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說服是一門藝術(3 / 3)

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站在對方立場來看待問題確實不容易,但卻不是不可能。

許多口才不錯的人都能確實做到這一點。因為若不如此做,說服成功的希望絕對是很小的。為達目的,說服高手們會不厭其煩,努力地從他人的角度來設想,並且樂此不疲。然而,他們也並非一開始就能做得很好,而是從一次次的說服過程中吸收經驗、汲取教訓,不斷培養自己養成這種習慣,最後才達到輕易說動人的境界。因此,隻要你願意,這並不是件天大的難事。

1.先確認勸說到底為了誰

說服他人,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對方著想,如果你心中有如此自覺,認為:“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了。”你便擁有成功之論。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卻寥寥無幾。在勸說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忘記這個最基本的東西。因此,無論你學會多少技巧也無法順利成功,這就好比在不甚穩固的地基上,建造設計貼心、外觀精美的房屋,但房子卻隨時可能會傾倒。所以當你準備開始說服某人時,務必事先確認此次行動是為了誰。

成功的勸說,是建立在為對方利益著想,這一點萬萬不可忘記。

2.事先確認本身的勸說態度

在你企圖說服他人前,必須明白確定你究竟希望對方做出怎樣的行動。具體而言,這時的你隻需考慮自己的想法,毋須顧忌對方的情況。試著直接披露你真正的想法吧,如此一來,你的勸說內容究竟是利己呢?還是在為對方著想?答案不言而明。在此一階段請先要求自己做到坦白內心真正的想法。

3.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

一般而言,之所以會造成將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對方的局麵,是因為沒有事先設想到對方會有哪些反應。請在進行說服前先假設自己是那位被說服的對象時,麵對這樣的勸說會作何感想?

要完全避免將自己的意誌強加到別人身上,你得事先做好充分的調查,其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已經設定的勸說目標,自己是否能夠接受?

第二,若不能接受,別人能夠接受的程度為何?

第三,自己是否能夠接受自己常用的勸說方式?

第四,聽到什麼樣的勸說內容,你才肯付諸行動?

④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與為對方考慮的想法做些調整。

在弄清自己真正的目的後,如果貿然付諸實踐,依舊很容易招致失敗。因此,還必須再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同時加以研究。當然,由於立場不同,結果必會相互抵觸。那麼,兩者之間的差異究竟是什麼?是否能夠消除?如果不能消除又該怎麼辦?而能夠消除的具體方法到底是什麼?綜觀這些問題,其實隻要你的頭腦裏存在“勸說是為對方著想”的觀念,一切自能迎刃而解。

列出充足的理由打動對方

電影《周恩來》中鄧穎超的扮演者是從未上過鏡頭的湖南畫家鄭小娟,盡管她初次上銀幕,但是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光彩照人,給廣大觀眾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可是,開始她並不願意參加演出,而是經丈夫薑先生高超的勸說技巧和充足的理由說服之後才接了戲。

鄭小娟是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導演看中的。當導演邀她拍片時,她以身體不好為理由,一口謝絕,且斬釘截鐵,沒有商量的餘地。後來,影片籌備工作就緒,就要開拍了,可“鄧穎超”仍沒著落。無奈,著急的導演隻好到鄭小娟家再次動員。

這天恰好鄭小娟的丈夫薑先生一個人在家,聽了導演的來意,他一口應承下來。

鄭小娟回家後,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十分不高興,不住地埋怨丈夫自作主張。

薑先生笑著說:“我代你應下演鄧穎超是有足夠理由的。

首先,雖然你從來沒有拍過戲,但各種藝術的規律是相通的,你不用為不懂表演藝術而擔心,隻要用心去學就不會有困難;其次,這對你的事業很有好處,你要想在美術方麵有所發展,也應該從姐妹藝術中汲取營養;另外,你趁拍電影和大夥一起出去走走,這自然要比一個人老呆在家裏強得多,對你的身體也大有好處;而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是要拍的是咱們敬愛的周總理,即使自己克服一些困難,也應該全力相助。”丈夫充足的理由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話語終於打動了她的心,於是她拋棄了顧慮,增強了勇氣,堅定了信心,欣然走進了《周恩來》攝製組,並且一舉成功。

增強你的說服力

善於勸說,是一種極為可貴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如教育子女與人為善,解決與鄰居的矛盾糾紛等等,若能掌握一些說服人的技巧,可能會使你的努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

一個人的說服力並不是一個常數,它是可以用巧妙的表達技巧來增強的。以下幾點,是可以幫助你增強說服力的經驗之談。

注意儀表

美國某鎮內有一位藝術家,常因一些地方問題到鎮議會去控訴。他去時常穿一件油漬斑斑的工作服,胡子也不刮。

因為他從來看不起那些以衣冠整齊來取悅於人的人,認為人隻要有頭腦,別人就會聽取他的意見,穿著好壞並無關緊要。

可事實是,年複一年,照樣沒人理會他。他則自我陶醉地認為這是由於那些人愚蠢之故。也許是吧,不過,他自己也聰明不了多少。

美國心理學家塞肯曾在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裏召集了68名誌願者,吩咐他們每人跟四位行人談話,請求他們支持一個反對校內早餐供應肉類的團體。在跟行人接觸前,研究人員對每位誌願者的各種情況,如:外表是否漂亮,口齒是否伶俐,能否令人信賴,能否說服人以及智力高低等等,都作了鑒定。結果發現,在相同條件下,外表漂亮者一般比不大漂亮者更為成功。

站在聽眾一邊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要改變別人的想法,勸說者必須與聽眾站在一邊,兩者的關係越融洽,勸說的話便越容易入耳,這是因為人類有一個共同的天性,即喜歡聽“自己人”說的話。

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的心理學家哈斯也說過:“一個釀酒專家也許能告訴你許多理由為什麼某一種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種牌子的要好。但如果你的朋友,不管他對啤酒是否在行,教你選購某種啤酒,你很可能聽取他的。”

另一位心理學家莫恩在加利福尼亞州一個海灘上搞了一個傳播訓練公司。他發現,最佳商品推銷員都能模仿顧客的聲調、音量和言詞,表現顧客的姿態和情調,甚至還能下意識地在呼吸動作上與顧客相協調,好像是一架絕妙的反饋機器,把顧客發出的每一個信號反射回去。

毋庸諱言,這種由於在具體行動上,甚至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方麵表現出來的在感情上與你的聽眾的親近感與認同感,往往會使你得到巨大的感情回報和共鳴。而一旦建立了這種感情共鳴,還需要什麼苦口婆心的勸誡與說服呢?

考慮聽者處境

假如你要到隔壁去,請那裏的新婚夫婦參加一項社會公益活動,你采用什麼方法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平庸的勸說者可能會直截了當地說一番大道理,而善於勸人者則會先考慮對方的處境。贏得聽者的信任。如果對方說自己正為某事煩惱,勸說者便會對他說:“我理解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要是我處在你的位置,也同樣會煩惱的。”這樣就既表示了對人的同情,設身處地地為人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又巧妙地贏得了對方的注意。

善勸者聽見對方反駁自己的話時,也會做出反應,但絕不會反駁。她會把反對的話重複一遍,承認其有道理。好些研究表明:勸說時,照顧雙方的意見,比隻提供單方麵意見的說服力強得多。

論據要堅實

什麼樣的論據才有說服力?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一個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論據要堅實可靠,不可使人產生不信任感。向聽者提供切實的資料比提供主張更有力。但對於一個猶豫不決的人來說,資料來源也是很有影響的,並且其影響之深不亞於資料本身。這並非因為人們隻信任特定來源而不信任其他的來源,而是因為他們聽到引述的話來自十分可信的權威,便不會再為自己的成見辯護。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心理作用。不過,引述權威的意見也不宜過分,過猶不及。資料太多也可能引起聽者的反感。

運用經驗和例證

善於做勸服工作的人都知道,我們做事受個人的具體經驗的影響比受空洞的大道理的影響要大得多。對於一個病人來說,如果大夫勸她服某種藥物,那麼即使醫生再三證明這種藥物有效,說了許多的藥理知識和道理,病人總還是不免心存疑慮的。但如果換一種方法試試,如醫生告訴她:我自己也服這種藥,隻用了一個療程就大病痊愈了。聽了這樣活生生的個人體驗,病人一定再也不會有所顧慮了。

心理學家莫恩在研究這種方法的效果時發現,成功的推銷員往往使用具體的例證向顧客說明:他們現在的選擇已有人作過。

以前,人們總是模糊地認為:說服力很神秘,是人的天賦所致。實際上,它也是可以學習和提高的。隻要你掌握了一些說服人的真正技巧,那麼你便不怕說不服人。

使自己更具有說服力的五項提示

1.要以權威的腔調講話,但不能對聽眾盛氣淩人為了實現權威性,你必須熟悉你講話的內容,你對你的題目了解得越多越深刻,你講得就會越生動越透徹。

必須強調的是,即使你可能是你要講的這個專題的權威人士,你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盛氣淩人地對待聽眾。要抱持“我們大家各有所長、彼此彼此”的態度。

2.可以使用具體和專門的詞彙和詞語,但講話的內容應盡量簡短具體和專門的詞彙和詞語能夠顯示權威性和增強說服力,但冗長的發言會令人生厭。

最簡潔的文章總是最好的文章,其原因就是它最容易理解。關於講話和對話也可以說是同樣的道理。絕對掌握了這種藝術的人是耶穌,他說話使用的詞彙和發布命令所使用的詞語都是簡單、簡潔、明了的,並且容易理解。例如,他說的“跟我來”不會有人不明白。

3.說話要直截了當而且中肯如果你想在你所說的各種事情上都取得駕馭人的卓越能力,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集中一點,不要分散精力。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詞彙和說一些沒有用的事,你才容易擊中靶心。

4.要有外交手腕及策略圓滑老練是指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去做適當的事情又不得罪任何人的一種能力。尤其是當你對付固執的人或者棘手的問題時,你更需要深思熟慮,甚至使用外交手腕。要說做起來也很容易,就像你對待每一個女人都像對待一位夫人一樣,對待每一個男人都像對待一位紳士一樣。

還應注意的是永遠不要誇口或者言過其實,而且在陳述你的情況時還要動腦筋為自己留有餘地,這樣你就不必擔心會遇到什麼責難。

5.要充分考慮對方的利益為你的聽眾提出最好的建議,而不隻是為你自己提出最好的建議。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容易贏得對方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