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活語言的藝術(1 / 3)

第三章生活語言的藝術

口才包裝完美人生

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地憑借自己的知識和閱力,力求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態度、見解和感情,以期充分發揮交際功能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是口才。口才的含義是很廣泛的。可由下麵要素組成:它包括膽、情、智、識、知、辯、力、度、思、儀十大要素。

所謂“膽”即無私無畏、臨場不慌,言其所必言。“情”即真情流露。“智”即駕馭交際場麵的能力。“識”即見解、主見。“知”即豐富的知識和閱曆。“辯”即不同的場合運用不同的言語表達形式,句式、語氣、語速、語勢、語體風格要運用得當。“力”即感染力、說服力、號召力、戰鬥力。“度”即言語交際過程中,或讚或貶、或喜或悲、或坦陳或婉言、或精確或模糊,都要有個程度輕重的問題。

“思”即貫穿於言語交際活動全過程的思維活動。“儀”即儀態、神情、舉止,即指交際者的儀態神情隻有與交際者的性格氣質及特定語境中的言語二者和諧時,才能相得益彰。簡而言之:口才就是說話人對持不同見解的人有巨大的說服力;口才就是說話人語言的吸引力,能吸引周圍的人傾聽其話語,並有所樂、有所得;口才也是能用把心中的話充分表達出來的說明力,使聽者一聽了然。口才作為語言的藝術,它具有無窮的魅力。因為語言是人類“奇妙的花朵”。人是漂浮於語言中的。沒有語言,人是極為蒼白的。語言是構成要領的前提。語言是一條大川,而口才是語言的運用和演繹。隨著人際交往和全球交往的增多,對口才需求會越來越多。

演講、法庭辯論、觀點表達、仁義爭論,都是需要口才。口才的重要性在於表示自己、影響別人。但這並不是說講得越多越好,不休不是口才,從某種意義上說保持沉默也是一種境界。對不能講的東西保持沉默,此時無聲勝有聲。

有人說:“最好的口才是言簡意賅,最妙的口才是一語中的。”

這兩句話是對口才的含義極為具體的概括。

口才是“包裝”完美的人生。那麼怎樣才算是口才?正如一位大學教授說:“一個人,從外在形式看有一口流利而又符合邏輯且生動形象的話,但從深層次看應該具有廣的知識和駕馭這知識的能力,口才好比一征汪洋,表達是浪花,內涵是海水。所以我認為要用一種全麵、完整的知識作為底蘊,作為源泉。有了豐富的知識,才使口才有“口若懸河”的根底。口才不能靠拔苗助長,胸中有了東西才能自然流露。知識麵是構成好的‘基麵’。另外學習口才、修辭學、辯論學是很重要的,這正像有了材料,要做成產品,還需要工藝一樣。“一個人知識的積累要像一座金字塔。”這位教授還告訴人們,練就口才的方法:“從內容到形式考慮,一是有理論,二是有技巧。關鍵還是練。節目主持人反應快,口齒伶俐,是練出來的。最好的方法是真刀真槍上台去試。”

口才的有效運用

在當代人們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而密切的,因此社會交往來也是不可缺少的。隨著人們應變溝通能力的增強,我們的說話表達能力,人與社會交際麵關係的擴大和人們應變口才能力的提高,更顯得必要和重要了。

人們生活到了現在,口才已成為決定一個人生活及事業優劣成敗的一個因素。由一個人每天所說的話,可以判定他每天的工作生活情況;一個人每天的喜怒哀樂,往往由其言玉器來決定。一生失敗於口才的人很多,我們和人接觸時所說的話,是很容易被人傳達其價值的。有了才幹,即使不會口才,也可以達到成功的目的,但有才幹兼能口才的人,他的成功希望更大。因為你的才幹可能以通過言玉器談吐加以充分地表露出來,使對方更深一層地了解你,並且信任你,這樣對方才敢付托給你重任。

尤其是一個有學問而不會口才的人和人接觸時,就有點兒難於應付,同時在無形中就損失了不少的收獲。往往有人,在繁忙的人事接觸中,覺得別人說的話,有如自己被威脅似的,也許別人的話太圓滑多變,太富於煽動性,使自己的話反覺得木訥結舌了。

一個滔滔不絕的說話者,頗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影響周圍氣氛的鬆弛與緊張。

口才,確是人類生活中最難能可貴的藝術或技術,你看到一百個人中能有幾個人是長於口才的呢?少數人的口才,可以說是出於天才,但多數人的口才,卻是出於平常多鍛煉的緣故。

不會口才的人,有如發不出聲音的留聲機,雖然是在那裏轉動,卻不使感興趣。工業社會是一個繁忙的社會,能口才的人,他必然是現代社會中的活躍人物。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能幹的大企業家,定要具備這技術或藝術,律師、教師、演員、推銷員等等,都是側重於口才的。是人類生活中應用普遍而最難能可貴的技術或藝術。一個人的講話能力可以代表他的力量,好的人生往容易被人尊敬,而口才差的人容易被人冷淡遺忘,由此足以顯示“口才”兩字立於人生旅程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一個人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育、樂六件要事,一個小孩子在初生落地的時候,他第一個要求就是要吃奶,因為他要求生存,乳汁是維持他生存的要素;後來,孩子漸漸長大起來了,他不僅要吃,而且要求行動上的自由。倘若父母們縛住了孩子的手腳。他一定會一刻不停地掙紮著;倘若掙紮再不能生效。繼之便號啕大哭。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衣、食、住、行、育、樂六項,是他們一日不可或缺的要素。這是天經地義,誰也推翻不了的。不過,這裏還得提醒大家一句,就是一個孩子在七八個月的時候,他們還有一件極重要的表現,那是什麼呢?老實說罷。這一種表現是由於人類本能的作用而產生的。人類本有一種說話的本能,小孩子在七八個月的時候,他們要求表達他們心理的意思,咿呀地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這正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奇跡,而這種奇跡,許多人都把它忽略了,以為它並不是生活的要素。

人類生活的要素,一方麵是物質生活的滿足,如衣、食、住、行、育、樂的舒適;另一方麵卻是精神生活的安慰,如思想、意念、情感等等。充實精神生活。正和滿足物質生活一樣的重要,甚至在某一種境地中,滿足精神生活,卻比滿足物質生活重要得多,尤其是表達思想,滿足意念,傳述情感的語言,更是人類生活當中一件不可少的事情。當你無法表達你的意思,滿足你的意念。傳達你的情感時,你所受的痛苦一定是非常大的。譬如你正和大家談得十分起勁。這時若你的聲音嘶啞了,無從發言。你將覺得如何的窘迫呢?

人類生活已經到了不能孤獨生存的境地中,語言的作用,更表現出不可一時或缺。你無論在什麼環境中,你總不可能避免跟人們交往。那麼你就不能不依靠說話來做交往的媒介。這裏我們不必多費時間來研究語言是如何發生的問題,但是我們卻不能不討論人生和語言的密切關係。一個人的說話能力,可以顯示他的力量,口才好的人,說話說得使人欽服,往往使他的地位抬高了許多。

就是胸無半點常識的人,往往因為會說話,人家都以為他是個能人。當然,這不是說一個人隻要口才好,就可以應付一切了,但是你如果具有良好的口才,無論立身處世,還是交友待人,都一定會給你許多幫助。

人之見解、主張,都是經過長期形成的,但卻是可以改、可以變的。想通了這一點,當你遇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不同時,一方麵就不會過於心急地要求別人立刻表示同意,就會容人多多考慮一下,而且也還希望別人多多考慮一下才相信;另一方麵,也不至於一聽見別人意見和自己不同,就說什麼“話不投機,半句多”。三言兩語合不來,就斷絕交往,閉口不談。而相反地,你會很有興趣地聽別人有什麼不同的意見。

口才有助於你交際成功

口才,作為說話人語言的說服力;口才,作為說話人語言的吸引力;口才,作為說話人的感染力;它在交際中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美國企業家戴爾·卡耐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85%取決於社交,15%取決於才能”。看來人際關係更多是依賴於口才,人類的交際場,就是人生的磨煉地。若不會應酬,人們都以為他是個呆子。所謂應酬,就是人在生活鍛煉中所獲得的結果。

凡在社交場合裏,你稍一留心,就可看出許多人當中,分類起來不外隻有三種:愛說話的,愛聽人說話的和看來不愛說也不愛聽的,第一類說話的,你若輕輕用一兩句話逗起他,他便會一直說下去。你隻要具備忍耐涵養的功夫,不管他說得有無趣味,仍能細細聽著,那麼他就大為滿意,即或你一句話也不說,也可能引你為知己。第二種愛聽不愛說的人,這一種人,對談話感興趣,生性雖不大好說話,但卻愛聽別人說話,人到非不得已時,話以少說為佳,因為聽話便當,說話而能討好卻不容易。但如今碰到了對頭,你若不說,這局麵就不易維持下去,那麼你就非小心從事不可了。

你可以從頭到尾包辦了說話的義務,但你要牢記著,你是說給對方聽的,不是說給你自己聽的。因此,說話不在於僅圖自己痛快,而必須顧全到對方的興趣,你要為聽者所想,要探出對方的興趣,照例用幾個回合的對答就應該可以探出來,然後擇其感興趣者變下去,別人願意聽的談話,大概因你的事業經驗值得注意,或因你知道了一些特殊的新聞,或因你對於某一問題具獨特的見解,所以他才願意耐心聽你說。當你探出他興趣的焦點,就可以一直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