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真情演練(3 / 3)

無論是說話或聆聽,說話高手均表現了極大的熱情與活力。

許多說話高手原本都很靦腆,但他們學著喜愛說話的藝術,也掌握了個中精要。由於他們博學多聞,因此從來不乏說話題材。他們會“大量閱讀,尤其不放過每天的報紙,因此總有談不完的話題”。

許多說話高手會去打保齡球、打撲克牌、打網球、打獵、釣魚或是聽音樂,但最重要的是,為了讓別人參與談話,說話高手會去談論自己平日不做的活動。

專門從事艾滋病研究的科學家鮑威爾醫生說:“除了研究本身外,說話能力是科學家傳達研究結果的次要技能。”鮑威爾除了旅遊各地、發表報告外,更是位探險家,他潛水攀岩,露宿荒野,還駕駛自己的飛機,或身穿正式禮服,甚至是女子派對中的惟一男士,鮑威爾都一樣自在。朋友對他的評語是:“不幹一般男人會耍的欺騙伎倆。”

當眾講話要從小養成。有些說話高手從小就在家裏養成了討論的習慣,有些人則不然。維爾拉是一位成功的多重溝通者,她說話時兼打手語,善於傾聽,更是位細膩風趣的說話高手。她認為,家中兄妹和母親的鼓勵,對自己的說話技巧頗有助益。她說,母親常發表對某些事情的看法。然後問我們:“想象一下,如果這種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有什麼感覺?”母親期望我們有所反應。

說話高手古德溫描述,自己的父親是那種隨處可以行樂的人,而且自己深受父親的影響。“父親看來總是開開心心的,所以我就有樣學樣了”。

利普柯威茲是家中的獨生女,她的父母經常搬家,因此,利普柯威茲說道,我向來是社區或學校裏的新生。對我來說,說話是一種生存技巧。不過,後來卻在我的工作裏開花結果,客戶跟我談話覺得相當自在。

有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婦女,她將自己的銷售成就歸功於卓越的說話技巧以及家鄉的成長經驗。她說,京城實在很大,我會遇到成千上萬的人。不過,我隻要準備好四五套說話的方式,輪番派上就行了。

反正對不同的人來說,每次都是新的對話經驗。可是,在我們家鄉就行不通了。我得紮實地學會說話技巧,在溝通中談出點深度。因為當地“小國寡民”,大家不時碰麵,談話意義顯得不十分重要,但是你也得仔細聽別人講話。

4.把握談話分寸

別人告訴我們:隻要坦白就對了。可是,說話高手真的就那麼坦白嗎?“坦白”是個不錯的建議。不過,你要是發現別人和你談話老是打退堂鼓,就得小心了。遇到這種情形時,不妨收斂一下你的坦白。再評估並監控自己的言談和其他身體語言,修正一下自己的“氣焰”,留意一下說話的場合。雖然少部分說話高手表示,他們對同事、客戶、老板說話一視同仁,但大部分的說話高手則表示,在商業談話及特定場合中,他們會希望表現得較為正式,也認為這麼做會比較妥當。

(1)計劃、練習與準備

無論是參加董事會、拜訪客戶或與同事聚會,說話高手都會事先做好準備。善於與各界人士談話的美國清潔中心主管拉梅爾認為。自己這種技能是靠自言自語練出來的!事實上,許多人都是如此。隻要確定腦中的演練都具有積極正麵的特質即可。

以下是說話高手的絕招:

①珍惜別人的時間,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②微笑,並有幽默感。

③講一些有趣、可以讓人參與的趣聞。

④聆聽、觀察、思索。

⑤放鬆、分享、自信。

⑥以眼神接觸。

⑦享受生命。別人會覺得跟你在一起很開心。

⑧切記:談話是有趣、具啟發性及教育性的活動,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分享。

⑨維持和諧。

以下是說話高手的大忌:

①除非時機恰當,否則談話時不碰觸對方。

②閑談時噦嗦,大談無謂話題。

⑧打斷別人說話。

④與行為怪異的人士搭話。

⑤偷聽兼插嘴。

⑥“緊貼著”別人說話。

⑦說話時,眼光四處飄動。

⑧咄咄逼人。

⑨批評別人的不是。

(2)進退得宜

現代雖然有些場所不那麼講究禮節,但高層人士都很清楚,也很在意自己的禮儀。

他們知道如何把持言行之間的分寸,因為禮貌與熱誠作用極大。不論談話的內容精彩與否,如果能夠真誠體貼並尊重別人,必能受到人們喜愛。在你來我往的對話中,說話高手擅長把握進退的時機。

美國舊金山大會及觀光局總裁馬可斯建議道:“要熱誠地編織出一篇精彩的故事,但不可獨霸談話。”

他的要訣是:學習與三教九流拉關係。

參加商業活動時,拉梅爾會盡量與人打交道。他說,不過,我不會纏著別人不放。如果對方是重要人物,別人也會需要與他會麵。這時不妨主動抽身,過後再以書麵追蹤,別人將感激你的體恤!

以下是聰明得體的談話秘訣:

①計劃、準備和練習。

②不蓄意推銷自己。

③仔細聆聽。

④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

⑤微笑,並表示友善。

⑥專注於談話的對象。

⑦趕上時代潮流。

⑧意見表達詳實。

(3)不閑聊,則成仁

美國有份調查問卷征詢許多成功人士:哪項技巧對你的成功幫助最大?他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說話能力。想成功,就必須培養個人的說話技巧。“不閑聊,則成仁”,是個人及事業成就的金科玉律。

哈佛、斯坦福等大學所做的正式研究也證明,說話與溝通能力是致勝的關鍵。

由於公司之間不斷地合並,就業機會相對削減,人們必須透過彼此具體的互動與溝通,以求建立、發展和聯係忠實的客戶及人際關係,因此,對談話技巧的需求較以往尤甚。

新世紀初的行動方針是“關心”,也就是關心計劃、細節、潮流以及大部分的人。

①成功方程式。20世紀90年代初期,斯坦福大學榮譽退休商學教授哈勒爾博士針對一批畢業10年的企管碩士進行研究。試圖找出成就顯赫人士的特質。

他發現。成績的好壞與成就無關,說話能力非凡幾乎是“功成名就者”的共同點,這些人個性隨和,使人容易親近,而且也相當健談。

他們不但能與同事、朋友、陌生人、老板、同業攀談,也可以在觀眾麵前侃侃而論。

據此,我們似乎可以導出一道成功方程式:口才超群=成功與富裕。

②自信攸關成敗。說話乃溝通之本。它可以幫助我們與同事、客戶、好友、競爭者、合作夥伴、部屬和上司建立親密關係。

說話技巧攸關成敗,更是一種未來趨勢。在20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榮譽退休社會學教授凱費茲博士便論斷:到了2000年,大多數人便能習慣於應用科技,但隻有“善於與人溝通的人”才能成功。

③喜歡人群。讓我們做個小測驗吧!你不妨自問:“我喜不喜歡人群?”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已經領先別人一步了。喜歡與人相交是優質談話的核心,如果你覺得別人多半善良、熱心而有趣,或能提供豐富的信息,你自然會希望與別人談話,對方亦將能感受到你的熱切而樂於與你交談,有了這層關係,便是一大優勢。

若回答是否定的,你還是繼續看完本書吧!等你學會更自在地談話,而且開始得到正麵的回應後,也許就會改變初衷了。有了談話的自信,與人交往會變得更愉快,工作也能更加遊刃有餘,進而帶來商場及個人人際關係的成功。

(4)簡潔是機智的靈魂

莎士比亞說過:“簡潔是機智的靈魂。”但是,麵對那些總是愛理不理、答話永遠隻有“是”、“不”、“嗯”一個字,而且還以別人的不安為樂的人時,我們實在不能以“君子寡言”的說法為他們辯解。

有些人不屑與人“閑聊”,而且對於自己一語中的、言之有物的能力頗感自豪。他們認為,閑聊瑣碎膚淺,不屑參與。雖然有些人生來就是如此,不過,你要是無法與人閑話家常,別人會覺得你孤芳自賞。事實上,急不可耐的說話方式,很可能隻是一種粉飾自信不足的假麵。為了使生活和工作更為順利,我們應學會如何與人對談,讓對方感到愉悅。

①莫計較時間。閑聊並不是在浪費時間,更不會有人為此而感到不悅。因為就個人生活或商場而言,為了節省時間而放棄維係人際關係。實在是說不過去。要是能花點時間與人愉快地閑聊,進而建立親密的情感,豈不更快樂充實嗎?

聊天能幫助我們了解現有和潛在客戶、同事和朋友,所以不容忽視。你要是不想浪費時間閑聊,即表示你不想進一步了解別人的興趣、看法或溝通模式,也表示你太忙、漠不關心,或是懶得與人交往。

②交換觀點,增加資源。在某些不適合談謀殺、戰爭、饑荒、疾病等“大事”的場合中,閑聊反而成了與人接觸的主要方式。它能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強化個人及職場的人脈。增加更多可用的資源。

閑聊也是交換信息、品味、創意與觀點的方法。閑談的內容想來必是“芝麻小事”,它可以讓人們打破隔閡,增進了解。當人們輕鬆聊著藝術、運動、經濟、政府計劃或健康話題時,他們也了解了彼此。

閑聊是重大議題的熱身,也是鞏固人際關係與成功的法寶。

美國千禧行銷總裁欣娜說:“閑聊是一種政治藝術,你必須知道什麼可以談、什麼應該討論、又應該選擇誰去說。若能三思而後談,準備好閑聊的話題,就不會找錯對象說錯話了。”

③要引玉,先拋磚。“平日勤燒香,臨場毋須抱佛腳”。這句話在說話技巧上也很適用。閑聊是一種自然愉悅的人類活動,若能稍加留意規劃,必能增收效益。美國一位民營企業的總裁與另外五位總裁應邀為期三天的釣魚之旅。他談道:“之前我完全不認識其他幾位總裁,不過,我曾讀過其中一位的相關報導,有些我想在自己公司達成的事項,這位仁兄都已做到了,因此我很想認識他。最初幾天,我隻是釣魚、閑聊,聽聽別人說話。結果到了第三天,我跟那位總裁剛巧搭同一艘船。兩人相談甚歡,並約好下一次的談話時間。”

他那次的談話始終是閑聊,卻引發了無限商機。這位總裁不僅有備而來,也做了功課。他跟那位心儀的總裁都愛釣魚,也都認識邀約的主人,兩人自然聊到釣魚經驗、運動與嗜好,並在適當時機,聊起了生意經。

讓我們麵對事實吧!生活是一種能量的交流,談話是與人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若能善用說話技巧,加以琢磨,我們便能擁有更豐富的生活,以及更多的生意、朋友和各種人際關係。

(5)文化萬花筒

良好的說話技巧可以幫助我們與性格迥異的新交、舊友、同事、客戶、雇員及老板輕鬆對談,既符合禮儀,更創造了商機。缺乏說話的技巧,則很可能會失去客戶的支持、合約簽不成、升遷無望,人際關係會一塌糊塗。

①科技跨鴻溝。科技拓展了全球的信息,使多種文化交相互動。

科技使我們漸漸成為“失明”的社會,因為許多溝通都是依賴電子郵件、聲音郵件、傳真或電話來完成。電線彼端的談話對象也許“非我族類”,卻可能是同事、潛在客戶,甚至是發我們薪水的老板。因此,當今的電話禮儀顯得日益重要,語氣、表情及用句遣詞的偏失,都是無禮而不智的行為。

②同質性和歧異性並重。有人認為,在多樣化的世界中,我們應專注於彼此的同質性,有些人則認為應廣納歧異。不過,大熔爐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形成。人雖有共同點,卻也各有特質。最好的方法就是:將人們的同質性和歧異性同時應用於人際關係之中,也就是專注於彼此的同質性,同時接納歧異。

美國舊金山大會及觀光局總裁馬可斯是跨越文化、宗教及民族界限的說話高手,他表示:“懂得與人溝通,才能致勝。”

③以人為本。世上雖有千教萬派,但都離不開以人為本的模式。

人們並不會因為隸屬於“特定的團體”,而必然具有相同的行為。每個人都會將自己獨有的特質帶入談話中,所以,表現出來的幽默與包容也不會一樣。以下是一個美國加州婦女的例子,這位婦女是加州夫雷斯諾人,她隻身到拉斯維加斯度假,贏了一大筆賭金,偏又不敢讓別人幫她數錢,隻好將一大桶美元搬回房裏自己數。女人才進電梯,就有三個黑人跟了進來,其中一個黑人說:“趴下!”

女人一聽嚇壞了,立即乖乖趴在地上,錢幣灑得滿地都是,耳邊同時傳來三名男子不可遏製的笑聲,過了半天,他們好不容易才就此打住,連忙把婦人扶起來。婦人在自己的樓層下了電梯後,直奔房間。兩個小時後,門口傳來敲門聲,侍者送進來一束玫瑰,每朵花上都係了一張百元大鈔,附帶的短箋上寫道:“謝謝您為我帶來這麼多的歡笑。艾迪·墨菲敬上。”由於這位婦女心存種族偏見與刻板印象,結果將電梯裏麵下的指令誤解成搶匪的喝令。

我們往往不懂如何與背景殊異的人交談,甘吉塔諾曾從人類學、社會學及語言學的角度研究美國的多種文化,身為非裔婦女的她建議我們與不同文化的人交談時,於公於私都應“以平常心待之”,莫對別人存有狹隘的偏見與刻板印象。

④平常心。與不同文化的人溝通應對,可表現出一個人的技巧。價值觀和適應力,也是個人內涵的展現。若想與人進行一場體貼的談話,首先別避開對方的眼神,其次,要忽略讓你不自在的差異性,並主動與對方聊天,當你在電梯中、員工餐廳或在喝咖啡時,請主動與人微笑或打招呼。

⑤尊重、再尊重。美國黑人女歌手法蘭克林說得沒錯,與傷殘人士來往時,尊重應是最基本的禮儀。有了尊重,即使犯錯也能獲取諒解。如果缺乏尊重,無論是語氣、意圖或行動,都容易讓對方產生誤解。

大家都希望別人能尊重自己,我們蓄意冷落的人很可能是潛在的大客戶、或是有權聘用、決定升遷,甚至為我們介紹工作職務的資深經理。為了適度尊重他人,我們理應具備基本的對話禮儀和常識。

⑥展現同情心。同情心不是懦弱的表示,因為在工作與個人生活中,情商正是創造和諧的主力。以下是美國說話高手蘇珊講述的故事: