,謝謝美意!我與朋友有約在先,不便分身前往觀賞演出。但是我們一定會趕來看第二場演出,假如你的戲也有第二場的話。”
巧言善辯如果做到恰如其分,往往會造成某種令對方心悅誠服的交際氛圍,而不是加劇難堪與對立的局麵,甚至可能促成友誼的建立,抑或是增進雙方的親密關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邱吉爾訪問白宮,向美國總統尋求軍事援助。他有一個嗜好,口叼一支大號雪茄泡在浴缸裏休息。有一天,當他正從浴缸裏大腹便便露出水麵時,羅斯福踱步走進浴室。這位英國首相見自己出了洋相,慌忙自我解嘲說:“您瞧,大不列顛的首相可是絲毫沒有對美利堅總統隱瞞什麼啊!”兩位不拘小節的偉人相視哈哈大笑起來。
風花雪月之美
任何一個作家都有一定的口才,是社交生活中最容易做“秀”的人,常常從他們口中吐出來的語言像山間的清泉那般迷人。他們好象是雲中白鶴,笑罵自如,沒有一個作家真正做到知雄守雌,與人無爭,或者屈一伸萬。然而他們留給別人的印象是出口成章,脫口成秀,在這一節裏我們對文人的妙語,俏皮話進行分析,使大家對文人的硬功夫有個大致的認識,也可以從中窺視作家文人的水平和博得喝彩的藝術。
語言功效
口才作為一門語言的藝術,必須考慮它使用的形式,在生活中巧妙地改變句子,有時能新意頓增,有出人意料的功效。
日常生活中人們處處展現著獨特的個性,特別是今天,人們都追求著時尚,生活中追求著快樂的精品,然而這些最突出的是一張嘴巴,我們指的嘴巴,是指與之品位相符的談吐,口才,生活中的談笑風生,非常令人愜意,它能使人身心健康,心靈快樂,無憂無慮地生活。不管你是從事何種行業,隻要有一個好的口才,才覺得自己揣著金飯碗。口才之美,人人都需要,人人都應該鍛煉提高。
杭州城,過春節時有個老風俗,除夕貼春聯先貼兩條大紅紙,到年初五再把春聯補上。大年初一上午,劉老板大門一開,立即看見門上已給寫好了一副倒黴的對聯,上聯是“此屋安能居住”下聯是“其人好不悲傷”,落款是枝山贈劉老板。他又氣又恨,立刻摘下春聯,去找祝枝山。
劉老板找到祝枝山,大肆問罪“祝君,我劉某與你無冤無仇,你何故惡語中傷”祝枝山心平氣和地回答:“此話從何談起?”劉老板指著春聯說:“紅紙黑字,墨跡未幹,你還想抵賴不成?”祝枝山反問一句:“這副春聯字字善意,怎說惡意中傷?”劉老板氣得胡子直翹,說道:“你要能說出一個好字來,我願意奉送紋銀十兩!”祝枝山說:“大丈夫不可出戲言”。劉老板回答“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祝枝山不慌不忙地把春聯攤在桌上,高聲朗讀道:
“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傷。”茶客們聽了都稱讚春聯寫得好,結果劉老板隻得奉送紋銀十兩。祝枝山在論辯中巧妙地改變句讀,原來諷刺財主的話,變成奉承話,使劉老板有苦說不出。
口才作為一種最生動的語言表現手法,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運用。“喜笑怒罵,甚於裂眥,長歌之哀,過於慟哭”柳宗元的這個看法,不無道理。在論辯中,在交談中,辛辣風趣的語言,活潑清晰的口才,給人以美,給人以快樂,給人和諧、友好、輕鬆、愉快的氣氛。
蕭伯納的劇本《武器與人》首次公演,觀眾紛紛要求蕭伯納上台,接受群眾的祝賀,可是當蕭伯納走上舞台,準備向觀眾致意時,突然一個人向他大聲喊道:蕭伯納,你的劇本糟透了,收回去,停演吧!”
觀眾一定以為蕭伯納一定會氣得發抖。然而,蕭伯納沒有生氣,反而笑容滿麵地對那個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禮地說:“我的朋友,你說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說著指了指劇場中其他觀眾,“但遺憾的是,我們兩個人反對這麼多觀眾有什麼用處呢?
我們能禁止這劇本演出嗎?”
這兩句話,引起全場一陣笑聲和掌聲,那個故意尋釁的人灰溜溜地走掉了。
例(1)
有一次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應邀赴宴,正好和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坐在一起。這位美人用戲弄的口氣向達爾文提出質問道:“達爾文先生,聽說你斷言人類是由猴子變來的,那我也是屬於你的論斷之列嗎?”
達爾文漫不經心地回答道:那當然啦!不過,你不是由普通猴子變來的,而是由長得非常迷人的猴子變來的。
再如著名的英國偵探小說家克裏斯蒂的前夫死
後。她的再婚丈夫是個考古學家。文學界的朋友們覺得不可思議。有的故意刁鑽地問她:“考古學家哪裏可愛?”克裏斯蒂略帶幽默地回答:“我認為對於女子來說,考古學家是最為可愛的丈夫,因為妻子越老他越喜歡,世界上隻有考古學家不是喜新厭舊。”
例(2)
英國小說家笛福和法國文學家孟德斯鳩在一家飯館裏吃飯。
“哎喲,多難聞的氣味啊!”笛福突然說:“好像什麼東西燒著了……天哪……是我的煙鬥,就在我的口袋裏,它竟然燒著了,我的愛爾蘭呢褲子……”
“確實是這樣!”孟德斯鳩不慌不忙地說,“我注視你的口袋已經足有十分鍾了。”
“那你為什麼不告訴我?”
“哦!我不習慣說一些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事,特別是對一位好朋友!”
例(3)
拉斐爾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著名畫家。有一次,他在梵蒂岡教皇皇宮裏繪製壁畫,幾位紅衣主教看了拉斐爾的畫後,說他把壁畫上耶酥的臉畫得太紅了。
拉斐爾停下畫筆對他們說:“閣下,我是故意這樣畫的,因為聖主在天堂裏看到教堂被你們這種人管轄而感到有些羞愧。”
這種談笑的語言比那種直接的批評更有效果。
馬克·吐溫成為著名作家之後,有不少文學愛好者寫信向他求教成功的經驗。其中,有一封信很是特別,是一名文學青年寫來的,信中有這麼一段內容。
“……聽有關專家說,魚骨含有大量磷質,而磷質是補大腦的,如要成為一個作家,肯定要吃許多魚了。
馬克·吐溫先生,你一定吃了許多魚吧,是哪種魚呢?”
馬克·吐溫不久就給他回了一封信:
“親愛的朋友,照你的情況看來,你必須吃兩條鯨魚才行。”
小說家辛克萊爾·劉易斯曾對一批立誌從事寫作的大學生發表演講。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你們中間究竟有多少人真心實意地想成為一名作家?”
語言剛落,每一個人都舉起了手。
“既然如此,”劉易斯神態嚴肅地收起了講稿,“那你們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來聽我胡扯呢?我隻有一句忠告:趕快回家去寫吧!”
說完他就離開了會場。
沒有一句費話,他是告誡寫作的朋友們世界沒有一條捷徑可走。可是沒有一句說教的語言。
美語解難
口才是一種表達情感和人際交往的才能。口才的才,不是隻靠口去完成,還要靠內在的素質,內在的氣質去完成,每逢要說明自己的意見,必須合理地運用你的知識,合理地組織語言,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人如果沒有具備良好的口才,一旦走上社會,走上獨立的生活道路,就很難立足。
齊威王一路春風得意,功成名就。麵對成績,沾沾自喜,隻願意聽奉承話,對刺耳的忠言大為反感。相國鄒忌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醞釀著要規勸一下好大喜功的齊威王。
有天早朝,鄒忌向齊威王講了一件家裏發生的事:
有一天早晨,我起床梳洗打扮,照著鏡子,覺得自己模樣還俊朗。這時我妻子走過來了,我就問她:“你看我和城北徐公誰長得英俊?”妻子回答:“城北徐公哪裏有你英俊。”齊威王心生疑惑,心想城北徐公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我怎麼能與他相比呢?鄒忌趁機進言:“大王,我們齊國方圓千裏,地大人多,兵力強大。
宮廷裏待奉您的,沒有一個不害怕您的;文武百官,黎民百姓,沒有一個不想得到大王恩賜的。在您麵前,他會盡揀好聽的話給您聽,久而久之,大王您就變得耳不聰,目不明了,實際上您受的閉塞已經夠嚴重的了。”
威王聽了,點頭稱是,張榜征求諫言,並給予獎勵,一時間門庭若市,而齊國也日漸強大。
鄒忌以貼近日常生活的實例規勸齊威王,說服力極強。如果他直諫齊威王:你該如何不該如何,那結局會怎麼樣?聰明過人的鄒忌把類比說理用絕了,後來者隻能望其項背。
曆史不存在“如果”,而現實生活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不妨多想個“如果”,這裏是說如果你渴盼成功的話。這種言論,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用。
例(1)
齊國有一個叫張醜的大臣,被派到燕國作人質。
有一次,張醜企圖逃離燕國,但是在邊境上又被邊防守軍逮住了。
張醜想了一個法子,嚇唬他們說:
“有人密告燕王,說我私藏了珠寶,雖然那些珠寶早已丟失,但燕王始終不信,所以,他才非得殺死我。現在落到你們的手裏,別無他法可以活命,我就隻好對燕王說你奪走、吞並了珠寶,看燕王不把你們挖肝掏心才怪。
並且,燕王早已昏庸無道,你再怎麼跟他談利害關係,他也是聽不進去的。我固然活不成,但你們也休想活命。”
士兵頭目竟被張醜的話嚇住了,隻好放走了張醜。
因此,張醜安然回到了齊國。
張醜能順利回國,全在於他能抓住士兵苟且安命的心理弱點,進行說服。人都有弱點,隻要看準稍加攻擊,即可獲勝。
例(2)
蕭伯納的口才令人歎服。在輕鬆一笑中,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機敏和能言善辯的技能。
一位年過半百老態龍鍾的貴婦人問蕭伯納:“您看我有多大年紀?”“看您晶瑩的牙齒,像18歲,看你蓬鬆的頭發,有19歲,看你扭捏的腰肢,頂多14歲。”蕭伯納一本正經地說。
貴婦人高興地笑起來:“您能不能準確地說出我的年齡來?”“請把我剛才說的三個數加起來。”蕭伯納依舊一本正經地說。
這樣的回答不失禮貌又不違心奉承。
舞蹈家鄧肯與蕭伯納是忘年交,交誼頗深,彼此經常開些玩笑,有時甚至有點過火。
一次舞蹈表演結束後,鄧肯找到觀眾席上的蕭伯納,一陣交談,鄧肯興高采烈地說:“如果我們結婚,生下一個孩子,有你那樣聰明的頭腦,有我這樣貌美的長相,不是很好嗎?”蕭伯納卻說:“如果孩子的相貌像我,頭腦像你那不糟了?”雖是玩笑,但不乏幽默。
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