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學好口才闖天下(2 / 3)

1998年4月,在英國倫敦召開的第二屆亞歐會議上,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於第一輪發言中談到,日本經濟遇到了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困難。當天,日本東京交易所日經指數大幅度下降。兩天後,橋本首相在第二輪發言中又談到,日本經濟雖然遇到了困難,但並未到崩潰的邊緣,現正在複蘇,前景看好。

當天,東京日經指數又大幅度上升。

1934年1月,毛澤東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上作《我們的經濟政策》的演講,除詳盡闡述紅區以農業生產為第一位的經濟政策外,還強調了經濟貿易的問題;具體還談到市場營銷中的市場占領、產銷對路。這對當時重農輕商經濟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引導。1942年,由於日寇的野蠻進攻和國民黨的包圍封鎖,解放區的經濟發生極大困難。究竟怎樣渡過難關,前景如何,黨內外都有許多疑慮。為此,毛澤東於12月在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議上作了《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的講話,要求全黨努力領導人民發展農業生產和其他生產,號召機關、學校、部隊盡可能實現生產自給,從而掀起轟轟烈烈的解放區大生產運動,粉碎了日寇的進攻和國民黨的封鎖。

1945年1月,他還在陝甘寧邊區勞模大會上發表了《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的演講,指出我們就要攻入城市、收複失地,過去的思想、方法已不適應,要學會做經濟工作。於是一個講經濟、學經濟的熱潮在邊區興起,為以後奪取城市、收複失地,在思想上,實踐上、幹部上都準備了條件。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他的每一次談話。哪怕隻言片語,都會在中國的經濟活動中掀起巨大的波瀾,甚至波及世界。如1982年10月14日在同國家計委負責人談話中,言簡意明地指出:“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1992年初,他視察南方,沿途就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發表了許多談話,如解放生產力問題、市場經濟問題、“三資”企業問題、“兩手抓”問題、發展速度問題等等。這對中國後來宣布建立市場經濟體製、大力引進外資、高速發展經濟,嚴厲打擊經濟犯罪都起了奠基的作用。

說話水平在商貿談判、產品推銷、技術引進等經濟活動中的突出表現,比比皆是。可以說,這類活動,凡是成功的,無不與高超的說話水平有關。比如1951年我國為發展航空工業,派重工業部部長何長工率團赴莫斯科。何長工與前蘇聯外交部長維辛斯基的數輪談判,二機部四局副局長油江與前蘇聯航空工業部對外聯絡司司長德活連欽科反複談判,二機部部長趙爾陸與蘇航空工業部長捷明傑夫的多次談判,都是艱苦卓絕、鬥智鬥勇的的較量。談判中,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既表達了我們希望幫助的願望,又堅持了自力更生的立場,維護了國家、民族的尊嚴。

交際公關中良言勝重禮

說話水平,作為一個人語言的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它在交際中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美國企業家戴爾·卡耐基說過:

“一個人的成功,85%取決於社交,15%取決於才能”。看來人際關係更多是依賴於說話水平。

凡在社交場合裏,人們大體可分為三種:愛說話的,愛聽人說話的和看來不愛說也不愛聽的。第一類愛說話的,你若輕輕用一兩句話挑起他的話頭,他便會一直說下去。你隻要具備忍耐涵養的功夫,不管他說得有無趣味,仍能細細聽著,那麼他就大為滿意,即或你一句話也不說,也可能引你為知己。第二種愛聽不愛說的人,對談話很感興趣,生性雖不太好說話,但卻愛聽別人說話,不到萬不得已時,話以少說為佳,因為聽話便當,說話而能討好卻不容易。但如今碰到了對頭,你若不說,這局麵就不易維持下去,那麼你就非小心從事不可了。

你可以從頭到尾包辦某一席話,但你要牢記著,你是說給對方聽的,不是說給你自己聽的。因此,說話不在於僅圖自己痛快,而必須顧全到對方的興趣,要為聽者所想。要探出對方的興趣,用幾個回合的對答就可以探出來,然後擇其感興趣的談下去,別人願意聽你的談話,大概因為你有某種值得他聽下去的言論,或因你從某地旅行回來,或因你的事業經驗值得在意,或因你知道一些特殊的新聞,或因你對於某一問題具有獨特的見解,所以他才願意耐心聽你說。當你探出他興趣的焦點,就可以一直談下去。

你必須注意,即使是一個很好的題材,說明也要適可而止,不要拖得太長,否則會令人疲倦。說完一個話題之後,若不能引起對方發言,或必須仍由你支撐局麵,就要另找新鮮題材,如此才能把對方的興趣維持下去。在談話當中,對方的發言機會雖為你所操縱著,但你必須時常找機會誘導對方說話,比如說到某一環節時可征求他對該問題的看法,或在某種情形時請他論述自己的經驗等,不使對方不致呆聽,才不失為一個善於說話的人。話題轉了兩三次,而對方仍無將發言機會接過去的意思,或沒有作主動發言的表示時,你應該設法把一個談話結束。即使你精神還好,也應讓別人休息體息了。自己包辦了大半的發言機會,是不得已時才偶爾為之的方法,若以別人愛聽自己的話,或不管別人興趣與否隻顧自己隨意說下去,那就大背其談話藝術之道了。

在社交上,說話恭敬,對人客氣是一種美德。但不分青紅皂白的恭敬和過度的客氣,那就有欠儒雅了,假若你到一個朋友家裏,你的朋友對你異常客氣,你每說一句話,他隻會恭維而答,每和你對話時,總是滿口客套,惟恐你不喜歡,惟恐開罪於你,如此一來,你一定覺得如芒在背,坐立不安,所以請大家謹記,開始會麵時說幾句客氣話倒不成問題,若繼續說個不停就不太妥當了。

談話的目的在溝通雙方的感情,而客氣話,則恰恰是橫阻在雙方中間的牆,如果不把這堵牆搬走,人們隻能隔著牆作極簡單的敷衍應答。

在社交上,缺乏誠心、刻板的客氣話,必不能引起聽者的好感,如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之類,如小弟才疏學淺,請閣下多多指教之類,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恭維語,若從談話的藝術觀點看來,非加以改正不可。言之有物是說一切言談應該具備的條件,與其泛說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不如說閣下上次主持的討論成績之佳,真是出人意料等話,至於恭維別人生意興隆,不如讚美他推銷產品的能力,或讚美他的商業手腕,你若虛心向學,真心仰慕某人的學識,你應該擇其所長,集中某點請他指教,這比無謂虛泛的客氣話更具有交際效果。

大多成名的人,對於他的工作已成了習慣,你的恭維若不能別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到他的心裏。對付這種人,最好揀工作以外的另一種事情去讚美他。要欣賞他那些不大為別人所知道的,卻是他自以為得意的事情。你不要以為凡是恭維,便不會得罪人。要知道,言不由衷的話,很容易鬧出毛病來。正如你不能隨便看見女人就讚美漂亮,如她明知自己實在是不漂亮時,心裏會覺得你狡猾。有些女人,你可讚美她漂亮,或說她活潑,或說她苗條,或說她健美,或讚美她的才智,她的聰明與幽默,或恭維她處理家務的井井有條、教育兒子有方等。同是女人,各有所長,雖是讚美,也要加以選擇。

在社交上,有些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心目中隻有自己,而且自以為比別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風,即使你真的見識比別人高明,這種態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簡直不為對方留一點餘地,像要把他窘迫到無路可走,才覺得滿意似的,這種習慣使你自絕於一切朋友和同事,沒有人肯為你提供一點意見,更不敢向你進一點忠告。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談論的話題十有八九沒有絕對是非標準的問題,你的意見不一定是對的,而別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是錯的,把雙方意見的總和再行分配,你可能隻有一半是對的,那麼你為什麼每次都竭力反駁別人呢?這恰恰是很多聰明人的毛病。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煉出更高超的見解,以為如此才會更使人敬服,但一些平凡的事實是不必嚴肅討論的,所以你要注意在輕輕的談話中,不可以太認真。在別人和你談話時,他根本沒有準備請你說教,大家說說笑笑便是了,你若故作聰明,動輒賣弄一些高超的見解,對方是絕不會樂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隨時擺出像要教導別人的神氣。

在社交上,你的朋友或同事向你提出一個意見時,若不能即刻讚成,你最低限度也要表示可以考慮,但不可馬上反駁。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談天,你要注意,太多的執拗會把一切有趣的生活變成乏味的遊戲。國家之間、團體之間、企業之間、組織之間,必有形形色色的交往,這些交往在許多情況下是由代表它們的人以口語表達的形式來實現的。善表達者,對友好的雙方來說,能溝通彼此的聯係,增強彼此的友誼,消除彼此的隔閡,化解彼此的矛盾;對敵對的雙方來說,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場,維護自己的權益,震懾對手的野心,麻痹對手的意誌,誘導對手的言行。因此說,它是國家、團體、企業、組織進行外交和公關活動的融合劑。

戰國時的蘇秦與張儀之所以流芳千古,就因為他們說話水平高超,是典型的能說會道的策士。

蘇秦從鬼穀子那裏畢業後,出遊數年,一無所獲。對他的以口舌為業、親人無不恥笑,可他卻癡心不改。先遊說周顯王——弗信;再遊說秦惠王——弗用;又遊說越相奉陽君——弗悅。於是轉而向燕,但等了一年多才得見燕文侯。在他的苦口婆心勸說下,燕文侯多少動了一點願意合縱的心,但國小勢弱,起不了多大作用。總算有了點結果,蘇秦再至趙,設身處地為趙分析天下形勢,指出趙是東方最強的國家,決不可坐等西方秦國的吞並,東方六國應聯合起來一致對秦,這才可以自保,可以成就霸業。終於說動了趙王,願意牽頭抗秦。之後,蘇秦又同樣為該國長治久安設計,鼓動唇舌,連番說動韓、魏、齊、楚,“於是六國縱合而為焉。蘇秦為縱約長,並相六國”。使“秦兵不敢突窺函穀關十五年”。六國之所以能夠結成聯盟共同抗秦,根本原因就在於蘇秦在其穿梭外交中勝人一籌的說話水平。比如他每到一國都使用了這類言辭:“竊為君計”、“此臣之所以為君患也”、“臣竊為大臣羞之”、“臣竊為大王恥之”。又拉、又打、又嚇、又激,而且還要讓這些國君感到:這完全是為了您和您的國家啊!

與蘇秦作對的,是他的同學張儀。他擔任秦相,推出連橫主張,要拆散蘇秦的合縱,讓西秦東出,吞並六國。他利用六國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挑撥離間、拉攏收買、恐嚇威脅,終於拆散了合縱;然後遠交近攻,各個擊破,最後秦得以勝利,統一了天下。張儀的成功,靠的也是其在穿梭外交中高人一等的說話水平。比如被他第一個拆散的魏國吧,明明攻取魏國,卻趁魏與齊發生邊界磨擦之時,跑到魏國對魏王說:您國小勢弱,又沒有山川、險要阻擋,四周都是強國,人家要吞並您是很容易的。

您雖然加入合縱,有什麼用呢?親兄弟尚爭奪錢財呢。您東邊那強大的齊國不是剛剛打敗韓國的申差,斬首8萬,而又在觀津把你們打敗嗎?秦現在為您擔憂的是另外兩個更強大的楚國和韓國,“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接下來,他在對蘇秦的合縱說大肆攻擊、詆毀了一番之後,又指天誓日地說:“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故願大王審定計議。”一派忠貞誠摯的模樣。果然,魏背合縱之約而事秦。結果呢?“秦攻魏,取曲沃。”以後,其他各國也都被張儀一一說動而最終散合縱之約。

六國的滅亡,可以說是亡在張儀的舌頭之下的。

周總理是以說話水平卓越而著稱於民的。1955年4月他率團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會上,伊拉克代表團團長賈馬利大肆誣蔑共產主義,一些國家則直接攻擊中國會搞滲透和顛覆活動。會議宗旨一下被扭轉。輪到周恩來發言時,他丟開事先準備好的發言稿,針對現場形勢即興發言,第一句話就是:“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既表明了立場又扭轉了氣氛。接著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信仰共產主義,但並不是求別國也信仰,中國是為求同而來不是為求異而來,我們中間完全有求同的基礎。他態度真誠,口氣溫和,幾句話便吸引住了聽眾,紛紛露出滿意的笑容。他在闡述了中國的外交政策後,提高聲音說:“16萬萬亞非人民期待著我們會議成功。全世界願意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期待著我們的會議能與擴大和平區域和建立集體和平有所貢獻。讓我們亞非國家團結起來,為亞非會議的成功努力吧!”全場爆發起經久不息的雷鳴般的掌聲。

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時,為中美聯合公報的產生,周恩來與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進行了針鋒相對、唇槍舌劍的較量。在原則問題上,他毫厘不讓;在枝節問題上,他主動協商,從北京談到上海,最終在尼克鬆上飛機回國的前一刻達成共識。基辛格後來回憶周恩來時,還特別提到:他是我所遇到的最善於談判的人。

誇誇其談萬事不難

言語交際必須注意言語行為的時空性。不同的交際場合,有不同的言語表達,不可將言語表達的基本原則變成僵死程式。

有篇報告文學記載了王震同誌幫助詩人艾青的感人故事,其間王震與艾青的幾次談話,很可說明特定的交際場合需要有特定的話語形式來表達。1957年後期,王震找到被錯劃為右派的艾青,一見麵就說:“老艾,我又愛你又恨你!你是不反對社會主義的,你是擁護真理的嘛!離開文藝界,你到我們那裏去吧!”艾青到了王震兵團的密山安定下來後,王震誠懇而嚴肅地對艾青說:

“老艾呀,你要是搞不好,我是要罵你的。等我死了你再寫文章罵我!”這些都是在背地裏談的話。在大庭廣眾之中說法又不一樣了。艾青剛到密山,參加向荒原進軍的動員大會,王震站在卡車上對大家說:“有個大詩人,艾青,你們知道不知道?他也來了,他是我的朋友。他要歌頌你們,歡迎不歡迎呀!”還有一次,艾青不在身邊時,王震對農場領導說:“政治上要幫助老艾,趕快讓他摘掉帽子,回到黨內來。要讓他接近群眾,了解戰士。”前兩次說話,均為個別交談的場合,王震的話語既信任,亦有批評,既有鼓勵,也有嚴格要求,也不乏朋友間的坦誠直率。後兩例,交際場合為當事人不在場或大庭廣眾中。話語更多熱情、愛護與幫助,這對當時的艾青來說,真可謂久旱逢甘霖,使他一直半吊著的心安穩了,他覺得自己“開始了生命的新旅程”。可見這位老將軍亦是根據不同交際場合選擇不同言語形式的說話高手。

臨場發揮

說話場合是不斷變化的。在不同的場合要有不同的說話方式和不同的表達內容。臨場發揮,隨機應變,可以充分顯示一個人高超的說話水平。

1.利用特定場合說特定的話

1993年底,香港寶蓮禪寺天壇大佛舉行開光大典。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港督彭定康均應邀作主禮嘉賓。儀式結束後,彭答記者問指責我港澳辦關於香港問題的聲明“並不是一份有特別吸引力的聖誕禮物”。記者以此請周南發表意見,周南以“佛教的日子”為由不予評論,因為在宗教聖地,參加宗教儀式,雙方展開外交爭論是不合時宜的。無奈記者追問再三,周南順口答道:“誰搞‘三違背’定會苦海無邊,罪過罪過!誰搞‘三符合’,自是功德無量,善哉!善哉!”末了一句“阿彌陀佛”,引得在場者陣陣掌聲和笑聲。

又如,解放前夕,陳毅同誌在一次報告中說:“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可以預見,解放全中國已經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了!解放上海,更是指日可待!(台下爆發雷鳴般的掌聲)過不了幾天(用生硬的上海話)阿拉這些土八路可以到上海白相相了!”(台下充滿笑聲)這樣的話在那個社會環境和具體場合顯得十分得體,而且出語幽默,又鼓舞人心。

切情切境,往往是修辭上十分注重的問題。前一例是在佛教聖地參加宗教儀式上的對話,周南選用佛家語,應情應景耐人尋味。後一例乃是陳毅元帥對當時報告的場景氛圍的辯證運用,打破風格的表麵統一,從而很好地適應了“行將進入上海”這一題旨,情境、效果很好。

2.利用情境意義作鋪墊說話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到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並請求提供物質援助。一天清晨,丘吉爾正躺在浴盆裏抽著他那特大號雪茄。突然,羅斯福總統推門而進。丘吉爾大腹便便,肚子露出水麵,此時相會,確實尷尬。隻見丘吉爾丟掉煙頭,以幽默的口吻說:“總統先生,我這個英國首相在您麵前可真沒有一點隱瞞。”說完兩人哈哈大笑。丘吉爾言在此而意在彼,既掩飾了一絲不掛的難堪,又表達了聯袂抗敵的坦誠。據說正是由於丘吉爾的巧言妙語給羅斯福留下好印象,增進了彼此的了解與信任,使得這次會談極為順利成功。

3.利用眼前的人物作引子說話

《紅樓夢》第八回寫道:寶釵勸寶玉不要喝冷酒,以免傷身。

寶玉聽這話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燙來方飲。黛玉磕著瓜子兒,隻管抿著嘴兒笑。可巧黛玉的丫鬟雪雁走來給黛玉送小手爐兒,黛玉因含笑問她“誰讓你送來的?難為她費心——哪裏就冷死了我呢!”雪雁道:“紫鵑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來的。”黛玉接了,搶在懷中笑道:“也虧了你倒聽她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邊風,怎麼她說了你就依,比聖旨還快呢!’’——黛玉的話,表麵上是跟雪雁說的,怪雪雁不聽自己的話,實際上是借雪雁、紫鵑、小手爐兒“冷”,指桑罵槐,奚落寶玉,怪他聽信寶釵的,不聽自己的話。這種借眼前人、物之題而發揮,設言托意,詠桑寓柳,需要聯想快捷,反應機敏,方能貼切自然,取得提高說話水平的良好效果。

4.利用社會背景作埋伏說話

如“文功武衛”最盛的1967年,長沙、武漢等地流傳著這樣的民謠:“毛主席呀受蒙蔽,我們想念楊開慧!”礙於當時的社會背景情境,江青已竊取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之要職,人們隻能委婉曲折地表達對江青的不滿,於是便巧妙利用“毛、楊、江”三者間特定的關係,以蘊含的邏輯技巧,改變表達的視點角度,巧妙地指責江青幹擾毛主席戰略部署的題旨。

5.利用自然情景作托詞說話

交際總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進行的,如時令、地理環境、自然景物往往因人的主觀感受之不同而附上不同的情緒色彩。若能結合自然情景來組織話語,便可激起聽者的共鳴,收到更好的表達效果。如李瑞環同誌在天津工作期間,適逢國家足球甲級聯賽在天津舉行,天津隊參賽前正趕上下雨。李瑞環鼓勵隊員們說:“下雨了,你們要混不摸‘球’,要快傳多射,千萬別拖泥帶水。”這裏巧借場上下雨這一自然情境因素,或仿擬,或雙關,話語風趣幽默,很好地發揮了鼓舞士氣的作用。

臨場善變

某些場合的變化是出人意料的。如果應對不好,會使自己陷於某種困境。這就要求說話者必須善於變換切入角度,靈活地應對和駕馭各種局麵和場合。

1.正話反說

在對人說話時,利用情境,正話反說,可以擺脫不利的話語交際環境,並增強話語的戲劇效果。例如,蕭何以謀反罪誅殺韓信後,又召集群臣,設下油鍋,要韓信的謀士蒯通供認與韓信謀反的罪行。在這種特殊情境下,蒯通無法直陳其辭,便用正話反說的方式先數韓信的“十罪”,再舉韓信的“三愚”。韓信負著這“十罪”,又有此“三愚”,豈不自取其禍!”蒯通明為數說韓信的罪與愚,實為韓信鳴冤叫屈,致使滿朝文武為之動容,贏得了群臣的同情,迫使蕭何難以下手烹殺。又如《沙家浜》“軍民魚水情”一節中,指導員本要感謝誇獎沙奶奶對傷病員的精心護理關照,卻用給沙奶奶“提意見”的方式表達,從而增強了話語表達的戲劇性效果。

2.故作歪解

裏根就任美國總統後,第一次出訪加拿大,時值加拿大正舉行反美示威遊行。一次,裏根總統的演說為反美示威遊行的人群打斷。隻見裏根總統麵帶笑容對陪同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說:“這種事情在美國時有發生,我想這些人一定是特意從美國來到貴國的,他們是想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雙眉緊鎖的特魯多眉開眼笑了。多麼寬闊的胸懷,多麼豁達的氣度,裏根總統以其機敏的思維,故作憨態歪解;這些人是特意從美國來到加拿大,曲說其目的是為了使自己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從而使主人從難堪的窘態中解脫出來,也表現了自己高超的說話水平。

3.臨場現掛

現掛,本是個相聲表演術語,指表演者能敏捷而有效地抓住周圍環境中的突然行為或現象,使其與表達的內容結合起來,從而減少其不利影響,以達到烘托、補充、增強說話效果的方法。

如:一天,某物理老師講公開課,內容是摩擦力。不知是新灑掃的教室太滑,還是因緊張而未留神,突然腳下“哧”地一聲差點滑倒。未等學生們笑出聲來,該老師已放下粉筆問道:“這種現象說明我腳下的摩擦力是大是小?”“如何才能不滑倒?”接著他又講了汽車為什麼打滑以及如何防止打滑的道理。他敏捷的現掛,不僅化解了尷尬,而且還生動形象地講清了有關知識,得到各位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要做到巧妙地利用臨場突發的非語言情境因素,必須目的明確,或烘托、或補充,以增強語意的表達,同時還必須及時自然,切忌為現掛而現掛,這樣才會生動具體,幽默風趣。

口齒伶俐擁有“瓷飯碗”

在社交上,說話輕聲細語,對人恭敬,說話和氣,是一種美德。但是,如果不看對象,不分青紅皂白地細聲,恭敬和過度的客氣,那就是適得其反了。假若你到一個耳朵有毛病的朋友那裏,那麼就必須與他大聲談,不然他會造成誤會,以為你悶悶不樂,不開口呢。假若你的朋友對你非常客氣,你的每一句話,他隻有唯唯而答,每當和你酬答時,總是滿口客套,惟恐得罪於你。

如此一來,你一定覺得如芒刺背,坐立不安,最後隻好不自在地逃了出來,如釋重負。這情形你大概已經曆不少了。同時仍然就得想想,你曾如此待過你的朋友嗎?

對於人們對你的關懷支持,除了要欣喜之外,還要給予相當的感謝。“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古人鍾子期死了之後,伯牙終身不再鼓琴,其感恩知己所以如此之甚者,除了二人有相同的愛好外,鍾子期能在他的心靈深處,給予他真摯的讚美。所以,喜於說話的人,每每因一句讚美的話說得恰到好處,這樣就也能給他自己本人奠定了一個社會基礎,這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