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有節更須有禮(2 / 3)

遇見熟人,脫口叫出他的名字,顯得自然而親切。如果叫不出人家的名字,就會感到語塞,或稱呼失當,交往的大門就不容易打開。和陌生人第一次接觸,應先問問“您貴姓?”、“您怎樣稱呼?”要盡可能在不十分熟悉之前就記住他的名字。否則一旦很熟悉了還叫不出名字,這時再去問“貴姓”,就有點問不出口了。

許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記住別人名字的多少與交往範圍的大小和事業的成敗成正比。一個政治家,記住幕僚的名字可博得擁戴;一個管理者,記住下屬的名字能指揮自如;一個教師,記住學生的名字可贏得威信。任何一個人,記住他所結識過的人的名字,都會受到對方的喜愛。這是因為,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而記住他的名字,是尊重他的最簡單的表示。

“人而無禮,不知其可”,粗俗的言行與得體的禮貌將產生截然相反的交際效果。說話沒有禮貌,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雙方陷入尷尬境地,致使交談梗阻甚至中斷。因此,在與人交談時一定要注意,說話要言而有禮,禮多人不怪,這樣別人才願意聽你說,讓你把話說完,說到位。

要注意內容上的禮貌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造成一些不和,也大多與出言不遜有關。因此,要學會說話,應首先在言辭上注意尊重對方的人格,做到以禮待人。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誰要遭到他人言辭上的蔑視和攻擊,都會程度不同地運用語言來還擊和自衛。因此,說話時在語言上要以禮待人,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講究“衛生”,不說髒話

髒話最容易把人激怒,人隻要一發怒,談話就難以進行。所以,我們與他人談話時,一定要在嘴巴上多放個“哨兵”,切忌“他媽的”、“你小子”、“王八蛋”、“笨蛋”等等有損於對方人格的髒話溜出口。

融洽和諧,勿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是做人的大忌,心是口非是交談的大忌。所謂的心是口非就是有好心腸沒有好的表達,“刀子嘴,豆腐心”指的就是這類人。心是口非在親朋好友中交談較為常見,家庭成員中的對話更是司空見慣,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友好熱情,不揭隱私

隱私是指人們不願告訴別人或不願公開的事。這種事人皆有之,對方不願告人的事,你給公開了,這是對對方人格最大的不尊重,也最容易傷對方的心。至於那些把對方的隱私當作法寶,隨意拋擲的做法,實在是太不可取了。

平等相待,不說“官”話

這就是說,不要以為自己的職務比對方高,工齡比對方長,或者認為“真理”在自己這方,在與對方交談時,拖腔帶調,哼哼哈哈,甚至以勢壓人。而應把自己擺在與對方同等的位置上,以商討的口氣,溫和的語調,用容易被對方接受的言辭與對方交談。

相容與共,不爭強勝

爭強好勝並非總是壞事,在工作中,追求事業上的爭強好勝是應該鼓勵的,是人有進取心和上進心的表現。但在交談中爭強好勝就不太妙了,往往會把交談變成爭辯,爭辯發展為抬杠、鑽牛角尖,最終導致強詞奪理,甚至是人身攻擊。爭強好勝在年輕人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主動檢討,不說空話

主動地、實事求是地檢討自己的過錯,求得對方的諒解,是尊重對方人格的一種最實際的表現。同時也能喚起對方的同情之心和羞恥之感,繼而作出友好的表示。

真誠相見,不說假話

赤誠相見說實話,道真情,是求得對方幫助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因此,一定要以心換心,說真話,講實話,切忌用假言假語或花言巧語來欺騙對方,這樣才能兩心相印。

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別揭短。尋錯揭短也是話不投機的一個重要原因。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抓住別人的一點過錯、短處不放,數落、埋怨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交談效果。

所以,我們在交談時,千萬不要帶有絲毫的不滿情緒,更不能說氣話。倘若對方生氣時,我們也應該在語言上給以勸慰和忍讓。

要注意舉止與表情上的禮貌

一個人說話時的言談舉止與表情。綜合體現為說話的風度。

說話風度是一個人思想、道德、情操、氣質、性格、知識、感情等綜合性的外部表現。

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要想給人留下好印象,就應該注意在說話時的言談舉止與表情,把握下麵這些問題,你便可以成為一個有交談風度的人。

表情自然,態度安詳

不少人在眾人麵前說話時,容易怯場。首先是呼吸不正常,這樣就無法說好話。一旦想要說話時呼吸紊亂,氧氣的吸入就會減少,勢必影響大腦的正常工作。

說話時是按下列程序發生不正常情況的怯場——呼吸紊亂——頭腦反應遲鈍——說支離破碎的話,因此,調整呼吸會使這一情況恢複正常。

說話前深呼吸,全身不用力,使身體處於鬆弛狀態,靜靜地進行深呼吸,而且在吐氣時稍微加一點力氣即可:這樣一來,心就踏實了。作出有意識的笑的狀態可保持鎮定。笑的時候,吐氣中加人力氣。笑對於緩和全身的緊張狀態有很好的作用。笑,並且調整呼吸,還能使頭腦的反應靈活,話語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