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活語言的藝術(2 / 3)

你必須注意,即使是一個很好的題材,說時也要適可而止,不可拖長下去,否則會令人疲倦。說完一個題材之後,若不能逗引對方發言,或必須仍由你扶持局麵。就要另找新鮮題材,如此人才能把對方的興趣維持下去。在談話當中,對方的發言機會雖為你所操縱著,你必須時常找機會誘導對方說話,像說到某一切時可征求他對該事的看法,或在某種情形時請他試述自己的經驗等,促使對方不致呆聽,才不失為一個善於說話的人。話題轉了兩三次,而對方仍無將發言機會接過去的意思,或沒有作主動發言的本領時,你應該設法把一個談話結束。即使你精神還好,也應讓別人休息休息了。自己包辦了大半的發言機會,是不是已時才偶一為之的方法,若以為別人愛聽自己的話,或不管別人興趣與否便隨意說下去,那就大背其談話藝術之道了。

在社交上,最好的談話,是有別人的話在裏麵,那種看來不愛說也不愛聽的人們,常常坐在客室的一個角落裏,點著香煙,當然偶然聽見另一夥人哄然的笑聲時,也照例的跟著一笑,但這種笑顯然是敷衍的,因為笑容隨即收斂,他的跟光已經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去了。雖然這種人絕對不會單獨來為看你,但若在別人家裏遇著,或一個宴會裏剛巧坐在你的身邊,那麼你就不能不想個辦法了。首先你要明白,這種人大概是一般人當中年紀較大或較小,或學問興趣較高,而同時在座的其他人比較市井氣一點,談天說地,問題無非是飲食男女,或出語俚俗,言不及義,使較有修養的人望而卻步。所以他才獨自躲在一角,隻要你知其症結所在,應付是不難的,你可以在幾句談話中探得他的學問興趣如何,然後才和他談論下去。隻要你會提問,就可以保持著一個增長你學識的機會。如此一來,僵局打開了。年紀較大或較小的一類,亦因興趣不同,故氣味不相投合,原則上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

在社交場合。說話恭敬,對人客氣,是一種美德。但不分皂白的恭敬和過度的客氣,那就不大好了。假若你到一個朋友家裏,你的朋友對你異常客氣,你每說一句話,他隻有唯唯而答,每和你酬答時,總是滿口客套,惟恐你不歡,惟恐開罪於你。如此一來,你一定覺得如芒刺骨,坐立不安,終於逃了出來,如釋重負。這情形你大概經曆了不少吧?同時你也得想想,你是否也如此待過你的客人?雖然是客氣,但這客氣顯然是給人痛苦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請大家謹記此旨,開始會麵時說幾句客氣話倒不成問題,若繼續說個不停就不太妥當了。談話的目的在溝通雙方的感情,而客氣話,則恰恰是橫阻在雙方中間的牆。如果不把這牆搬走,人們隻能隔著牆作極簡單的敷衍酬答。

朋友初次會麵略談客套後,第二第三次的見麵就應竭力少用那些閣下,府上等名詞,如果一直用下去,不在相當時間以後廢去,則真摯的友誼必無法建立,客氣話的生產過剩,必致損害快樂的市場。客氣是表示你的恭敬或感激,不是用來敷衍朋友的。所以要適可而止,多用就流於迂腐,流於浮猾,流於虛偽。有人替你做一點小小的事情,譬如說:遞過一杯茶吧,你說聲“謝謝”也就夠了。

說客氣話的時候要充滿真誠;把平時對朋友的客氣話略改為坦率一點。一定可以享受到友誼之樂,像流水般瀉出來的客氣話,最易使人討厭。說話態度更要溫雅,不可有急促緊張的狀態。還有說話時要保持身體的均衡,過度的打躬作揖、搖頭擺身作態來幫助你說話的表情,並不是一種雅觀的動作。

在社交場合,缺乏誠心,刻板的客氣話,必不能引起聽者的好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貴號生意一定發達興隆,小弟才疏學淺,一切請閣下多多指教。這些缺乏感情的,完全是公式化的恭維語,若從談話的藝術觀點看來,非加以改正不可。又言之有物是說一切話所必需的條件,與其泛說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不如說閣下上次主持的討論會成績之佳,真是出人意料等話,直接提及他的工作成績好。至於恭維別人生意興隆,不如讚美他推銷產品的努力,或讚美他的商業手腕,請人指教一切是不行的,你應該擇其所長,集中某點請他指教,如此比無謂的虛泛的客氣話更好。

大多成名的人,對於他的工作已成了習慣,你的恭維若不能別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到他的心裏。對付這種人,最好揀工作以外的另一種事情去讚美他。要欣賞他那些不大為別人所知道的,卻是他自以為得意的事情。你不要以為既是恭維,不怕會得罪人家。便不妨亂說,那就錯了。不由衷的話,很容易鬧出毛病的。正如你不能隨便看見女人就讚美漂亮,如她明知自己實在是不漂亮時,心裏會覺得你浮猾。有些女人,你可以讚美她漂亮,或說她活潑,或說她苗條,或說她健美,或讚美她的才智,她的聰明與幽默,或恭維她處理家務的井井有條,教育兒女有方等。同是女人。各有長處,雖是讚美,也要加以選擇。因此,恭維話一不能亂說,二不能常常用同一的方法,還有第三要注意的,就是不可多說。

有些人不喜歡聽到別人的意見,心目中隻有自己,而且自以為比別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風,即使你真的見識比別人高明,這種態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簡直不為對方留一點餘地,好像要把他窘迫到無路出,才慌得滿意似的。這種習慣使你自絕於一切的朋友和同事,沒有人肯給你提供一點意見,更不敢向你進一點忠告。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談論的十有八九沒有絕對是非標準的問題當中,你的意見不一定是對的,而別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是錯的,把雙方意見的總和再行分配,你至少有一半是對的,那麼你為什麼每次都要反駁別人呢?有這毛病的卻是聰明人居多數,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以為如此可使人敬服,但一些平凡的事實,是不必費心作更高深的研究,至少我們日常談話的目的,是消遣多於研究的,既然不是在嚴肅地討論問題,又何必在瑣屑的事情上執拗呢?所以你要注意在輕鬆的談話中不可以太認真。在別人和你談話時。他根本沒有準備請你說教,大家說說笑笑便了。你若硬作聰明,拿出更高超的見解來,對方絕不會樂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隨時擺出像要教導別人的神氣。

你的同事貢獻給你一個意見時,你若不能即刻讚成,你最低限度也要表示可以考慮,但不可馬上反駁。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談天,你更要注意,太多的執拗會把一切有趣的生活變成乏味的。遇上別人真的犯了錯誤,又不肯接受批評或勸告時,別急於求成。往後退一步,把時間延長些,隔一兩天或兩個星期再談吧!否則大家固執。就不單沒有進取,反而傷害感情。而你,千萬學得謙虛些,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做一個固執的人,應讓父母妻兒、丈夫或兄弟姐妹,都覺得你是可以說話的人,這才是道理。

口才對事業的幫助

中國有句古語:“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句話意思是說,跟那些具有口才的人交談可以幫助你增加知識和修養,激發你的口才潛力並能增進你與朋友之間的感情。這對你的知識積累和豐富、擴大你的知識底蘊和視野將起著重要作用。凡是一個善於交往和表達的人,必是一個具有敏銳觀察力、能深刻認識事物的人,隻有這樣,他說出來的話才能既生動又準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此外,他還必須具有嚴密的思維能力,豐富的詞彙,淵博的知識等。

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人說口才是學識的標尺。

事業的成功和失敗,往往決定於某一次的談話,這話絕不是過分的誇張,在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我在約束我自己的時候,曾有一張美德檢查表的實行,當初那表上隻列著12種美德,後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我有些驕傲,這種驕傲,常在談話中表現出來,使人覺得盛氣淩人。於是我立刻注意這位友人給我的忠告,我相信這樣足以影響我的前途,然後我在表上特別列上虛心一項,我決心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觸犯別人的感情的話,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像“‘當然’、‘一定’、‘不消說’……而以‘也許’,‘我想’、‘仿佛’……來代替。”富蘭克林又說:“說話和事業的進行有很大的關係,你如出言不慎,你如跟別人爭辯,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助力。”這是千真萬確的,一件事業的成敗,常會在一次談話中獲得效果。所以,你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具有能夠應付一切的口才能力。

在事業上,有些談話是比較嚴肅的,談話的目的,不隻是一種社交上的需要,也不隻是互相認識一下,互相了解一下。例如你找一位朋友,請他參加一個團體;或是一個社會福利工作者出去調查一個家庭;或者一位醫生,解決一個醫療問題;或是買賣雙方談判生意上的事情,這一類的談話,究竟和一般社交性質的談話有什麼不同呢?有些方麵。二者是一樣的,例如你要具有一般的談話能力,你要能夠適應對方,盡可能了解對方的特點,你要有興趣,態度要友好而又真誠等等。有些地方卻是不同的,這類談話,每次都有一個特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