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準備一篇好的演講稿(1 / 3)

第八章準備一篇好的演講稿

把握講稿特點

精彩的演講離不開好的講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技巧再高的演講者也無力將膚淺空洞的內容演繹得天花亂墜。所以踏踏實實地寫出一篇精彩講稿,是每一個演講者必須具備的意識。

如果你能細心地品味一下世界演講大師們的成功演講,就會明白:除去他們演講時的神情風采,除去演講場麵的熱烈氣氛,光看那些凝固成文字的講稿,就足以讓人振奮。

寫出一篇好的講稿,讓你的語言閃現出思想的光芒、感情的火花,你就成功了一半。什麼樣的講稿才是好的講稿呢?怎麼樣才能寫出好的講稿呢?明白講稿的特點,學習精彩講稿的成功之處,我們也能夠寫出優美、深刻、動人的篇章。

講稿必須講出心裏話

讓我們先看看一位大學生寫的《英雄讚》的片段吧:

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男英雄,女英雄,老英雄,少英雄,何止成千上萬。前線的戰士,更是頂天立地的英雄,他們住貓耳洞,受風吹雨淋,他們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他們高唱著“苦了我一個,幸福千萬人”的歌,他們是當代的雷鋒、黃繼光,他們是最可愛的英雄。英雄偉大,英雄光榮,英雄是火車頭,英雄是指路燈。“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不管我們遇到什麼風險,隻要想到這些英雄,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

從文法上看,這段文字並沒有什麼不通,從思想上看,也沒有什麼不對,而且這位大學生也講得十分深情,看樣子並非新手。但聽眾卻沒有什麼反應。原因在哪兒呢?原因就在於他沒有說出生活的真實。如果他真的接觸過英雄,哪怕僅僅是一位;如果他真的有過觸動,哪怕僅僅是一次,他就不會寫得如此空洞幹癟,毫無真情實感。

演講必須以情感人,情感是演講的生命線。沒有人願意坐上幾個小時,聽這些空而又空、玄而又玄的大話。這樣的大話連自己都不能感動,又怎麼能感動別人呢?

所以,精彩講稿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以情感人。說出自己的心裏話,而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那些空泛的情、虛假的情、誇大的情,隻會讓人感到做作、別扭。社會交往中待人真誠是第一,說話也是真誠第一。

近幾年,演講比賽是比較流行的一種社會組織活動,尤其在校園裏。但是,現在的演講比賽越來越不如以前那樣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對於命題演講尤其是主題較大的命題演講,如愛國、愛黨、社會責任一類主題,演講者往往不能從身邊的小事切入來談這類問題,而隻知道空泛地讚美抒情,使得演講內容空洞呆板,有時還有點矯情做作,失去了演講本身的感召力和生命力,讓聽眾聽得厭煩。

所以,現在最受歡迎的演講,就是那種情真意切、以情取勝的演講。

下麵是另一位大學生寫的《英雄讚》的片段:

記得上初中時,我的語文教師好幽默,從沒見他正經過。但在講《誰是最可愛的人》那一課時,他卻極為嚴肅認真,以至於全班同學都忍不住笑了。為此,從不發脾氣的他發了很大的火,說我們太不理解“當兵的”。

今年夏天,我隨研究生院“智力擁軍”小分隊去了一趟廣西邊防。在北倫河畔,我終於體驗到“理解”二字的分量。“八一”那天,我們到最前線的連隊與戰士聯歡。散會時已是深夜一點鍾了,一位班長和兩位戰士奉命送我們回招待所。突然,夜空中傳來槍聲,我心頭一驚,緊張起來,擔心是敵人夜間偷襲,忙問班長:“是什麼聲音?”班長輕鬆一笑:“那是鄰居為了壯膽放的冷槍。放心,隻要我們在,就保證你們的安全——除非我們死了。”過了一會兒,他又接著說:“我們當兵的死了,沒關係,隻要你們沒事就好。這一點,我們當兵的也想通了。”我聽了不禁心頭一熱。鼻子發酸,心想:當兵的也是人,也是青年,可是他們隨時準備為我們奉獻一切,包括奉獻出最寶貴的生命;而我自己,我們這些大學生,又為人民奉獻了什麼呢?啊,可敬的戰士啊,我這個大學生在心裏向你們三鞠躬了,你們是我心目中的當代英雄。

同樣是讚美戰土,讚美英雄,這位大學生的演講分量要重得多。演講者從自己的親身經曆講起,有感而發,沒有半點誇張與做作,讓每個聽眾都心有所動。這才是感情的分量。

同樣是大題材,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處理方式達到的效果卻是大不相同的。誰說談英雄就得回憶革命先輩如何拋頭顱,灑熱血?誰說論英雄就得描寫風煙滾滾中戰士們如何舍生忘死?英雄也是人,也有常人的感情。所以,感情是演講的生命。沒有感情,哪怕你談的是上帝,是人類的“救星”,人們也會無動於衷;有了真感情,哪怕你論的是一棵小草,一張廢紙,也可以讓人們為之斂容,為之動情。

自居易說:“動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熾熱真實的感情,才能使“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的就職演講是這樣開篇的:

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同胞們:本月4日收到根據兩院指示送達給我的通知。閱悉之餘,深感惶恐,我一生飽經憂慮,唯過去所經曆的任何焦慮均不如今日之甚。一方麵,因祖國的召喚,要我再度出山,對祖國的號令,我不能不欣然謹從。然而,退居林下,是我一生向往並已選定的歸宿。我曾滿懷奢望,也曾下定決心,在退隱之餘度過晚年。對此退隱的居所,除喜愛之外,已經習慣;看到自己的健康,因長期操勞,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日益衰退,這時,對之更感需要和親切。另一方麵,祖國委我以重托,其艱巨與繁難,即使國內最有才智和最有閱曆的人士,亦將自感難以勝任,何況我資質魯鈍,又從未擔任過政府行政職務,更感德薄能鮮,難當重任。處於此種思想矛盾中,但我一直認真致力於正確估量可能影響我執行任務的每一種情況,以確定我的職責,這是我所敢斷言的……在場麵熱烈盛大的就職典禮上,華盛頓說了這樣一番並不激昂,甚至有些低調的話,似乎與當時的盛況有些不和諧,但是看得出來,這確實是他的心裏話。據當時一家報紙報道,華盛頓在宣誓和演講時非常“虔誠熱情”,很多聽眾都流下了眼淚,其動人之處正是在於他的虔誠,他講的確實是一個年近60歲的老人受命承擔國家命運時自然的思想鬥爭。恰恰是因這一鬥爭的激烈,更讓人們看到這位總統的愛國熱情。這篇講稿的名字就叫《我的熱情驅使我這樣做》。這個低調的開篇比那些慷慨激昂的宣告感人得多,正是因為他講的是自己的真心話。

說出自己的心裏話,用真情打動聽眾,這才是真正受人歡迎的精彩講稿。讓喜怒哀樂溢於言表,使黑白貶褒涇渭分明,用自己的心去彈撥他人的心弦,用自己的靈魂去感染他人的靈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把一個有感情、有人情味、有思想的你推薦給聽眾吧。

應切合具體講演的場合和對象

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做什麼事都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在不同的場合講話方式也不同。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983年,一位青年參加了某市職工“振興中華巡回演講團”,到某廠演講。聽眾是青年工人,講的內容是“翻兩番”。他講道:“黨的十二大向我們宣布,從現在起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將要翻兩番……”剛開了頭,台下青年工人便開始喧嘩,有的說:“別講了,我們黨委書記早就講過了。”

下一次巡回演講時(台下的聽眾還是青年),他針對青年的特點,改了個講法:“朋友們,在我還沒有演講之前,我想先請大家做一件事。”(本來嘈雜的會場靜了下來,這使他增添了信心)他接下來講道:

“請大家伸出自己的雙手,摸一摸自己的口袋。看大夥能掏出多少人民幣來?”(台下猛然一陣暢笑,這是聽眾比較敏感的問題)“恐怕掏不出多少吧?”(台下又是一陣善意的笑聲,思想和感情都交流上了)“那麼大夥想不想讓自己口袋裏的人民幣能夠增加一點呢?我不是在許願。黨的十二大為我們指出了一條光輝燦爛的康莊大道。從現在起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將要翻兩番。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次演講效果,當然也就好極了。

過了不久,他又應邀去該市外貿局演講,聽眾都是局機關的幹部。他再用這個材料和方法去講,可是台下反應不佳,有人還昏昏欲睡。

同樣的演講內容,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不好,原因何在?原因就在於對象不同,方式不同。枯燥的說教,已經聽厭了,自然台下喧嘩,換用以數鈔票開頭,形式新奇、話題敏感,青年容易被吸引。但麵對機關幹部。這種方式顯然沒有誘惑力,他們很可能早已洞察講話的內容。這樣的演講方式與內容很難讓他們提起精神。

在演講時我們必須切合具體的對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說話要看對方的職務和身份;(2)說話要看對方的性格和心理特點;(3)說話的雅俗和深淺要與對方的接受能力相適應;(4)要注意複雜多變的人際關係。隻有充分考慮到聽眾的喜好與心理,才能使自己的演講受到歡迎。不分對象,哪怕內容再深刻,技巧再精湛,也不能深入人心。這是一個演講者應該具有的基本意識。

既然如此,在演講之前,在寫講稿時就必須注意到這些問題,要根據聽眾的有關情況安排講稿的內容和語言。麵對的是學生,你就應該深入淺出,親切和藹地準備你的講稿。麵對專業人士,你不妨深入一些。麵對的是年輕人,你就得貼近他們的生活,活潑形象一些。麵對的是中年或老年,你切不可油嘴滑舌……這些問題平時說來似乎簡單,真正做好的人可不多。千萬別忘了,你站在講台上是為了打動台下的聽眾。說服台下的聽眾。

注意使你的演講切合具體的場合,你才能因勢利導,使你的演講有力度,這正是創造環境,借東風燒曹船,它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丘吉爾在二戰陰影籠罩全球時,在一個聖誕節上,是這樣演講的:

戰爭的狂潮居然在各地奔騰,使我們心驚肉跳,但在今天,每一個家庭都在寧靜的、肅穆的氣氛裏過節。今天晚上,我們可以暫時把恐懼和憂慮拋開、忘記,而為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布置一個快樂的晚會。全世界說英語的家庭,今晚都應該變成光明的和平的小天地,使孩子們盡量享受這個良宵,使他們因為得到父母的恩賜而高興,同時使我們自己也能享受這種無牽無掛的樂趣。然後我們擔起明年艱苦的任務,以各種代價,使我們孩子所應繼承的產業,不致被人破壞。因此,在上帝庇佑之下,我謹祝各位聖誕快樂。

說得多好呀!“使我們孩子所應繼承的產業。不致被人破壞。”在一個本是處處撒滿聖潔月光的盛大節日,一個本該是和平寧靜的節日裏,讓孩子們快樂,在戰爭席卷全世界的背景映襯下,這樣一種安靜、肅穆來得何等艱難!不忘聖誕節的寧靜安詳,不忘在這樣的日子致以希望與祝福,不忘讓疲於戰爭的家庭暫時放鬆,不忘讓這麼一個盛大的節日不失節日的氣氛。但丘吉爾同時也不諱言戰爭的可怕,讓恐怖與安詳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們更憎恨戰爭的殘酷。多麼入情入理!多麼扣人心弦!在戰爭的陰影下,在歡樂的聖誕節日中仍忐忑不安的人們,聽了這番話能不振奮激動嗎?如果在這樣的情境中,丘吉爾大呼戰爭,大呼反抗,大呼“我所能奉獻的沒有其他,隻有熱血、辛勞、汗水與眼淚”,這將多麼敗人興致、大煞風景呀!但一味地平安祝福,忘了眼前黑暗,又不像一個首相的演講。他如此巧妙地發表聖誕祝詞,盡現一個演講大師的風度,的確是非常切合時間與場合的。這才是精彩的講稿。

切合具體講演的對象、場合和方式有多種多樣,一切的一切還靠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具體情境來選擇,使講演與周圍環境和諧一體,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你的講演才可能受聽眾歡迎。

演講稿的立意和取材

演講稿的立意

我們在進行講稿寫作之前,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從什麼角度闡發自己的觀點。即怎樣立意。何謂立意呢?立意即是演講者通過全部演講內容所表現的一種思想和意向,它是全部演講稿組成成分的“統帥”、寫作的指導,是演講的靈魂。正如明代人王夫之所說:

“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講稿立意一定要充分考慮聽眾的需要和個人的優勢。

好的立意一般都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演講時能引起聽眾興趣,講完後能滿足聽眾要求,聽眾聽了覺得“解渴”。另一方麵,立意還要考慮自己的學識基礎和生活感受,有什麼優勢和獨到的見解。隻有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才能避免人雲亦雲、枯燥乏味。

總之,在立意時,一定要把聽眾的需要和自己的優勢結合起來,追求立意的鮮明、深刻,內容推陳出新,並考慮到時間和環境因素才能講出真知灼見和個性色彩。就立意方麵,我們要把握以下幾點:

1.立意的原則

講稿的立意是怎樣形成的呢?它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演講者頭腦中固有的,它來自演講者對實際生活的觀察、體驗,對問題的分析、思考,對間接經驗的吸收、積累,是主客觀共同作用的產物。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是演講稿的源泉。講稿的立意是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對直接生活經驗和間接經驗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而形成的。所以立意時,要把握以下原則:

(1)立意要科學、正確、積極、進取。演講是一種宣傳的工具,不同的人使用它,可以達到不同的目的。這關鍵是要看演講者確立一個什麼樣的演講主題,用什麼樣的立意來表現這種主題。所以,我們在寫演講稿時,在設計立意時就一定要考慮到它的正確性、科學性、積極性,堅決杜絕把那些頹廢、消極甚至反動的思想傳播給廣大的聽眾。

(2)立意要符合時代精神、符合聽眾心理。我們的演講是給人聽的,無論是哪一種演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感染聽眾,宣傳真理,所以我們在立意時,就要從那種既跟得上當前的時代形勢和社會發展,又符合聽眾心理要求的角度去立意。

(3)立意要有創見、有個性。人們都喜歡聽那些具有獨到見解的話語,而不願意聽那些人雲亦雲的老調。這就需要演講者一定要有真知灼見,一定要有創見、有個性,而且要旗幟鮮明地表達出來。

2.立意的技巧

選擇一個什麼樣的話題是演講的內容所在,確定一個適合而不錯的話題,猶如開辟了一個由自己主宰的戰場,可以自由馳騁,往來無敵。而怎樣選擇說話的角度,就成為演講成功的關鍵性的第一步。

這一切是有標準和技巧可循的。例如,訴說生命對於演講者的啟示,談自己熟悉的事情。自己熟悉的題材,就可輕而易舉地演講。除非對自己所選擇的題目懷著特別偏愛的情感,否則就不要期望聽眾會相信你那一套話。

(1)從自己的生活曆程中尋找富有生命啟示的話題人手。經過統計發現,初學演講者所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選擇適當的話題演講,這也是演講水平要上一個新台階首先碰到的一個“瓶頸”。這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早年成長的曆程——與家庭、童年回憶、學校生活有關的話題,一定會吸引他人的注意。因為別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如何麵對並克服阻礙的經過,最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無論何時何地,隻要有可能,你就把自己早年的生活實例穿插在演講中。演講者還可以運用一些膾炙人口的戲劇、電影和故事以及人們早年遭遇的挑戰等。

②早期艱苦卓絕的奮鬥——這是一種洋溢著人情昧的經曆。

例如,重敘自己早期為尋求成功所做的努力。也能吸引聽眾的注意。你是如何從事某種特別的工作或行業的?是什麼樣的盤根錯節的情況造就了你的事業?告訴人們,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為了創建事業,你會遭遇的挫折、你的路以及你的成功。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一個人的生活多半是最有吸引力的。

③你的嗜好和娛樂——這方麵的話題依各人所好而定。因此也是能引人注意的。

說一件純粹因為自己喜歡才去做的事,是不可能出差錯的。你對某一事物有特別嗜好,當你把這個話題說給聽眾時,肯定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④特殊的知識領域——在某一領域工作多年,你已成為這方麵的專家。討論有關自己工作或職業方麵的事情,很容易獲得聽眾的注意和尊敬。

⑤不同尋常的經曆——你曾見過一些大人物嗎?他們有曾在戰爭的炮火下冒著生命危險的經曆。這些經曆都可以成為最佳的演講資料,它們充滿了生命的質感。

⑥信仰與信念——或許你曾經花費許多時間和努力,去思考對今日世界麵臨的重大情勢自己所應持的態度。倘若你曾花上許多時間傾力研究一些重大問題,自然很有理由談論它們。隻是這樣做時,一定要舉例說明自己的信念。聽眾一般都不愛聽那些滿是陳詞濫調的演講。千萬不可以隨意讀些報章雜誌來準備你的談話。

不要因為這樣的話題太私人化、太輕微,聽眾不會喜歡聽而不屑一顧。其實這樣的演講才能使人們快樂,使人們感動,才更富吸引力。

(2)從自己最想傾訴的話題人手。無論是對於初習演講者,還是對於渴望再上一個新台階的演講者,必須對自己要演講的話題有深切的感受,這一點極為重要。除非對自己所選擇的話題懷著特別偏愛的情感,否則就不要期望聽眾會相信你那一套話。道理很明顯,如果你對所選擇的話題有切身感受,對它充滿熱誠;或者你對話題曾作過深入研究,那麼就不愁演講時缺乏熱心了。

蕭伯納就曾這樣評論說:每場演講的最後一部分要比它的第一部分更令他欣賞。這是因為演講者本身似乎對最後一部分興趣更大,而人們一向都是依賴演講者來為他們提供熱情和興趣的。

美國總統林肯在華府福特戲院的總統包廂遇刺,距今已有百餘年。但是他的一生,他的言詞,真誠感人,萬古流芳。他在蓋茨堡、古柏聯盟和華盛頓國會山莊台階上發表的演講,永垂青史。

這裏還有一個建議:對自己目前以為很好的話題設法多知道一點。你對某種事情了解得愈多,你對它便會愈熱誠,愈熱衷。《銷售的五大法則》的作者帕西·懷亭告訴推銷員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售賣的東西。他說:“對一項優良產品知道得愈多,便會對它愈熱心。”此種情形用之於演講立意的技巧也是如此——對它們懂得越多,你對它們也就越熱誠越熱衷。

(3)從把自己融入演講中入手。有一點必須明確,並非你感興趣的話題都會激起人們的興趣。

那麼,演講者怎樣確定什麼樣的話題適合當眾討論呢?假設有人站起來直言反對演講者的觀點,演講者能信心十足、熱烈激昂地為自己辯護,這個話題就是適合的話題。

唯有對所選的話題是真心所感、真心所想時,誠意才會完全顯露。費希爾·J·辛主教是美國最具震撼力的演講家。他在《此生不虛》一書裏寫道:

我被選出參加學院裏的辯論隊。在聖母瑪麗亞辯論的前一晚,我們的辯論教授把我喊到辦公室裏去責罵。

“你真是飯桶!本院有史以來還沒有一個演講者比你更差勁!”

“那,”我說,想替自己辯解,“我既是這樣一個飯桶,幹嘛還挑我參加辯論隊?”

“因為,”他答道,“你會思想,而不是你會講。到那個角落裏去,從演講詞中抽出一段把它講出來。”我把一段話反反複複地說了一個鍾頭,最後,他說:“看出其中的錯誤了吧?”“沒有。”於是再來一個半鍾頭,兩個鍾頭,兩個半鍾頭了。最後,我精疲力竭。他說:“還看不出錯在哪裏嗎?”

由於天生反應快,過了這兩個半鍾頭,我懂了。我說:“看出來了,我沒有誠意。我根本心不在焉,我說得沒有真情真意。”

就這樣,辛主教學得了永誌不忘的一課:把自己融入到演講中。

(4)從講述生命對自己的啟示入手。一般地說,訴說生命啟示的演講者,絕不會吸引不到聽眾。當然,有時很不容易讓演講者接受這個觀點——他們避免使用個人經驗。

以為這樣太瑣碎、太有局限性。他們寧願上天下地,去講些一般性的概念及哲學原理。可悲的是,那裏空氣稀薄,凡夫俗子無法呼吸。人們都會關注生命,關注自我,因此當你去訴說生命對你的啟示時,他人自然會成為你的忠實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